抗ALK2抗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05403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与ALK2蛋白特异性结合且具有对由ALK2介导的BMP信号转导的抑制活性的抗体、该抗体的制备方法、以及含有该抗体以用于治疗和/或预防异位骨化和/或骨营养不良、贫血、或者扩散型内因性脑桥神经胶质瘤(DIPG)的药物组合物。

Anti ALK2 antibody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antibody, and ALK2 protein specific binding and inhibitory activity to BMP signal transduction mediated by ALK2 method, the preparation of the antibody and containing the antibody for the treatment and / or prevention of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and / or bone malnutrition, anemia, or 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nerve glioma (DIPG) drug com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抗ALK2抗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为异位骨化和/或骨营养不良的治疗和/或预防药有用的物质、以及异位骨化和/或骨营养不良的治疗和/或预防方法。
技术介绍
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Fibrodysplasiaossificansprogressiva(FOP))是在骨骼肌或腱、韧带等通常不形成骨组织的软组织中,异位性地形成软骨组织或骨组织的遗传性疾病(非专利文献1-3)。本疾病中异位骨化在包括面部的全身发生,异位性骨组织与现有的骨组织发生融合而使关节活动度明显降低,身体发生变形(非专利文献1-3)。已知FOP中异位骨化除了伴随成长而慢性发展之外,还伴有因肌肉损伤或病毒感染等而发生称为急性发作(flare-up)的症状而发展为急性异位骨化(非专利文献1)。急性发作是以炎症反应、长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肿胀,除了发生肌肉损伤的碰伤或跌倒、肌肉注射等所诱导之外,也已知有原因不明的突然的急性发作病例。由于在FOP中急性发作后形成异位性骨组织,严禁进行活检或手术等侵入性医疗行为,不能用外科方法去除异位性骨组织。此外,在FOP中形成的异位性骨组织由于是由正常的软骨细胞或成骨细胞形成,与正常的骨组织同样地被代谢,因此不能使用药物等内科方法只去除异位性骨组织。抑制FOP异位骨化的根本治疗法尚未确立,只能对疼痛采取对症治疗。因此,去除在FOP中形成的异位性骨组织非常困难,期待着开发出在异位骨化开始前能够达到预防效果的药物。作为FOP的致病基因,已鉴定出编码在包括骨骼肌组织的软组织中诱导异位性骨形成的骨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受体之一的ActivinLikeKinase2(ALK2;激活素受体样激酶2)基因(非专利文献4)。ALK2也就是称为激活素A受体Ⅰ(ActivinAtypeIReceptor1(ACVR1))的基因。由家族性和孤立性FOP病例中发现了伴有氨基酸置换的ALK2(非专利文献4)。人和小鼠ALK2是包含具有信号肽的509个氨基酸的一次跨膜蛋白,作为与BMP结合的跨膜型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发挥功能(非专利文献1-3)。在N末端侧的胞外区结合BMP,通过细胞内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激活下游的细胞内信息传递系统。BMP受体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分为含ALK2的I型受体、II型受体2种(非专利文献1-3)。II型受体是即使不结合BMP也显示激酶活性的组成性活性酶。另一方面,含ALK2的I型受体在不与BMP结合的状态为非活性酶,显示为BMP结合依赖性激酶活性。认为这是由于与BMP的结合,II型受体激酶以I型受体的细胞内结构域作为底物进行磷酸化,使I型受体三级结构发生变化而激活I型受体(非专利文献1-3)。已知如果置换I型受体胞内区的特定氨基酸,则变为II型受体非依赖性激活的组成性活性型受体(非专利文献1-3)。如果过表达该I型受体的组成性活性型突变体,则不施加BMP刺激也可激活细胞内信息传递系统。因此,认为I型受体是由细胞外向细胞内传递BMP信息的主要作用分子。从家族性和典型的孤立性FOP病例鉴定出的ALK2的突变是Arg206置换为His的R206H突变体(非专利文献4)。迄今为止从FOP病例鉴定出的基因突变已确认全部在ALK2胞内区发生氨基酸突变。这些FOP病例的大部分突变集中在ALK2胞内区的ATP结合区附近(非专利文献5)。如果使FOP鉴定的ALK2突变体在培养细胞中过表达,则不施加BMP刺激也可激活BMP的细胞内信息传递系统(非专利文献6)。因此,作为FOP的治疗药,开发出:对ALK2激酶的低分子抑制剂、特异性抑制遗传性突变的ALK2表达的RNAi或外显子跳读法、ALK2受体下游的转录因子抑制剂、以及经由BMP信号的成骨细胞分化抑制剂等(专利文献1和非专利文献1-3)。现在开发的低分子化合物或核酸的FOP治疗药,均期望透过细胞膜在细胞内抑制ALK2信号。但是,核酸药物尚未确立有效的药物传递法,此外激酶抑制剂存在着对于与ALK2同一性高的其他ALK受体家族的特异性低等问题。因此,期待对于FOP开发针对ALK2的特异性高的新治疗药。作用于ALK2胞外区并抑制信号的抗体药物是利用生理性免疫系统的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抗体药物在通过血流容易稳定地进行药物传递的同时不对同一性高的其他ALK受体家族发生作用,能够发挥只抑制ALK2的特异性。进一步,对于ALK2野生型或包括新型突变体的胞内区各种突变体也可期待有抑制作用。此外,由于不抑制如在全身细胞表达的ALK3,因此针对ALK2的特异性抑制抗体,与一般的成骨细胞分化抑制剂不同,可期待成为对正常骨骼组织的生长或保持、再生影响少的药品。但是,关于与ALK2特异性结合并对FOP显示治疗效果的抗体,至今尚未知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WO2007/123896号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T.Katagiri,J.OralBiosci.,52,33-41(2010)非专利文献2:T.Katagiri,J.OralBiosci.,54,119-123(2012)非专利文献3:T.KatagiriandS.Tsukamoto,Biol.Chem.,394,703-714(2013)非专利文献4:E.M.Shoreetal.,Nat.Genet.,38,525-527(2006)非专利文献5:A.Chaikuadetal.,J.Biol.Chem.,287,36990-36998(2012)非专利文献6:T.Fukudaetal.,J.Biol.Chem.,284,7149-7156(2009)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用的作为异位骨化和/或骨营养不良的治疗和/或预防药的物质、以及对异位骨化和/或骨营养不良的治疗和/或预防方法。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地获得新的抗体,该抗体与ALK2特异性结合,具有异位骨化和/或骨营养不良的治疗和/或预防效果,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内容的专利技术。(1)一种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与包含以下的(a)~(e)中的任一个所述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至少7个氨基酸的多肽序列特异性结合,且抑制由ALK2介导的BMP信号转导:(a)SEQIDNO:8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b)包含SEQIDNO:84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1~123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c)SEQIDNO:8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d)包含SEQIDNO:86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1~123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e)(a)~(d)中的任一个所述的氨基酸序列中伴有1~多个氨基酸残基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氨基酸序列。