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推式除雪车后轮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91227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12:29
一种手推式除雪车后轮转向装置,它涉及一种后轮转向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手推式除雪车转向装置普遍采用前轮转向,是将力传递给转向转置,存在传递过程结构复杂,维修繁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两个车轮相对设置,两个车轮之间通过梯形转向结构可转动连接,手把通过反向器将手的推力和转动方向传递给梯形转向结构实现后轮转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力通过手把传递给正向齿轮,通过正向齿轮与反向齿轮的配合,使手推力的方向与车实际转动的方向一致,再让反向齿轮与齿条配合传动传递力,带动转向节臂的移动,转向节臂与转向直拉杆,转向节,万向节配合,形成传统的梯形转向结构,再连接车轮,使车轮转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手推式除雪车。

A hand push type snow removing device rear wheel steering

A hand push type snow removing device which relates to a rear wheel steering, rear wheel steer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and push type snow removing vehicle steering device adopts the front wheel steering, steering force to the existing transfer process of transposition, complex structure, complicated maintenance problems.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two wheels, two wheels can rotate between the structure connected by trapezoidal steering, hand hand thrust and rotation direction is transferred to the rear wheel steering trapezoidal steering structure through a reverser. The utility model will force through the hand delivered to the forward gear, with forward gear and reverse gear, the hand thrust direction and vehicle actual rotation in the same direction, let the reverse gear and rack transmission force transmission, drives a steering knuckle arm moving, steering knuckle arm and steering drag link, steering knuckle. Joint coordination, form the traditional steering trapezoid structure, and then connect the wheels, the steering wheel.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for hand push type snow rem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推式除雪车后轮转向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后轮转向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手推式除雪车后轮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冬季,为了保证道路的畅通无阻,我国降雪区域都以雪为令,只要下雪就会启动清雪工作,但是清雪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大型清雪车,在大型清雪车清雪过后,留在路边的残雪仍需进行进一步的清理工作,另外,一些非主街街道的残雪也需要进行清理,此时,手推式除雪车由于其具有轻便,占地空间小,使用灵活等优点,也是清雪过程中不可少的工具之一。目前,现有的手推式除雪车转向装置普遍采用前轮转向,是将力传递给转向转置,存在传递过程结构复杂,维修繁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手推式除雪车转向装置普遍采用前轮转向,是将力传递给转向转置,存在传递过程结构复杂,维修繁琐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手推式除雪车后轮转向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推式除雪车后轮转向装置包括两个车轮,两个车轮相对设置,它还包括手把、反向器和梯形转向结构,两个车轮之间通过梯形转向结构可转动连接,手把通过反向器将手的推力和转动方向传递给梯形转向结构实现后轮转向。进一步地,梯形转向结构包括转向节臂、转向直拉杆、连接杆、两个转向节和两个万向节,两个车轮之间通过转向节臂连接,且转向节臂的两端与两个车轮的连接处可转动连接,每个车轮的内侧壁上安装有一个转向节,每个转向节分别与一个万向节连接,两个万向节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转向直拉杆套装在连接杆上。进一步地,转向节臂的中部为矩形节臂,转向节臂的两个端部为柱形节臂。进一步地,反向器包括正向齿轮、反向齿轮、齿条、轴架、正向齿轮轴和反向齿轮轴,轴架可拆卸安装在转向节臂上,正向齿轮轴和反向齿轮轴由上至下依次水平安装在轴架上,正向齿轮可转动安装在正向齿轮轴上,反向齿轮可转动安装在反向齿轮轴上,正向齿轮与反向齿轮相互啮合,齿条安装在转向直拉杆上,齿条与反向齿轮相啮合。进一步地,反向器还包括齿条安装架,齿条与转向直拉杆之间通过齿条安装架连接。进一步地,手把包括水平杆、两个手握杆、传递杆和作用杆,水平杆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手握杆固定连接,传递杆的一端与水平杆的中部固定连接,传递杆的另一端向下倾斜设置并与作用杆的一端连接,作用杆的另一端竖直向下设置并与正向齿轮轴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1.本技术的转向装置,将力通过手把传递给正向齿轮,通过正向齿轮与反向齿轮的配合,使手推力的方向与车实际转动的方向一致,再让反向齿轮与齿条配合传动传递力,齿条安在转向节臂上,带动转向节臂的移动,转向节臂与转向直拉杆,转向节,万向节配合,形成传统的梯形转向结构,再连接车轮,使车轮达到转向的目的。2.本技术手推式除雪车后轮转向装置突破了传统前轮转向的设计理念,手推的力通过齿轮齿条的传动传递给梯形转向结构,达到转向的目的,结构更为简单,性能更加可靠。