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搅拌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72092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溶剂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溶剂搅拌釜,包括用于承装各组分的釜体,釜体内设置有搅拌轴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搅拌轴的长度方向与釜体的长度方向平行,搅拌轴上设置有第一、第二螺旋叶片,第一、第二螺旋叶片沿着搅拌轴长度方向螺旋布置,第一螺旋叶片的螺旋直径大于第二螺旋叶片的螺旋直径,第一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与第二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第二螺旋叶片转动,而且第一、第二螺旋叶片旋转方向相反而且直径各异,从而将釜体内的液体充分的混合搅拌起来,反向旋转设置的两螺旋叶片使得溶剂上下方向往复窜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能够提高溶剂的混合均匀度,进而确保溶剂的理化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溶剂搅拌釜
本技术涉及溶剂制备
,特别涉及一种溶剂搅拌釜。
技术介绍
对于一些高分子溶剂来说,溶剂各组分的混合的均匀度对溶剂的理化指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现有的溶剂的混合大多是通过搅拌釜进行混合搅拌的,搅拌釜上设置有进料口,溶剂的各个组分由搅拌釜的投料口投入,在搅拌釜上设置搅拌轴,搅拌轴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搅拌轴转动,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呈螺旋状布置,搅拌轴在转动的过程中,从而驱动搅拌釜内的各组份的液流流动,在搅拌釜的上下方向及周向方向窜动,从而充分的混合各组分,虽然上述的搅拌釜能够实施对各组分的初步混合,但是组分之间的混合均匀度不高,而当粉状组分混合时,混合效果就更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均匀度高的溶剂混合搅拌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溶剂搅拌釜,包括用于承装各组分的釜体,釜体内设置有搅拌轴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搅拌轴的长度方向与釜体的长度方向平行,搅拌轴上设置有第一、第二螺旋叶片,第一、第二螺旋叶片沿着搅拌轴长度方向螺旋布置,第一螺旋叶片的螺旋直径大于第二螺旋叶片的螺旋直径,第一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与第二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本技术还存在以下技术特征:所述搅拌轴的轴端设置有旋转叶片,旋转叶片外罩设有混合罩,所述混合罩的一端设置有入口,混合罩的另一端设置有出口,驱动机构驱动旋转叶片位于混合罩内转动。所述旋转叶片呈板片状结构,旋转叶片的板面与搅拌轴轴长方向平行,旋转叶片沿着搅拌轴轴端的周向方向设置多个。所述混合罩呈管状结构,混合罩内设置有隔板将混合罩分成第一、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所在的混合罩的外壁设置有通孔构成入口,所述第二腔室所在的混合罩的外壁设置有用孔构成出口,所述旋转叶片位于第二腔室内,隔板设置有连通第一、第二腔室的开□O所述搅拌轴的杆身穿过开口且向上延伸,搅拌轴的上端与第一电机的驱动轴转动,第一电机的壳体固定在釜体的外壁上。混合罩的第一腔室内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搅拌轴固连,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混合罩固连,混合罩的上端与釜体构成转动配合,混合罩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转轴连接,第二电机的壳体固定在釜体的外壁上。入口为矩形且沿着混合罩周向设置多个,出口为条形孔状且沿着混合罩的周向设置多个。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将待混合的组分倒入釜体内,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第二螺旋叶片转动,而且第一、第二螺旋叶片旋转方向相反而且直径各异,从而将釜体内的液体充分的混合搅拌起来,反向旋转设置的两螺旋叶片使得溶剂上下方向往复窜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能够提高溶剂的混合均匀度,进而确保溶剂的理化特性。