(2)一种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与包含由以下的(f)~(j)中的任一个所述的核苷酸序列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至少7个氨基酸的多肽序列特异性结合,且抑制由ALK2介导的BMP信号转导:(f)SEQIDNO:85所示的核苷酸序列(g)包含SEQIDNO:85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的728~1036位核苷酸残基的核苷酸序列(h)SEQIDNO:87所示的核苷酸序列(i)包含SEQIDNO:87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的728~1036位核苷酸残基的核苷酸序列(j)在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抗ALK2抗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与包含以下的(a)~(e)中的任一个所述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至少7个氨基酸的多肽序列特异性结合,且抑制由ALK2介导的BMP信号转导:(a)SEQ ID NO:8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b)包含SEQ ID NO:84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1~123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c)SEQ ID NO:8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d)包含SEQ ID NO:86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1~123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e)(a)~(d)中的任一个所述的氨基酸序列中伴有1~多个氨基酸残基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氨基酸序列。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1.30 JP 2015-0178821.一种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与包含以下的(a)~(e)中的任一个所述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至少7个氨基酸的多肽序列特异性结合,且抑制由ALK2介导的BMP信号转导:(a)SEQIDNO:8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b)包含SEQIDNO:84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1~123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c)SEQIDNO:8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d)包含SEQIDNO:86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1~123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e)(a)~(d)中的任一个所述的氨基酸序列中伴有1~多个氨基酸残基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氨基酸序列。2.一种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与包含由以下的(f)~(j)中的任一个所述的核苷酸序列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至少7个氨基酸的多肽序列特异性结合,且抑制由ALK2介导的BMP信号转导:(f)SEQIDNO:85所示的核苷酸序列(g)包含SEQIDNO:85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的728~1036位核苷酸残基的核苷酸序列(h)SEQIDNO:87所示的核苷酸序列(i)包含SEQIDNO:87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的728~1036位核苷酸残基的核苷酸序列(j)在严格条件下与包含(f)~(i)中的任一个所述的核苷酸序列的互补核苷酸序列的多核苷酸进行杂交的多核苷酸的核苷酸序列。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多肽序列为ALK2胞外区内的序列。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抗体与野生型ALK2蛋白和突变型ALK2蛋白结合。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抗体为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抗体和所述抗原结合片段为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人抗体、单链抗体、双特异性抗体或多特异性抗体。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与选自于下列的至少任一种抗体对于所述多肽的结合为交叉竞争:含有包含SEQID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包含SEQIDNO:4所示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的抗体、含有包含SEQIDNO:6所示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包含SEQIDNO:8所示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的抗体、含有包含SEQIDNO:1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包含SEQIDNO:1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的抗体、以及含有包含SEQIDNO:14所示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包含SEQIDNO:16所示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的抗体。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与选自于下列的至少任一种抗体所结合的表位结合:含有包含SEQID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包含SEQIDNO:4所示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的抗体、含有包含SEQIDNO:6所示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包含SEQIDNO:8所示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的抗体、含有包含SEQIDNO:1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包含SEQIDNO:1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的抗体、以及含有包含SEQIDNO:14所示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包含SEQIDNO:16所示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的抗体。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与含有下列各残基的表位结合:SEQIDNO:8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的18位谷氨酸(Glu)、19位甘氨酸(Gly)、39位异亮氨酸(Ile)、40位天冬酰胺(Asn)、41位天冬氨酸(Asp)、42位甘氨酸(Gly)、43位苯丙氨酸(Phe)、44位组氨酸(His)、45位缬氨酸(Val)、46位酪氨酸(Tyr)、82位天冬酰胺(Asn)、84位苏氨酸(Thr)、86位谷氨酰胺(Gln)、87位亮氨酸(Leu)、88位脯氨酸(Pro)和89位苏氨酸(Thr)。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与下列各残基之间具有相互作用距离:SEQIDNO:8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的18位谷氨酸(Glu)、19位甘氨酸(Gly)、39位异亮氨酸(Ile)、40位天冬酰胺(Asn)、41位天冬氨酸(Asp)、42位甘氨酸(Gly)、43位苯丙氨酸(Phe)、44位组氨酸(His)、45位缬氨酸(Val)、46位酪氨酸(Tyr)、82位天冬酰胺(Asn)、84位苏氨酸(Thr)、86位谷氨酰胺(Gln)、87位亮氨酸(Leu)、88位脯氨酸(Pro)和89位苏氨酸(Thr)。11.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与含有下列各残基的表位结合:SEQIDNO:8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的18位谷氨酸(Glu)、19位甘氨酸(Gly)、20位亮氨酸(Leu)、39位异亮氨酸(Ile)、40位天冬酰胺(Asn)、41位天冬氨酸(Asp)、42位甘氨酸(Gly)、43位苯丙氨酸(Phe)、44位组氨酸(His)、45位缬氨酸(Val)、46位酪氨酸(Tyr)和84位苏氨酸(Thr)。