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6834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8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悬挂系统中的阀体,公开一种高度阀,包括阀体和在阀体内上下滑动的阀芯,阀芯的下端部穿出阀体,阀体上端口处固定有阀盖,阀盖内固定有上连接轴,阀芯的下端部固定有下连接轴,阀体、阀芯和阀盖形成上腔体,阀芯内设有一个下腔体,下腔体和上腔体内都充满电解粘液,阀芯下端底部设有与下腔体底部连通的电极棒,电极棒通电后电解粘液粘度增加,阀芯上端部设有阻止电解粘液从上腔体流动到下腔体的单向阀组件。汽车发生震动时,上腔体的电解粘液与下腔体的电解粘液发生置换,从下腔体流动到上腔体内的电解粘液为电解过的,其粘度大大提高,从而增加阀体下行的阻尼力,电解粘液的粘度与汽车震动强度成正比,车内人员乘坐更加的舒适。

A height valv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valve in the suspension system, discloses a height valve, including a valve core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sliding in the valve body, the lower end of the valve through the valve body, valve port is fixed with the valve cover, the valve cover is fixed on the connecting shaft, the lower end of the spool fixed with a connecting shaft, a valve body, the spool and the valve cover is formed on the spool is arranged in the cavity, a lower cavity, lower cavity and cavity on electrolysis are full of mucus, the lower end of the valve cor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electrod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lower cavity body rod, electrode rod energized electrolytic mucus viscosity increased, the upper end of the valve core is provided with a stop on electrolytic mucus from the cavity flow check valve component cavity. Automobile vibration, electrolytic electrolytic slime mucus cavity and a lower cavity replacement, from the lower cavity flow to the electrolytic slime cavity for electrolysis, its viscosity is greatly improved, thereby increasing the damping force of the valve down, viscosity and car vibration intensity is proportional to the electrolysis of mucus, the car ride more comf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度阀
本技术涉及悬挂系统中的阀体,尤其涉及一种高度阀。
技术介绍
目前空气悬挂系统中由于车身高度的变化,带动高度阀可调连杆上下运动,可调联杆位置变化推动高度阀阀芯控制杆转动,一般高度阀内都是对空气进行保气或者排气。由于车身零件的制造精度和悬架焊接精度的影响,导致传统高度阀安装之后,高度阀的平衡性能差,高度阀的升降高度控制不够精确,会对车身的姿态以及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这时需要手动调节高度阀的可调连杆来补偿制造误差使车身达到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高度阀控制精度差的缺点,提供一种高度阀。