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铁车轮踏面的固体摩擦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6855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8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地铁车轮踏面的固体摩擦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固体摩擦调节剂的原料组成及质量配比为:40~50份的聚四氟乙烯、15~25份的二硫化钼粉末、5~10份的滑石粉末。固体摩擦调节剂的制备方法是:将所述配比的三种原料置于60~90℃干燥箱进行干燥10~15分钟,然后用混料机搅拌均匀,再用硫化机在150~170℃、3~5MPa下压型保压20~30分钟,最后冷却固化成型,即得。该固体摩擦调节剂能将轮轨黏着系数从0.5~0.6降低到0.2~0.3,在保证列车具有良好的牵引和制动性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小钢轨和车轮的磨损和波磨,延长轮轨的服役时间,降低地铁车辆的运营成本。

Solid friction modifier for subway wheel tread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Metro wheel tread solid friction modifier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composition of raw materials and the mass ratio of solid friction regulator: 40 to 50 portions of talcum powder PTFE, molybdenum disulfide powder, 15 ~ 25 copies of the 5 to 10 copies. Preparation method of solid friction modifier is the ratio of the three kinds of raw materials in 60 ~ 90 DEG C drying oven dried for 10 to 15 minutes, and then use the mixer mixing and vulcanizing machine at 150 to 170 DEG C, 3 ~ 5MPa under the pressure type pressure for 20 to 30 minutes, the final cooling curing the molding. The solid friction modifier can reduce the adhesion coefficient from 0.5 ~ 0.6 to 0.2 ~ 0.3, in ensuring the train with good traction and braking performance, minimize rail and wheel wear and prolong the service time of rail corrugation, and reduce the operation cost of subway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地铁车轮踏面的固体摩擦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地铁车轮踏面的固体摩擦调节剂。
技术介绍
同外界大气环境相比,地铁隧道内空气干燥、湿度低。地铁车轮在干态工况下运行时,轮轨界面的黏着系数(轮轨界面传递的切向力与垂向载荷重的比值定义为黏着系数)相对较高,也即动轮踏面和钢轨接触面间的摩擦阻力(黏着力)较大,钢轨和车轮的磨损和波磨(钢轨的波浪形磨耗)比较严重,这也会造成地铁车轮多边形的形成和快速发展。使用轮轨固体润滑剂或润滑脂可使黏着系数降低至0.1以下,能有效降低车轮轮缘与钢轨侧面的磨损。由于列车制动和牵引的需要,车轮踏面与钢轨轨面之间的黏着系数不能低于0.2;黏着系数降低至0.1以下,会严重影响列车制动和牵引性能。因此,现有固体轮轨润滑剂不能直接用于车轮踏面与钢轨轨面之间黏着系数的调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地铁车轮踏面的固体摩擦调节剂,该固体摩擦调节剂能将轮轨黏着系数从0.5~0.6降低到0.2~0.3,在保证列车具有良好的牵引和制动性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小了钢轨和车轮的磨损和波磨,延长轮轨的服役时间,降低地铁车辆的运营成本。本专利技术实现其第一专利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地铁车轮踏面的固体摩擦调节剂,其原料组成及质量配比为:40~50份的聚四氟乙烯、15~25份的二硫化钼粉末、5~10份的滑石粉末。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用于地铁车轮踏面的固体摩擦调节剂的方法,该方法的制备工艺简单,制备成本低,便于固体摩擦调节剂的推广利用。本专利技术实现其第二专利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上述的用于地铁车轮踏面的固体摩擦调节剂的方法,其步骤是:将所述配比的三种原料置于60~90℃干燥箱进行干燥10~15分钟,然后用混料机搅拌均匀,再用硫化机在150~170℃、3~5MPa下压型保压20~30分钟,最后冷却固化成型,即得。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二硫化钼粉末的粒度为125~300目,滑石粉末的粒度为2000目。使用时,将本专利技术的固体摩擦调节剂通过车体底部、车轮旁的摩擦调节剂涂覆机构将其持续压涂于地铁车轮踏面;即可使运行的地铁车辆的轮轨界面黏着系数降低,继而减缓轮轨的磨损、钢轨波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本专利技术通过聚四氟乙烯作为基体将二硫化钼、滑石硫化固结在一起。使用时,将其施压涂覆于地铁车轮踏面。调节剂中二硫化钼、滑石均是减磨材料,两种材料同时作用,有效降低了车轮摩擦阻力。