12.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与下列各残基之间具有相互作用距离:SEQIDNO:8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的18位谷氨酸(Glu)、19位甘氨酸(Gly)、20位亮氨酸(Leu)、39位异亮氨酸(Ile)、40位天冬酰胺(Asn)、41位天冬氨酸(Asp)、42位甘氨酸(Gly)、43位苯丙氨酸(Phe)、44位组氨酸(His)、45位缬氨酸(Val)、46位酪氨酸(Tyr)和84位苏氨酸(Thr)。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2所述的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所述相互作用距离为6埃以下。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2所述的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所述相互作用距离为4埃以下。15.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重链序列含有具有CDRH1、CDRH2、CDRH3的可变区,所述CDRH1包含SEQIDNO:7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CDRH2包含SEQIDNO:7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CDRH3包含SEQIDNO:7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以及轻链序列含有具有CDRL1、CDRL2、CDRL3的可变区,所述CDRL1包含SEQIDNO:7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CDRL2包含SEQIDNO:7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CDRL3包含SEQIDNO:7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含有包含SEQID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序列和包含SEQIDNO:4所示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序列。17.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重链序列含有具有CDRH1、CDRH2、CDRH3的可变区,所述CDRH1包含SEQIDNO:5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CDRH2包含SEQIDNO:6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CDRH3包含SEQIDNO:6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以及轻链序列含有具有CDRL1、CDRL2、CDRL3的可变区,所述CDRL1包含SEQIDNO:6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CDRL2包含SEQIDNO:63或SEQIDNO:7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CDRL3包含SEQIDNO:6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含有包含SEQIDNO:6所示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序列和包含SEQIDNO: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SEQIDNO:36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1~133位氨基酸残基的轻链可变区序列。19.根据权利要求1~10、13~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重链序列含有具有CDRH1、CDRH2、CDRH3的可变区,所述CDRH1包含SEQIDNO:7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CDRH2包含SEQIDNO:7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CDRH3包含SEQIDNO:8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以及轻链序列含有具有CDRL1、CDRL2、CDRL3的可变区,所述CDRL1包含SEQIDNO:8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CDRL2包含SEQIDNO:8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CDRL3包含SEQIDNO:8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含有包含SEQIDNO:10所示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序列和包含SEQIDNO:1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序列。21.根据权利要求1~8、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重链序列含有具有CDRH1、CDRH2、CDRH3的可变区,所述CDRH1包含SEQIDNO:6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CDRH2包含SEQIDNO:6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CDRH3包含SEQIDNO:6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以及轻链序列含有具有CDRL1、CDRL2、CDRL3的可变区,所述CDRL1包含SEQIDNO:6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CDRL2包含SEQIDNO:6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CDRL3包含SEQIDNO:7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含有包含SEQIDNO:14所示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序列和包含SEQIDNO:16所示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序列。23.根据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所述抗原结合片段选自于Fab、F(ab’)2、Fab’和Fv。24.根据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为scFv。25.根据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为嵌合抗体。26.根据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为人源化的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27.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中,重链含有人免疫球蛋白G1重链、人免疫球蛋白G2重链或人免疫球蛋白G4重链的恒定区,轻链含有人免疫球蛋白κ轻链的恒定区。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抗体,其中,重链含有人免疫球蛋白G1重链的恒定区。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抗体,其中,人免疫球蛋白G1重链的234位亮氨酸(Leu)被置换为丙氨酸(Ala),235位亮氨酸(Leu)被置换为丙氨酸(Ala)。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抗体,其中,重链含有人免疫球蛋白G2重链的恒定区。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抗体,其中,重链含有人免疫球蛋白G4重链的恒定区。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抗体,其中,人免疫球蛋白G4重链的241位的丝氨酸(Ser)被置换为脯氨酸(Pro)。33.