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及模制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1845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A)聚亚芳基硫醚树脂(成分A)、根据需要而添加的(B)环烯烃类树脂(成分B)、(C)将含有乙烯性双键和官能团的化合物(c)接枝在环烯烃类树脂进行改性而制得的改性环烯烃类树脂(成分C)、及根据需要所配合的烷氧基硅烷(成分D)组成,且成分A、成分B、成分C及成分D按重量比满足下式(1)、(2)及(3),    A/(B+C)=95/5-50/50  (1)    0≤B/C≤90  (2)    0≤D/(A+B+C)≤1/10  (3)。(*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以显著抑制毛边的产生且表面状态良好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及利用它的模制品。
技术介绍
以聚亚苯基硫醚(以下简称为PPS)树脂为代表的聚亚芳基硫醚(以下简称PAS),因具有高耐热性、机械物性、耐化学药品性、尺寸稳定性、阻燃性,可广泛应用于电气·电子仪器零件材料、汽车仪器零件材料、化学仪器零件材料等中。但是,PAS树脂中存在根本性缺点,即其注射模制品中会产生很多毛边(バリ),需要实施去除毛边的精加工。作为解决该问题的以往的方法,已知的有,向PAS树脂添加各种烷氧基硅烷化合物的方法。例如,可举出特开平1-89208号公报(权利要求书第2页右下栏第13行-第3页左上栏第7行,各表)、特开平9-153383号公报(权利要求书第3栏第1-19行;表1-4)、特开平1-146955号公报(第7页右上栏第11行-左下栏第6行;表5)。各种烷氧基硅烷化合物和PAS树脂的反应性高,且其可改善机械特性、抑制毛边产生的效果等也已得到了确认。但是,利用用于这些技术的烷氧基硅烷化合物,很难控制对PAS树脂和烷氧基硅烷化合物进行熔融混炼时的反应性,其结果会使熔融粘度发生明显增大,存在其成形性下降的问题。另外,也会出现熔融粘度、机械特性的差异较大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减少毛边的效果会受到限制,尚未达到能够充分满足市场要求的水平。另外,作为通过配合其它的热塑性树脂以减少毛边的产生的方法,在特开平6-306287号公报(权利要求1;表1-2)中,记载有采用降冰片烯类树脂等的方法。然而,在配合PAS树脂和降冰片烯类树脂等其它热塑性树脂的方法中,很难控制PAS和其它热塑性树脂间的相溶性,存在会发生成形剥离等成形上的问题。此外,特开平6-128482号公报(权利要求1;表1)中,记载了通过使用在PPS树脂中配合有环烯烃类无规共聚物和改性热塑性共聚物的PPS树脂组合物,可以获得模制品比重的降低和表面的平滑化,但关于毛边没有介绍。还有,在特开平10-158513号公报(权利要求2;表1-3)中,记载了由SH基含有率为10μmol/g的PAS和降冰片烯类树脂、及无机填料组成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在成形时毛边的产生较少,可以提供成形加工性、抗冲出性优异的模制品,但是所产生的毛边的长度并非都非常短(特许文献6)。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制品的毛边的发生明显减少且表面状态良好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的模制品、及用于其中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本专利技术人等经过精心研究发现,通过向PAS树脂配合环烯烃类树脂和将具有特定的乙烯性双键的含官能团化合物接枝在环烯烃类树脂而生成的改性环烯烃类树脂,或者通过以特定的比率向PAS树脂配合环烯烃类树脂和特定的接枝改性环烯烃类树脂及烷氧基硅烷,可以明显减少模制品的毛边发生量且其成形性良好,以至于完成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由(A)聚亚芳基硫醚树脂(成分A)、根据需要而添加的(B)环烯烃类树脂(成分B)、(C)将含有乙烯性双键和官能团的化合物(以下称为具有乙烯性双键的含官能团化合物)(c)接枝在环烯烃类树脂进行改性而得到的改性环烯烃类树脂(成分C)、及根据需要所配合的烷氧基硅烷(成分D)组成,且成分A、成分B、成分C及成分D按重量比满足下式(1)、(2)及(3)。