实验证明,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固体摩擦调节剂,干态条件下可将轮轨黏着系数从0.5~0.6降低到0.2~0.3。也即将地铁列车的轮轨黏着系数从过高的0.5~0.6降低至列车制动和牵引所需要的黏着系数0.3左右。可见,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固体摩擦调节剂,既可以很好地保证列车的牵引和制动,又尽最大可能地减小摩擦过剩的情况,减小钢轨和车轮的磨损和波磨,延长轮轨的服役时间,降低地铁车辆的运营成本。二、固体摩擦调节剂是在3~5MPa压力、150~170℃温度下硫化固结而成,其结构致密,避免气孔的产生,提高了调节剂密度,进一步提高其减磨性能和使用寿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干态条件下未使用固体摩擦调节剂、使用本专利技术固体摩擦调节剂、使用现有固体润滑剂(浙江宝晟生产的型号为BSP-1规格为20×42×150)下,黏着系数随着滑差变化的黏滑曲线。图2是固体摩擦调节剂先使用一段时间、再停止使用一段时间,再使用一段时间、最后停止使用一段时间的全过程的黏着系数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图3是固体摩擦调节剂实验条件下的使用过程中磨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4是车轮和钢轨在实验前、不使用调节剂1.2万次循环和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固体摩擦调节剂1.2万次循环后的硬度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是,一种用于地铁车轮踏面的固体摩擦调节剂,其原料组成及质量配比为:40份的聚四氟乙烯、25份的二硫化钼粉末、5份的滑石粉末。本例的二硫化钼粉末的粒度为125目,滑石粉末的粒度为2000目。一种制备本例的用于地铁车轮踏面的固体摩擦调节剂的方法,其步骤是:将所述配比的三种原料置于60℃干燥箱进行干燥10分钟,然后用混料机搅拌均匀,再用硫化机在170℃、5MPa下压型保压20分钟,最后冷却固化成型,即得。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是,一种用于地铁车轮踏面的固体摩擦调节剂,其原料组成及质量配比为:50份的聚四氟乙烯、15份的二硫化钼粉末、10份的滑石粉末。本例的二硫化钼粉末的粒度为300目,滑石粉末的粒度为2000目。一种制备本例的用于地铁车轮踏面的固体摩擦调节剂的方法,其步骤是:将所述配比的三种原料置于90℃干燥箱进行干燥15分钟,然后用混料机搅拌均匀,再用硫化机在150℃、3MPa下压型保压30分钟,最后冷却固化成型,即得。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是,一种用于地铁车轮踏面的固体摩擦调节剂,其原料组成及质量配比为:45份的聚四氟乙烯、20份的二硫化钼粉末、7份的滑石粉末。本例的二硫化钼粉末的粒度为200目,滑石粉末的粒度为2000目。一种制备本例的用于地铁车轮踏面的固体摩擦调节剂的方法,其步骤是:将所述配比的三种原料置于80℃干燥箱进行干燥13分钟,然后用混料机搅拌均匀,再用硫化机在160℃、4MPa下压型保压25分钟,最后冷却固化成型,即得。使用实验实验在MJP-30A型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上进行,试样外径60mm,内径60mm,试样接触宽度8mm,模拟转速500r/min,试验滑差为0.24%~8.02%,试验时间为60分钟。首先,在干态工况下预磨5分钟,使试样表面的黏着系数达到稳定状态。然后将准备好的固体摩擦调节剂试样装入调节剂涂覆机构,让固体摩擦调节剂与车轮试样表面紧密接触,同时使车轮试样滚动;即将本专利技术的固体摩擦调节剂持续均匀涂抹分布在轮轨试样表面。从开始的滑差值0.24%,每隔3分钟增加0.5%,重复增加16次,直到滑差值达到8.5%。通过上述重复的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得到黏着-蠕滑曲线如图1所示。轮轨纯干态(未添加任何调节剂)下的黏着系数达到稳定的值为0.62左右,添加摩擦调节剂后达到稳定的黏着系数值为0.22。从图1中的黏着-蠕滑曲线可以看出,位于初始阶段,黏着系数会随着滑差增大而变大。当滑差增加大到3%左右时,黏着系数基本趋于稳定。干态工况下下,黏着系数在0.6左右达到稳定状态。而添加本专利技术固体摩擦调节剂后,轮轨界面的黏着系数达到稳定的黏着系数在0.22左右;而使用现有固体润滑剂后,轮轨界面的黏着系数达到稳定的黏着系数在0.1以下。可见,干态工况下,黏着系数在0.6,轮轨间的摩擦力过大,钢轨和车轮的磨损和波磨严重,钢轨和车轮的使用寿命低。使用现有固体润滑剂后,轮轨界面的黏着系数达到稳定的黏着系数在0.1以下,大幅减低了钢轨和车轮的磨损和波磨;但其将黏着系数减低幅度过大,轮轨间的摩擦力过小,导致机车的牵引和制动性能降低(机车牵引和制动要求的黏着系数为0.2~0.3)。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固体摩擦调节剂后,轮轨界面的黏着系数达到稳定的黏着系数在0.22左右,在保证机车的牵引和制动性能的前提下,最大可能的降低了轮轨间的摩擦力,降低钢轨和车轮的磨损和波磨,提高了钢轨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地铁车轮踏面的固体摩擦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地铁车轮踏面的固体摩擦调节剂,其原料组成及质量配比为:40~50份的聚四氟乙烯、15~25份的二硫化钼粉末、5~10份的滑石粉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铁车轮踏面的固体摩擦调节剂,其原料组成及质量配比为:40~50份的聚四氟乙烯、15~25份的二硫化钼粉末、5~10份的滑石粉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铁车轮踏面的固体摩擦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硫化钼粉末的粒度为125~300目,滑石粉末的粒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健宋靖东郭彪师陆冰温泽峰刘启跃郭俊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