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异氰酸酯的可发泡混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8139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异氰酸酯的可发泡的混合物,其包含:(A)预聚物(A)的混合物,其50至99%的链端是由烷氧基甲硅烷基封端而1至50%的链端是由通式[2]的基团封端:A↑[1]-R↑[1][2],其中,A↑[1]代表氧原子、N-R↑[2]基或硫原子;R↑[1]代表具有2至50个碳原子的烷基、环烷基、烯基、芳基或芳基烷基,其中该碳链可任意由非相邻的氧原子、硫原子或N-R↑[2]基加以间隔,且R↑[1]的主链还可由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侧链烷基或卤原子取代;及R↑[2]代表氢原子或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烯基或芳基;以及(B)烃类发泡剂。(*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预聚物和烃类发泡剂、无异氰酸酯的可发泡混合物
技术介绍
可原位喷洒的泡沫是用以填充中空的空间,尤其是用于建筑业。此外,该泡沫用于密封诸如门窗上的接缝,并作为突出的绝缘材料以产生优良的绝热作用。例如,其他应用为管件的绝缘或在技术设备中将中空的空间用泡沫加以填充。所有传统的原位泡沫是聚氨基甲酸酯泡沫(PU泡沫),其在未经交联的状态下包含具有高浓度游离异氰酸酯基的预聚物。即使在室温下这些异氰酸酯基也可与合适的反应参与物发生加成反应,因此在涂覆之后实现喷洒泡沫的硬化。通过将易挥发的发泡剂混入未经交联的原料中和/或通过异氰酸酯与水反应所形成的二氧化碳可制得泡沫结构。该泡沫通常是通过发泡剂的自生压力由压力罐射出。异氰酸酯的反应参与物是具有两个或更多个OH基的醇,尤其是分支型和非分支型的多元醇,或水。如上所述,水与异氰酸酯反应释放二氧化碳并形成伯胺,然后该伯胺可直接加成在其他尚未消耗的异氰酸酯基上。由此形成氨基甲酸酯单元及脲单元,由于其极性高且可在经固化的材料中形成氢桥键,这些单元可形成部分晶化的亚结构,从而使泡沫具有高硬度、高抗压强度和高抗拉强度。发泡剂大多使用气体,这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无异氰酸酯的可发泡的混合物,其包含:(A)预聚物(A)的混合物,其50至99%的链端是由烷氧基甲硅烷基封端而1至50%的链端是由通式[2]的基团封端A↑[1]-R↑[1][2]其中A↑[1]代表氧原子、N -R↑[2]基或硫原子,R↑[1]代表具有2至50个碳原子的烷基、环烷基、烯基、芳基或芳基烷基,其中该碳链可任意由非相邻的氧原子、硫原子或N-R↑[2]基加以间隔,且R↑[1]的主链还可由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侧链烷基或卤原子取代, 及R↑[2]代表氢原子或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烯基或芳基,以及(B)烃...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尔克尔施坦耶克里夏德魏德纳
申请(专利权)人:瓦克化学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