A/(B+C)=95/5-50/50 (1)0≤B/C≤90 (2)0≤D/(A+B+C)≤1/10 (3)更具体说,本专利技术主要由向PAS树脂(成分A)配合环烯烃类树脂(成分B)和将具有特定的乙烯性双键的含官能团化合物(c)接枝在环烯烃类树脂而得到的改性环烯烃类树脂(成分C)为特征的专利技术、以及以特定的比率向PAS树脂(成分A)配合环烯烃类树脂(成分B)和特定的接枝改性环烯烃类树脂(成分C)及烷氧基硅烷(成分D)为特征的专利技术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之一,提供由(A)聚亚芳基硫醚树脂(成分A)、根据需要所添加的(B)环烯烃类树脂(成分B)、及(C)将含有乙烯性双键的含官能团化合物(c)接枝在环烯烃类树脂上而得到的改性环烯烃类树脂(成分C)组成,且所述成分A、成分B、成分C按重量比满足下式(1)及(2)为特征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A/(B+C)=95/5-50/50 (1)0≤B/C≤90 (2)根据本专利技术之二,提供由(A)聚亚芳基硫醚树脂(成分A)、根据需要所添加的(B)环烯烃类树脂(成分B)、(C)将具有乙烯性双键的含官能团化合物(c)接枝在环烯烃类树脂进行改性而得到的改性环烯烃类树脂(成分C)、及(D)烷氧基硅烷(成分D)组成,且成分A、成分B、成分C及成分D按重量比满足下式(1)、(2)及(3)为特征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A/(B+C)=95/5-50/50(1)0≤B/C≤90 (2)D/(A+B+C)=1/1000-1/10 (3)根据本专利技术之三,提供接枝在环烯烃类树脂上的具有乙烯性双键的含官能团化合物(c)的官能团是选自酸酐基团、缩水甘油基及烷氧基甲硅烷基中的1种以上为特征的本专利技术之一所述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四,提供成分B的环烯烃类树脂及成分C的接枝改性前的环烯烃类树脂是乙烯和环烯烃的共聚物为特征的本专利技术之一所述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根据本专利技术之五,提供环烯烃类树脂中的乙烯含有率是1-60重量%为特征的本专利技术之四所述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六,提供环烯烃类树脂是降冰片烯类树脂为特征的本专利技术之四所述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根据本专利技术之七,提供环烯烃类树脂是降冰片烯类树脂为特征的本专利技术之五所述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八,提供具有乙烯性双键的含官能团化合物(c)是选自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及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1种为特征的本专利技术之一至之七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根据本专利技术之九,提供(C)改性环烯烃类树脂是用0.01-5重量份的含官能团化合物(c)接枝改性100重量份的环烯烃类树脂而成的树脂为特征的本专利技术之八所述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十,提供(D)烷氧基硅烷是选自乙烯基烷氧基硅烷、环氧烷氧基硅烷、氨基烷氧基硅烷及巯基烷氧基硅烷中的至少1种为特征的本专利技术之一至之七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十一,提供由本专利技术之一至之七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进行注射成型而成为特征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的模制品。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十二,提供由本专利技术之八所述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进行注射成型而成为特征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的模制品。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十三,提供由本专利技术之九所述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进行注射成型而成为特征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的模制品。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十四,提供由本专利技术之十所述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进行注射成型而成为特征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的模制品。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由(A)聚亚芳基硫醚树脂(成分A)、根据需要所添加的(B)环烯烃类树脂(成分B)、(C)用具有乙烯性双键的含官能团化合物(c)对环烯烃类树脂进行接枝改性而得到的改性环烯烃类树脂(成分C)、及根据需要所配合的(D)烷氧基硅烷(成分D)组成。下面对各个成分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西克平
申请(专利权)人:宝理塑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