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耦合式生产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9566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1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耦合式生产模具。其包括模芯1、上模板2、下模板3、上横担4、下横担5。这种结构的汽车用耦合式生产模具,大大提高了模板的利用效率,有效压缩了生产空间,脱模操作非常方便快捷,批量生产效率大为提高,生产成本有效降低,产品产量也明显提升。

Coupling type production mould for automobi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upling type production die for automobiles.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mould core 1, an upper template 2, a lower template 3, an upper cross arm 4 and a lower cross arm 5. This mold production by coupling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greatly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the template, which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production space, demoulding operation is very convenient,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greatly improve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the product yield i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耦合式生产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用耦合式生产模具,尤其涉及一种能提高模板利用率、压缩生产空间、提高批量生产效率、脱模操作方便、生产成本降低、产量大为提高的汽车用耦合式生产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为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类模子或工具。在汽车配件生产领域,模具是主要的生产和塑形工具。在注塑式生产工艺中,在浇注完成后,需等待产品冷却成型,再打开模板,将产品从模芯移除。因此,各型腔之间必须隔开一定的距离,以便留存足够的空间供人工方便地将产品从模芯移除。型腔之间的间隔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型腔数量的设置,进而影响了模板的利用率和批量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提高模板利用率、压缩生产空间、提高批量生产效率、脱模操作方便、生产成本降低、产量大为提高的汽车用耦合式生产模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耦合式生产模具,包括模芯、上模板、下模板、上横担、下横担;所述上模板、下模板为平板状,所述上模板安设于所述下模板正上方并相互重叠;所述上模板下部设有形状相同、等距排列的一至多个上型腔,所述下模板上部设有形状相同、等距排列的一至多个下型腔;所述上型腔、下型腔数量相等,位置相对应,形状对称,拼合成一完整型腔;所述模芯数量与上型腔、下型腔相同,所述模芯位于所述上型腔、下型腔拼合而成的型腔当中;所述上模板下部带有上横担,所述下模板上部带有下横担,所述上横担、下横担位置相对、形状重合;所述上横担上部设有上定位孔,下部设有上型腔槽;所述下横担上部设有下型腔槽,下部设有下定位孔;所述上型腔槽、下型腔槽位置对应,形状对称,拼合成圆孔;所述上定位孔位于上型腔槽上方,所述下定位孔位于下型腔槽下方,所述上定位孔、下定位孔分别呈间隔分布且不位于同一圆孔处;所述模芯带有模芯头,所述模芯头上安设有定位螺孔,所述定位螺孔位置与该处横担上的定位孔相贴合;所述模芯头安设于所述上型腔槽、下型腔槽拼合的圆孔中;所述模芯通过穿过定位螺孔及该处横担上定位孔的螺纹件与对应横担相连接。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下横担与所述下模板空隙处安设有弹力弹簧。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模板、下模板在对应位置开有通孔,在通孔处设置有导套和穿过所述导套的套柱。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模芯中下部为带有波纹的回转形结构。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横担、下横担为一至多组。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大大提高了模板的利用效率,有效压缩了生产空间,脱模操作非常方便快捷,批量生产效率大为提高,生产成本有效降低,产品产量也明显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模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A-A向半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B-B向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闭合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张开状态示意图。