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厂化梯次溢流式鱼参复合养殖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97404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工厂化梯次溢流式鱼参复合养殖装置,包括鲆鲽类养殖池和刺参养殖池,鲆鲽类养殖池顶部设置进水管,鲆鲽类养殖池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水管,第一排水管的排水口连通有溢流进水管道,第一排水管的排水口与溢流进水管道之间还连通有集水槽,溢流进水管道与刺参养殖池连通,刺参养殖池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水管。鲆鲽类养殖每天采用间歇式流水换水方式,换水量为2~3个量程,流水换水前降低刺参养殖池水位或排干池水,当鲆鲽类排水口溢出时,通过集水槽收集到进水管中,鲆鲽类养殖水体会沿进水管进入刺参养殖池,补足刺参养殖水位,进而实现养殖用水从鲆鲽类养殖池到刺参养殖池的重复利用。

A factory echelon overflow fish and composite cultivation device and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lant overflow type fish and echelon compound aquaculture device, including flatfish aquaculture and sea cucumber aquaculture pond, flatfish aquaculture pond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water inlet pipe, flatfish aquaculture pond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drain, drain the first drainage pipe is communicated with a water outlet overflow into the pipeline. The first drainage pipe and the overflow water collecting tank is also connected between the inlet pipe and the overflow pipe, the sea cucumber breeding pool. The pool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ea cucumber breeding second drainage. Flatfish aquaculture day by intermittent water water, water exchange is 2 to 3 range, reduce the sea cucumber breeding pool water level or to drain the water in water before, when the flatfish drain overflow, through collecting tank to collect the water inlet pipe, flatfish aquaculture water along the inlet into the the sea cucumber breeding pool, make up the sea cucumber culture level, so as to realize the reuse of aquaculture water from flatfish aquaculture ponds to the sea cucumber po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厂化梯次溢流式鱼参复合养殖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水工厂化养殖
,特别是涉及一种工厂化梯次溢流式鱼参复合养殖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海水工厂化养殖是一种利用室内海水池作为养殖设施,通过人为调控水温、水质、溶氧、光照、饲料等条件所进行的工业化高密度海水养殖模式,对养殖全过程进行监管、控制,使养殖品种处在最佳的环境下,获得最快的生长速度。海水工厂化养殖经多年发展,在提高水产品产量、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功,已成为当今世界海水养殖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式,同时根据养殖对象的区别,分别衍生出针对鲆鲽类、鲍鱼、刺参、对虾等品种的不同模式、设施和技术。刺参和鲆鲽鱼类均是我国海水工厂化养殖的重要品种其产业目前在经过规模暴发式增长之后处于市场低迷期,原有养殖车间数量与规模逐渐过剩。当前90%以上的鲆鲽类工厂化养殖采用开放式流水模式,在养殖场地选址,节能减排方面存在劣势,不符合节能减排日益的发展要求;同时,单一的刺参和鲆鲽鱼类养殖目前均存在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空间日趋饱和、市场风险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厂化梯次溢流式鱼参复合养殖装置及方法,降低了工厂化养殖单一品种的市场与资金周转风险,同时可实现在无额外能源消耗前提下,养殖用水从鱼到参的重复利用,极大节省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综合效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厂化梯次溢流式鱼参复合养殖装置,包括鲆鲽类养殖池和设置在所述鲆鲽类养殖池一侧的刺参养殖池,所述鲆鲽类养殖池顶部设置进水管,所述鲆鲽类养殖池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的排水口连通有溢流进水管道,所述溢流进水管道与所述刺参养殖池连通,所述刺参养殖池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水管。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水管的排水口与所述溢流进水管道之间还连通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设置在所述鲆鲽类养殖池的下部,所述溢流进水管道设置在所述集水槽的上部;优选的,所述溢流进水管道设置在养殖池的侧下部或埋于所述养殖池的下部;优选的,所述溢流进水管道上设置有溢流支管,所述溢流支管设置在所述刺参养殖池的底部且与所述刺参养殖池连通;优选的,所述溢流支管的出管口的端面为斜面;优选的,所述鲆鲽类养殖池的位置高于所述刺参养殖池的位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工厂化梯次溢流式鱼参复合养殖的方法,包括:复合养殖池的参数设置:鲆鲽类养殖池有效养殖水深为35cm~45cm,刺参养殖池有效养殖水深为30cm~35cm;复合养殖池的换水方式:所述鲆鲽类养殖每天采用间歇式流水换水方式,换水量为2~3个量程,流水换水时,提前降低刺参养殖池水位或排干池水,当所述鲆鲽类排水口溢出时,通过集水槽收集到进水管中,所述鲆鲽类养殖水体会沿所述进水管进入所述刺参养殖池,补足所述刺参养殖水位;复合养殖池的喂食管理:每天在补足水位后投喂刺参1~2次,刺参配合饲料投喂量包括配合饲料和海泥,所述配合饲料与所述海泥的比例为1:15~20,投喂时停止所述鲆鲽类养殖池流水4h。