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株撕裂蜡孔菌及其防治作物真菌病害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9870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株撕裂蜡孔菌新种及其在防治作物真菌病害中的应用,保藏号为CGMCC No. 13899,分类命名为

A tearing wax pore fungu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crop fungal disease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ear wax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fungus species of plant fungal diseases in the preservation number is CGMCC No. 13899 classification, nam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撕裂蜡孔菌及其防治作物真菌病害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株撕裂蜡孔菌新种,还涉及到该菌株在作物真菌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属于农业生防微生物领域。
技术介绍
化学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现代集约化农业生产中,需要大量频繁施用农药防治作物病害。但长期、大量施用农药造成了一系列生产、环境和健康问题,如病菌耐药性增强,药效降低,用药量增大,环境和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增加,影响食品安全,危害人类健康等。真菌病害占作物病害的70%~80%。目前,病害防治的主要手段是选育高抗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和施用化学农药为主。但是,育种周期较长,费用高昂;田间管理需要生产者较高的操作水平,消耗大量劳力;大量施用化学农药产生上述一系列生产、环境和健康问题。因此,研制安全、无毒、高效的生物农药十分必要。近年来,人们发现的生防菌主要为细菌,真菌相对较少。在已发现的生防菌中,具有抗菌谱广、高效、适应性强的菌株不多,亟待筛选出更多的广谱、高效、适应性强的菌株,应用于农业生产。目前,人们所发现的生防真菌主要包括木霉菌属、毛壳菌属、菌根真菌属和腐霉属,它们通过分泌抗菌物质,产生溶菌和重寄生作用,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等多种途径拮抗病菌。撕裂蜡孔菌(Ceriporialacerata)是一种木生菌,生长于腐木、腐殖质和部分土壤中。已发现的撕裂蜡孔菌能分泌多种黄酮类物质,在医学上用于治疗贫血、胃病、肺癌和心脏病等多种人类疾病;能分解木材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用于生物制浆造纸的环境污染治理;能分解刚果红、橙黄G,在环保上用于染料废水脱色。因此,撕裂蜡孔菌在多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对撕裂蜡孔菌用于防治作物真菌病害未见报道。本专利技术所筛选的撕裂蜡孔菌新种能分泌几丁质酶、纤维素酶、β-1,3-葡聚酶和蛋白酶等多种胞外酶,对植物病原菌具有广谱、高效的拮抗作用,对生防菌资源库的构建,安全、高效的生物农药的研制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生防菌种数量有限,以及生防效果欠佳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撕裂蜡孔菌HG2011新种,对作物真菌病害具有显著的生防效果。一株撕裂蜡孔菌,其特征在于,保藏号为CGMCCNO.13899,分类命名为CeriporialacerateHG2011;具有C.lacerateHG201118SrDNA序列表中的核苷酸序列。所述撕裂蜡孔菌能分泌几丁质酶、纤维素酶、β-1,3-葡聚酶和蛋白酶等多种胞外酶。所述撕裂蜡孔菌制备的发酵液,拮抗作物多种病原真菌。所述撕裂蜡孔菌制备的发酵液,用于烤烟黑胫病和辣椒疫霉病害的防治。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获得的C.lacerateHG2011为撕裂蜡孔菌属的新种,能分泌几丁质酶、纤维素酶、β-1,3-葡聚酶和蛋白酶等多种胞外酶,拮抗多种作物的病原真菌,有效防治烤烟和辣椒疫霉病。2、本专利技术获得的C.lacerateHG2011营养要求简单、环境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丰富了生防菌资源库,为生物农药研制提供了菌种选择。