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高度阀,包括阀体和在阀体内上下滑动的阀芯,阀芯的下端部穿出阀体,阀体上端口处固定有阀盖,阀盖内固定有上连接轴,阀芯的下端部固定有下连接轴,阀体、阀芯和阀盖形成上腔体,阀芯内设有一个下腔体,下腔体和上腔体内都充满电解粘液,阀芯下端底部设有与下腔体底部连通的电极棒,电极棒通电后电解粘液粘度增加,阀芯上端部设有阻止电解粘液从上腔体流动到下腔体的单向阀组件,工作时,阀体带动阀盖沿着阀芯向下运动,上腔体与下腔体连通,阀芯底部侧壁上设有供电解粘液流出、流进下腔体的第一通孔。本技术的阀体和阀芯内充满电解粘液,通过电解粘液来调整汽车的稳定性,液体的流动来控制高度阀的升高或者降低,电解粘液控制更加的精确稳定,汽车行驶过程中更加的平稳,汽车在震动时,阀体沿着阀芯向下移动,第一腔体内的电解粘液流到第二腔体内,电极棒给阀芯内的第二腔体中的电解粘液通电后,电解粘液的粘度增加,强浓度的电解粘液通过单向阀组件又流动到上腔体内,从而增加了阀体向下移动的阻尼力,电极棒会根据汽车行驶路况来调整通电时间,使得电解粘液的浓度也随着路况变化而变化,保证了汽车行驶的稳定,使得驾驶人员和乘务人员更加的舒适。作为优选,阀体侧壁内设有第一通道,阀芯侧壁内设有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内也都充满电解粘液,第一通道的上端开口设在上腔体上端部,第二通道的下端开口设在下腔体的下端部靠近电极棒,阀体沿着沿着阀芯向下运动时,第一通道下端的开口与第二通道上端开口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使得阀体在沿着阀芯向下运动时,第一腔体内的电解粘液能够流到第二腔体内,使得阀体能够缓慢下行,从而保证了汽车行驶的稳定性。作为优选,阀芯外侧壁上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与第二通道连通,初始时,阀体相对阀芯静止,第一通道开口到阀芯上端面的垂直距离大于环形槽的宽度。环形通道使得第一通道内的电解粘液能够持续流到第二腔体内,当阀体下行到极限位置时,第一通道与环形槽错开,从而中止第一腔体内的电解粘液流到第二腔体内,而使得阀体下行逐渐终止并趋于稳定。作为优选,单向阀组件包括固定塞、回位弹簧和钢珠,阀芯上端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底面设有一个与其连通的圆锥孔,圆锥孔与下腔体连通,钢珠放置在圆锥孔内堵住下腔体顶端开口,固定塞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孔底端,回位弹簧一端顶在固定塞上,另一端顶在钢珠上,固定塞上开设有与圆锥孔连通的第二通孔。单向阀组件使得阀体在下行过程中下腔体内的电解粘液能够流动到上腔体内,因为下腔体内的电解粘液经过电极棒电解过,下腔体内的电解粘液粘度极具增加,并同时通过单向阀组件流动到上腔体内,从而使得阀体下行的阻尼力增加,使得阀体慢慢的趋于稳定。作为优选,阀盖朝向阀体内的一端设有凸台,凸台与第一安装孔相对,阀体沿着阀芯向下运动时,凸台伸入到第一安装孔内,凸台向下延伸的高度小于阀芯上端面到固定塞上端面的垂直距离。凸台用于压缩第一腔体的使得电解液能够流动到第二腔体内。作为优选,阀盖上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一直延伸到凸台的下端部,第二安装孔上端部的侧壁为光滑的侧壁,第二安装孔下端部的侧壁设有螺纹,上连接轴螺纹固定在第二安装孔内,在第二安装孔内上连接轴与阀盖之间设有密封圈,凸台底部固定有与上连接轴固定连接的螺栓。上连接轴一方面与阀盖螺纹固定连接,另一面其底部又通过螺栓固定在凸台上,双保险,从而使得上连接轴固定更加的牢靠,阀盖不会轻易的发生松动。作为优选,下连接轴伸入到下腔体内与阀芯螺纹固定连接,下连接轴与阀芯之间设有防止下腔体内的电解粘液泄漏的密封圈。下连接轴伸入到下腔体内,下连接轴与阀芯螺纹密封连接,在汽车发生震动时,下腔体内的电解粘液发生电解,从而使得下连接轴与阀芯螺纹处的电解粘液也发生电解,电解粘液的粘度升高有效的防止了螺纹的松动,从而使得下连接轴与阀芯之间连接更加的牢靠。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汽车发生震动时,上腔体的电解粘液与下腔体的电解粘液发生置换,从下腔体流动到上腔体内的电解粘液为电解过的,其粘度大大提高,从而增加阀体下行的阻尼力,电解粘液的粘度与汽车震动强度成正比,从而使得车内的人员不会随着车上下震动,车内人员乘坐更加的舒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0—阀体、11—阀芯、12—阀盖、13—上连接轴、14—下连接轴、15—上腔体、16—下腔体、17电极棒—、18—单向阀组件、19—螺栓、20—第一密封柱塞、21—第二密封柱塞、22—第三密封柱塞、23—橡胶缓冲垫、101—第一通道、111—第二通道、112—环形槽、113—第一安装孔、114—圆锥孔、115—第一通孔、121—凸台、122—第二安装孔、181—固定塞、182—回位弹簧、183—钢珠、184