图中:1模芯、2上模板、3下模板、4上横担、5下横担、6弹力弹簧、7导套、8套柱、11模芯头、12定位螺孔、13波纹、21上型腔、31下型腔、41上定位孔、42上型腔槽、51下定位孔、52下型腔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的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内容对本专利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实施例:一种汽车用耦合式生产模具,如图1-6所示,汽车用耦合式生产模具包括模芯1、上模板2、下模板3、上横担4、下横担5;所述上模板2、下模板3为平板状,所述上模板2安设于所述下模板3正上方并相互重叠;所述上模板2下部设有形状相同、等距排列的一至多个上型腔21,所述下模板3上部设有形状相同、等距排列的一至多个下型腔31;所述上型腔21、下型腔31数量相等,位置相对应,形状对称,拼合成一完整型腔;所述模芯1数量与上型腔21、下型腔31相同,所述模芯1位于所述上型腔21、下型腔31拼合而成的型腔当中;所述上模板2下部带有上横担4,所述下模板3上部带有下横担5,所述上横担4、下横担5位置相对、形状重合;所述上横担4上部设有上定位孔41,下部设有上型腔槽42;所述下横担5上部设有下型腔槽52,下部设有下定位孔51;所述上型腔槽42、下型腔槽52位置对应,形状对称,拼合成圆孔;所述上定位孔41位于上型腔槽42上方,所述下定位孔51位于下型腔槽52下方,所述上定位孔41、下定位孔51分别呈间隔分布且不位于同一圆孔处;所述模芯1带有模芯头11,所述模芯头11上安设有定位螺孔12,所述定位螺孔12位置与该处横担上的定位孔相贴合;所述模芯头11安设于所述上型腔槽42、下型腔槽52拼合的圆孔中;所述模芯1通过穿过定位螺孔12及该处横担上定位孔的螺纹件与对应横担相连接。为了便于实现整体平整、避免倾斜,所述下横担5与所述下模板3空隙处安设有弹力弹簧6。为了实现上模板2、下模板3在浇注时的稳定固位,所述上模板2、下模板3在对应位置开有通孔,在通孔处设置有导套7和穿过所述导套7的套柱8,以实现上模板2、下模板3的稳固定位。为满足汽车配件设计形态(如汽车波纹管等),所述模芯1中下部为带有波纹13的回转形结构。为进一步增加产量、提高生产效率,所述上横担4、下横担5可为一至多组。在生产过程中,浇注时,将上、下模块合拢,所有型腔相对应,模芯位于型腔之中完成浇注。浇注完成并冷却后,单个产品脱模过程为:在模芯尾部接入一个气嘴吹入气体,使产品胀大,再由人工配合将产品移除模芯。采用这种结构的汽车用耦合式生产模具,在浇注完成并冷却后,将上模块移出,上、下横担分开并分别完成脱模。由于均为间隔连接,上、下横担中的模芯均留有双倍间距,可顺利完成手工脱模。这种结构的汽车用耦合式生产模具,使得型腔的数量达到了普通结构的2倍,模板利用效率大为提高,生产空间有效压缩;在将上下横担分离后完全不影响正常的脱模操作,非常方便快捷;批量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同等产量下的生产批次减少,生产耗能和成本有效降低;同一生产流程下,产品产量得到了明显提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用耦合式生产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用耦合式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用耦合式生产模具包括模芯(1)、上模板(2)、下模板(3)、上横担(4)、下横担(5);所述上模板(2)、下模板(3)为平板状,所述上模板(2)安设于所述下模板(3)正上方并相互重叠;所述上模板(2)下部设有形状相同、等距排列的一至多个上型腔(21),所述下模板(3)上部设有形状相同、等距排列的一至多个下型腔(31);所述上型腔(21)、下型腔(31)数量相等,位置相对应,形状对称,拼合成一完整型腔;所述模芯(1)数量与上型腔(21)、下型腔(31)相同,所述模芯(1)位于所述上型腔(21)、下型腔(31)拼合而成的型腔当中;所述上模板(2)下部带有上横担(4),所述下模板(3)上部带有下横担(5),所述上横担(4)、下横担(5)位置相对、形状重合;所述上横担(4)上部设有上定位孔(41),下部设有上型腔槽(42);所述下横担(5)上部设有下型腔槽(52),下部设有下定位孔(51);所述上型腔槽(42)、下型腔槽(52)位置对应,形状对称,拼合成圆孔;所述上定位孔(41)位于上型腔槽(42)上方,所述下定位孔(51)位于下型腔槽(52)下方,所述上定位孔(41)、下定位孔(51)分别呈间隔分布且不位于同一圆孔处;所述模芯(1)带有模芯头(11),所述模芯头(11)上安设有定位螺孔(12),所述定位螺孔(12)位置与该处横担上的定位孔相贴合;所述模芯头(11)安设于所述上型腔槽(42)、下型腔槽(52)拼合的圆孔中;所述模芯(1)通过穿过定位螺孔(12)及该处横担上定位孔的螺纹件与对应横担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耦合式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用耦合式生产模具包括模芯(1)、上模板(2)、下模板(3)、上横担(4)、下横担(5);所述上模板(2)、下模板(3)为平板状,所述上模板(2)安设于所述下模板(3)正上方并相互重叠;所述上模板(2)下部设有形状相同、等距排列的一至多个上型腔(21),所述下模板(3)上部设有形状相同、等距排列的一至多个下型腔(31);所述上型腔(21)、下型腔(31)数量相等,位置相对应,形状对称,拼合成一完整型腔;所述模芯(1)数量与上型腔(21)、下型腔(31)相同,所述模芯(1)位于所述上型腔(21)、下型腔(31)拼合而成的型腔当中;所述上模板(2)下部带有上横担(4),所述下模板(3)上部带有下横担(5),所述上横担(4)、下横担(5)位置相对、形状重合;所述上横担(4)上部设有上定位孔(41),下部设有上型腔槽(42);所述下横担(5)上部设有下型腔槽(52),下部设有下定位孔(51);所述上型腔槽(42)、下型腔槽(52)位置对应,形状对称,拼合成圆孔;所述上定位孔(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方东颜泽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恒伟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