3、与目前的生防菌相比,本专利技术用C.lacerateHG2011制备发酵液的工艺简单,原料广,成本低,应用范围广,可用于生产安全、高效的生物农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撕裂蜡孔菌HG2011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图2为本专利技术撕裂蜡孔菌HG201118SrDNAPCR电泳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撕裂蜡孔菌HG2011系统发育树;图4为本专利技术撕裂蜡孔菌HG2011的产胞外酶平板检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撕裂蜡孔菌HG2011发酵液对柑橘炭疽病、西瓜蔓枯病、松立枯病和烟草黑胫病病原菌的拮抗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培养基及其制备选择培养基:1.0g碱木质素、2.5gNaNO3、1.0gKH2PO4、0.5gMgSO4·7H2O、0.1gCaCl2、1mL微量元素混合液(0.16gFeCl3·6H2O、1.5gZnSO4·7H2O、0.16gCoCl2·6H2O、0.15gCuSO4·5H2O、1.5gMnSO4·H2O、0.3gH3BO3、0.1gNa2MoO4·2H2O)、20g琼脂、1L去离子水,pH5.0。121℃、1.5大气压灭菌冷却后倒平板备用。PDA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去除琼脂):200g马铃薯、20g葡萄糖、20g琼脂、1L去离子水,pH6.50。121℃、1.5大气压、30min灭菌冷却后倒平板(固体培养基)或取20mL于150mL三角瓶中(液体培养基)备用。几丁质琼脂培养基:0.7gK2HPO4、0.5gKH2PO4、0.5gMgSO4·7H2O、0.01gFeSO4、0.001gZnSO4、2.0g胶体几丁质、20g琼脂、去离子水1L,pH6.5~7.0。121℃、1.5大气压、30min灭菌冷却后倒平板(固体培养基)或取20mL于150mL三角瓶中(液体培养基)备用。纤维素刚果红固体培养基:0.5gK2HPO4、0.25gMgSO4、1.88g纤维素粉、0.2g刚果红、2g明胶、14g琼脂、100mL土壤浸提液、900mL去离子水,pH6.5~7.0。121℃、1.5大气压、30min灭菌冷却后倒平板(固体培养基)或取20mL于150mL三角瓶中(液体培养基)备用。葡聚糖苯胺蓝gutting培养基:1.0g葡萄糖、4.0g茯苓粉、1.0gK2HPO4、3.0gNa2HPO4、60mg苯胺蓝、0.5gMgSO4.7H2O、0.005gFeSO4、20g琼脂、1L去离子水,pH6.5~7.0、121℃、1.5大气压、30min灭菌冷却后倒平板(固体培养基)或取20mL于150mL三角瓶中(液体培养基)备用。奶粉固体培养基:2g脱脂奶粉、2g琼脂、1000mL去离子水,pH6.5~7.0。实施例1:菌株HG2011的筛选采集缙云山松树林枯枝落叶层,用稀释平板涂布法筛选出分解木质素的真菌。具体步骤如下:称取10g枯枝落叶,置于装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摇床振荡30min后按梯度稀释,稀释倍数为10-2~10-7(即10-2、10-3、10-4、10-5、10-6和10-7)。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吸取0.1mL不同浓度的稀释液,于选择培养基上涂布,每个稀释度重复涂布6个平板,25℃培养4d。在菌落数为40~60个的平板上,挑取不同类型的菌落于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纯化,纯化4次后,挑选具有实施例2菌落形态的菌株HG2011,3~5℃保存。实施例2:菌株HG2011的鉴定1、菌落的形态观察将上述菌株HG2011接种于PDA固体培养基上,25℃培养5d,观察菌落形态并拍照记录。用接种针挑取菌丝至载玻片上,加1滴乳酸石碳酸棉蓝染色液,盖上盖玻片并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图1为本专利技术获得的HG2011菌株,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为:菌株生长迅速,菌落大、蓬松、干燥、不透明,呈绒毛状、絮状,菌丝可沿培养基表面蔓延生长,菌落初期呈白色,生长后期变为浅黄色(图1A)。生殖菌丝无色无隔、薄壁、频繁分枝,交织排列(图1B);椭圆形担孢子(图1C)。2、18SrDNA鉴定将上述菌株HG2011接种于PDA固体培养基中,25℃培养5d,首先用真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菌株HG2011的基因组DNA,作为18SrDNA扩增的模板,用真菌通用引物I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株撕裂蜡孔菌及其防治作物真菌病害的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株撕裂蜡孔菌新种,其特征在于,保藏号为CGMCC NO.13899,分类命名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撕裂蜡孔菌新种,其特征在于,保藏号为CGMCCNO.13899,分类命名为CeriporialacerateHG2011;具有C.lacerateHG201118SrDNA序列表中的核苷酸序列。2.如权利要求1所述撕裂蜡孔菌新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国殷洁袁玲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