—空腔、1811—第二通孔、1011—第一上水平通道、1012—第一竖直通道、1013—第一下水平通道、1014—第三通孔、1015—第四通孔、1111—第二上水平通道、1112—第二竖直通道、1113—第二下水平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高度阀,如图1所示,包括阀体10和在阀体10内上下滑动的阀芯11,阀芯11的下端部穿出阀体10,阀体10与阀芯11之间设有至少两道密封圈,本实施例阀芯11上端设有一个道密封圈,阀芯11下端也设有一道密封圈,阀体10上端口处固定有阀盖12,阀盖12与阀体10之间螺纹固定连接,阀盖12与阀体10之间设有防止上腔体15内的电解粘液流出的密封圈,阀盖12内固定有上连接轴13,上连接轴13与阀盖12螺纹固定连接,阀芯11的下端部固定有下连接轴14,下连接轴14与阀芯11螺纹固定连接,阀体10、阀芯11和阀盖12形成上腔体15,阀芯11内设有一个下腔体16,下腔体16和上腔体15内都充满电解粘液,阀芯11下端底部设有与下腔体16底部连通的电极棒17,电极棒17通电后电解粘液粘度增加,阀芯11上端部设有阻止电解粘液从上腔体15流动到下腔体16的单向阀组件18,工作时,阀体10带动阀盖12沿着阀芯11向下运动,上腔体15与下腔体16连通,上腔体15内的电解粘液流动下腔体16内,下腔体16的电解粘液通过电极棒17通电电解后,使得下腔体16的电解粘液粘度上升,并通过单向阀组件18向上腔体15输送高粘度的电解粘液,从而增加阀体10下行的阻力,并逐渐使得阀体10趋于稳定,阀芯11底部侧壁上设有供电解粘液流出、流进下腔体16的第一通孔115,通过第一通孔115可以向下腔体16内输送电解粘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度阀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度阀,包括阀体(10)和在阀体(10)内上下滑动的阀芯(11),阀芯(11)的下端部穿出阀体(10),阀体(10)上端口处固定有阀盖(12),阀盖(12)内固定有上连接轴(13),阀芯(11)的下端部固定有下连接轴(14),阀体(10)、阀芯(11)和阀盖(12)形成上腔体(15),阀芯(11)内设有一个下腔体(16),其特征在于:下腔体(16)和上腔体(15)内都充满电解粘液,阀芯(11)下端底部设有与下腔体(16)底部连通的电极棒(17),电极棒(17)通电后电解粘液粘度增加,阀芯(11)上端部设有阻止电解粘液从上腔体(15)流动到下腔体(16)的单向阀组件(18),工作时,阀体(10)带动阀盖(12)沿着阀芯(11)向下运动,上腔体(15)与下腔体(16)连通,阀芯(11)底部侧壁上设有供电解粘液流出、流进下腔体(16)的第一通孔(1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度阀,包括阀体(10)和在阀体(10)内上下滑动的阀芯(11),阀芯(11)的下端部穿出阀体(10),阀体(10)上端口处固定有阀盖(12),阀盖(12)内固定有上连接轴(13),阀芯(11)的下端部固定有下连接轴(14),阀体(10)、阀芯(11)和阀盖(12)形成上腔体(15),阀芯(11)内设有一个下腔体(16),其特征在于:下腔体(16)和上腔体(15)内都充满电解粘液,阀芯(11)下端底部设有与下腔体(16)底部连通的电极棒(17),电极棒(17)通电后电解粘液粘度增加,阀芯(11)上端部设有阻止电解粘液从上腔体(15)流动到下腔体(16)的单向阀组件(18),工作时,阀体(10)带动阀盖(12)沿着阀芯(11)向下运动,上腔体(15)与下腔体(16)连通,阀芯(11)底部侧壁上设有供电解粘液流出、流进下腔体(16)的第一通孔(1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度阀,其特征在于:阀体(10)侧壁内设有第一通道(101),阀芯(11)侧壁内设有第二通道(111),第一通道(101)与第二通道(111)内也都充满电解粘液,第一通道(101)的上端开口设在上腔体(15)上端部,第二通道(111)的下端开口设在下腔体(16)的下端部靠近电极棒(17),阀体(10)沿着沿着阀芯(11)向下运动时,第一通道(101)下端的开口与第二通道(111)上端开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度阀,其特征在于:阀芯(11)外侧壁上开设有环形槽(112),环形槽(112)与第二通道(111)连通,初始时,阀体(10)相对阀芯(11)静止,第一通道(101)开口到阀芯(11)上端面的垂直距离大于环形槽(112)的宽度。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靖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力车辆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