优选的,所述刺参养殖池的排水管排入室外有藻类繁生的池塘,经沉淀、微生物净化后再度利用;优选的,所述鲆鲽类养殖池和刺参养殖池的进水管接地下井水,所述进水管的温度控制在11℃~19℃;优选的,所述鲆鲽类养殖池的数量与所述刺参养殖池的数量比值为2~2.8:1,所述刺参养殖放苗最适规格为10~50g/头。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1)养殖增效:本专利技术方法鱼类养殖效果完全不受影响,而刺参的养殖效果较常规工厂化单养刺参模式有较大提高,同规格参苗经相同养殖时间增重可提高10%以上。原因为梯次溢流式养殖系统中刺参养殖用水水温十分适宜刺参生长,水中所含鱼类残饵及粪便等丰富的营养成份能够作为刺参很好的饲料。(2)节能减排:梯次溢流式复合养殖系统的实现了养殖用水一水多用,且溢流过程无需能耗,用电、用水、占地、人工成本与单一养殖成本相当,而刺参养殖成本可降低约30%~35%,仅用较少的车间改造费用即可实现养殖效益的极大提升。同时,还可降低刺参养殖过程倒池、冲底等日常管理操作频次。(3)生态环保:本专利技术养殖方法中的养殖用水除了可在室内实现“鱼→参”的重复利用外,室内养殖尾水还可排入室外有藻类繁生的池塘,经沉淀、净化后再度利用,不仅可增加养殖池塘中水体的营养物质含量,还可起到调节池塘水温的作用,促进池塘内养殖品种的生长,非常符合养殖用水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4)降低风险: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养殖模式针对目前市场环境下刺参、大菱鲆等产品价格低下、利润空间被压缩、市场风险大等影响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不利状况,科学搭配了多品种养殖比例,有利于降低市场风险、加快资金周转、提升养殖利润空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工厂化梯次溢流式鱼参复合养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刺参养殖池、2-鲆鲽类养殖池、3-进水管、4-排水渠、5-集水槽、6-可拔式排水管、7-溢流进水管道、8-溢流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厂化梯次溢流式鱼参复合养殖装置及方法,降低了工厂化养殖单一品种的市场与资金周转风险,同时可实现在无额外能源消耗前提下,养殖用水从鱼到参的重复利用,极大节省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综合效益。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厂化梯次溢流式鱼参复合养殖装置及方法。本实施例的一种工厂化梯次溢流式鱼参复合养殖装置,包括鲆鲽类养殖池2和设置在鲆鲽类养殖池2一侧的刺参养殖池1,鲆鲽类养殖池2顶部设置进水管3,复合养殖池底部设有可拔式排水管6,可拔式排水管包括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鲆鲽类养殖池2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水管,第一排水管的排水口连通有溢流进水管道7,溢流进水管道7与刺参养殖池1连通,刺参养殖池1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水管。本实施例的鲆鲽类养殖池2和刺参养殖池1设置在同一水平高度,在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中采用鲆鲽类养殖池2的位置高于刺参养殖池1的位置,即“上鱼下参”式模式,这样在溢流过程中效果更佳,在集水槽5水位充足时,完全通过重力势能进行鱼池对参池水的无耗能换水。本实施例具体的,还包括在第一排水管的排水口与溢流进水管3道之间还连通有集水槽5,集水槽5为广口型的集水槽5,集水槽5设置在鲆鲽类养殖池2的下部,溢流进水管道7设置在集水槽5的上部,集水槽5用于储存鲆鲽类养殖池2的溢流水和正常排水,并将水排入刺参养殖池1内,供刺参的养殖,集水槽5能够平衡两类养殖池由于换水频率和换水量的不同导致无法同步换水的问题。溢流进水管道7设置在养殖池的侧下部或埋于养殖池的下部,溢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工厂化梯次溢流式鱼参复合养殖装置及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厂化梯次溢流式鱼参复合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鲆鲽类养殖池和设置在所述鲆鲽类养殖池一侧的刺参养殖池,所述鲆鲽类养殖池顶部设置进水管,所述鲆鲽类养殖池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的排水口连通有溢流进水管道,所述溢流进水管道与所述刺参养殖池连通,所述刺参养殖池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厂化梯次溢流式鱼参复合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鲆鲽类养殖池和设置在所述鲆鲽类养殖池一侧的刺参养殖池,所述鲆鲽类养殖池顶部设置进水管,所述鲆鲽类养殖池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的排水口连通有溢流进水管道,所述溢流进水管道与所述刺参养殖池连通,所述刺参养殖池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厂化梯次溢流式鱼参复合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的排水口与所述溢流进水管道之间还连通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设置在所述鲆鲽类养殖池的下部,所述溢流进水管道设置在所述集水槽的上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厂化梯次溢流式鱼参复合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进水管道设置在养殖池的侧下部或埋于所述养殖池的下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厂化梯次溢流式鱼参复合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进水管道上设置有溢流支管,所述溢流支管设置在所述刺参养殖池的底部且与所述刺参养殖池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厂化梯次溢流式鱼参复合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支管的出管口的端面为斜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厂化梯次溢流式鱼参复合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鲆鲽类养殖池的位置高于所述刺参养殖池的位置。7.一种工厂化梯次溢流式鱼参复合养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斌李成林韩莎胡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