【附图说明】图1是溶剂搅拌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溶剂搅拌釜中混合罩的剖切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对本溶剂搅拌釜的结构特征详述如下:溶剂搅拌釜,包括用于承装各组分的釜体10,釜体10内设置有搅拌轴20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搅拌轴20的长度方向与釜体10的长度方向平行,搅拌轴20上设置有第一、第二螺旋叶片21、22,第一、第二螺旋叶片21、22沿着搅拌轴20长度方向螺旋布置,第一螺旋叶片21的螺旋直径大于第二螺旋叶片22的螺旋直径,第一螺旋叶片21的螺旋方向与第二螺旋叶片22的螺旋方向相反。将待混合的组分倒入釜体10内,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第二螺旋叶片21、22转动,而且第一、第二螺旋叶片21、22旋转方向相反而且直径各异,从而将釜体10内的液体充分的混合搅拌起来,反向旋转设置的两螺旋叶片使得溶剂上下方向往复窜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能够提高溶剂的混合均匀度,进而确保溶剂的理化特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搅拌轴20的轴端设置有旋转叶片30,旋转叶片30外罩设有混合罩40,所述混合罩40的一端设置有入口 41,混合罩40的另一端设置有出口42,驱动机构驱动旋转叶片30位于混合罩40内转动。驱动机构驱动旋转叶片30转动,初步混合的组分由混合罩40的入口 41进入,从而使得各组分位于混合罩40内进一步充分的搅拌,并由混合罩40的出口 42导出,混合罩40的入口 41与出口 42使得釜体10内的溶剂始终处在搅拌混合的状态。所述旋转叶片30呈板片状结构,旋转叶片30的板面与搅拌轴20轴长方向平行,旋转叶片30沿着搅拌轴20轴端的周向方向设置多个。搅拌轴20在转动的过程中,从而产生较大的旋转动能,混合罩40的腔室内形成较大的真空度,从而使得溶液组分由入口 41顺利进入,并位于混合罩40内充分混合,并由出口 42排除。所述混合罩40呈管状结构,混合罩40内设置有隔板43将混合罩40分成第一、第二腔室44、45,所述第一腔室44所在的混合罩40的外壁设置有通孔构成入口 41,所述第二腔室45所在的混合罩40的外壁设置有用孔构成出口42,所述旋转叶片30位于第二腔室45内,隔板43设置有连通第一、第二腔室44、45的开口 431。旋转叶片30位于第二腔室45内旋转,从而形成较强的旋转动能并使得第一腔室44形成真空度,溶液从第一腔室44的通孔,也就是入口 41进入,并由开口 431进入第二腔室45,从而位于第二腔室内45充分的搅拌混合,并由第二腔室上设置的出口 42排出。所述搅拌轴20的杆身穿过开口 431且向上延伸,搅拌轴20的上端与第一电机50的驱动轴转动,第一电机50的壳体固定在釜体10的外壁上。混合罩40的第一腔室44内设置有轴承60,所述轴承60的内圈与搅拌轴30固连,所述轴承60的外圈与混合罩40固连,混合罩40的上端与釜体1构成转动配合,混合罩40的一端与第二电机70的转轴连接,第二电机70的壳体固定在釜体10的外壁上。第二电机70转动的过程中,从而使得混合罩40外的第一、第二螺旋叶片21、22旋转,并处在旋转溶剂的状态。入口 41为矩形且沿着混合罩40周向设置多个,出口 42为条形孔状且沿着混合罩40的周向设置多个。结合图1所示,多个条形孔构成的出口 42形成网状结构,从而将混合的溶剂排出混合罩4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溶剂搅拌釜,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装各组分的釜体(10),釜体(10)内设置有搅拌轴(20)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搅拌轴(20)的长度方向与釜体(10)的长度方向平行,搅拌轴(20)上设置有第一、第二螺旋叶片(21、22),第一、第二螺旋叶片(21、22)沿着搅拌轴(20)长度方向螺旋布置,第一螺旋叶片(21)的螺旋直径大于第二螺旋叶片(22)的螺旋直径,第一螺旋叶片(21)的螺旋方向与第二螺旋叶片(22)的螺旋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剂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20)的轴端设置有旋转叶片(30),旋转叶片(30)外罩设有混合罩(40),所述混合罩(40)的一端设置有入口(41),混合罩(40)的另一端设置有出口( 42),驱动机构驱动旋转叶片(30)位于混合罩(40)内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溶剂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叶片(30)呈板片状结构,旋转叶片(30)的板面与搅拌轴(20)轴长方向平行,旋转叶片(30)沿着搅拌轴(20)轴端的周向方向设置多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溶剂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罩(40)呈管状结构,混合罩(40)内设置有隔板(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徐晓峰查长礼唐飞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