一种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是与ALK2蛋白的胞外区特异性结合,且抑制由ALK2介导的BMP信号转导的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含有下列序列:(a)选自于以下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序列:a1)包含SEQIDNO:28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0~142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a2)包含SEQIDNO:30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0~142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a3)包含SEQIDNO:105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0~142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a4)与a1)~a3)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a5)与a1)~a3)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9%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a6)a1)~a3)的氨基酸序列中1~数个氨基酸残基被置换、缺失或添加的氨基酸序列;以及(b)选自于以下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序列:b1)包含SEQIDNO:32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1~133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b2)包含SEQIDNO:34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1~133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b3)包含SEQIDNO:36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1~133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b4)包含SEQIDNO:38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1~33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b5)与选自b1)~b4)中任一个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b6)与选自b1)~b4)中任一个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9%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b7)选自b1)~b4)中任一个的氨基酸序列中1~数个氨基酸残基被置换、缺失或添加的氨基酸序列。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抗体为包含下列重链和轻链的抗体:含有包含SEQIDNO:30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0~142位氨基酸残基的重链可变区序列的重链和含有包含SEQIDNO:36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1~133位氨基酸残基的轻链可变区序列的轻链、或者含有包含SEQIDNO:105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0~142位氨基酸残基的重链可变区序列的重链和含有包含SEQIDNO:36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1~133位氨基酸残基的轻链可变区序列的轻链。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为包含下列重链和轻链的抗体:含有包含SEQIDNO:30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0~472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和含有包含SEQIDNO:36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1~238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或者含有包含SEQIDNO:105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0~468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和含有包含SEQIDNO:36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1~238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为包含下列重链和轻链的抗体:含有包含SEQIDNO:105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0~468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和含有包含SEQIDNO:36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1~238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37.一种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是与ALK2蛋白的胞外区特异性结合,且抑制由ALK2介导的BMP信号转导的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含有下列序列:(a)选自于以下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序列:a1)包含SEQIDNO:40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0~140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a2)包含SEQIDNO:42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0~140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a3)包含SEQIDNO:44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0~140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a4)包含SEQIDNO:46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0~140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a5)包含SEQIDNO:48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0~140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a6)包含SEQIDNO:107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0~140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a7)包含SEQIDNO:109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0~140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a8)与选自a1)~a7)中任一个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a9)与选自a1)~a7)中任一个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9%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a10)选自a1)~a7)中任一个的氨基酸序列中1~数个氨基酸残基被置换、缺失或添加的氨基酸序列;以及(b)选自于以下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可变区序列:b1)包含SEQIDNO:50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1~129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b2)包含SEQIDNO:52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1~129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b3)包含SEQIDNO:54所示氨基酸序列中21~129位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b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桐岳信大泽贤次塚本翔辻真之介川口喜郎中村健介
申请(专利权)人:学校法人埼玉医科大学第一三共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