此外,加入的反向器,能够有效的改变后轮转向中手把的力与实际转向相反的缺点,使实际应用中更为方便简单,传递过程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去掉手把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两个车轮1,两个车轮1相对设置,它还包括手把2、反向器和梯形转向结构,两个车轮1之间通过梯形转向结构可转动连接,手把2通过反向器将手的推力和转动方向传递给梯形转向结构实现后轮转向。本实施方式结构更加简单,操作者只需要站在车体后侧控制车体转向即可,操作更加简单,轻便。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至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梯形转向结构包括转向节臂3、转向直拉杆5、连接杆6、两个转向节4和两个万向节7,两个车轮1之间通过转向节臂3连接,且转向节臂3的两端与两个车轮1的连接处可转动连接,每个车轮1的内侧壁上安装有一个转向节4,每个转向节4分别与一个万向节7连接,两个万向节7之间通过连接杆6连接,转向直拉杆5套装在连接杆6上。如此设置,形成了传统的梯形转向结构,便于实现后轮的转向。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至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节臂3的中部为矩形节臂,转向节臂3的两个端部为柱形节臂。如此设置,中部的矩形节臂便于安装轴架,便于轴架11的安全、可靠安装和使用;柱形节臂便于与车轮及轴承进行配合,实现车轮正常的行走功能,结构更加简便。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至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反向器包括正向齿轮8、反向齿轮9、齿条10、轴架11、正向齿轮轴12和反向齿轮轴13,轴架11可拆卸安装在转向节臂3上,正向齿轮轴12和反向齿轮轴13由上至下依次水平安装在轴架11上,正向齿轮8可转动安装在正向齿轮轴12上,反向齿轮9可转动安装在反向齿轮轴13上,正向齿轮8与反向齿轮9相互啮合,齿条10安装在转向直拉杆5上,齿条10与反向齿轮9相啮合。如此设置,便于实现车轮的转向与操作者实际控制的转向相同。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相同。本实施方式的手把连接正向齿轮,正向齿轮与反向齿轮配合,反向齿轮与齿条连接配合传递手推的力,所述的齿条放在转向节臂上,连接更加紧凑。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至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反向器还包括齿条安装架14,齿条10与转向直拉杆5之间通过齿条安装架14连接。如此设置,便于齿条能够牢固的安装在转向直拉杆5上。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手把2包括水平杆15、两个手握杆16、传递杆17和作用杆18,水平杆15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手握杆16固定连接,传递杆17的一端与水平杆15的中部固定连接,传递杆17的另一端向下倾斜设置并与作用杆18的一端连接,作用杆18的另一端竖直向下设置并与正向齿轮轴12连接。如此设置,便于使用时,操作者更加灵活的控制后轮的转向。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或六相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传递杆17的另一端向下倾斜45°-65°,便于操作者更加舒适的操作转向,同时,还便于保证传递杆17和作用杆18在使用时所承受的力,提高本技术的使用寿命,另外,还使得本技术使用更加人性化。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至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节4为“7”字形转向节。如此设置,便于形成梯形转向。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或六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1至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正向齿轮8和反向齿轮9的传动比为1:1。如此设置,传递更加准确。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或七相同。本实施方式将齿轮传动作为反向器;用所述的齿轮齿条装置传递力;用所述的梯形机构改变转向;它结构简单,体积小巧,适用于相对狭窄的街道或者住宅区、社区、校园等场所。虽然本技术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本技术精神内做其他变化,以及应用到本技术未提及的领域中,当然,这些依据本技术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手推式除雪车后轮转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推式除雪车后轮转向装置,它包括两个车轮(1),两个车轮(1)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手把(2)、反向器和梯形转向结构,两个车轮(1)之间通过梯形转向结构可转动连接,手把(2)通过反向器将手的推力和转动方向传递给梯形转向结构实现后轮转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推式除雪车后轮转向装置,它包括两个车轮(1),两个车轮(1)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手把(2)、反向器和梯形转向结构,两个车轮(1)之间通过梯形转向结构可转动连接,手把(2)通过反向器将手的推力和转动方向传递给梯形转向结构实现后轮转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推式除雪车后轮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梯形转向结构包括转向节臂(3)、转向直拉杆(5)、连接杆(6)、两个转向节(4)和两个万向节(7),两个车轮(1)之间通过转向节臂(3)连接,且转向节臂(3)的两端与两个车轮(1)的连接处可转动连接,每个车轮(1)的内侧壁上安装有一个转向节(4),每个转向节(4)分别与一个万向节(7)连接,两个万向节(7)之间通过连接杆(6)连接,转向直拉杆(5)套装在连接杆(6)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推式除雪车后轮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向节臂(3)的中部为矩形节臂,转向节臂(3)的两个端部为柱形节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推式除雪车后轮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向器包括正向齿轮(8)、反向齿轮(9)、齿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娜岳彩旭魏嘉呈钟百鸿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