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14811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和车辆,其中,所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换热装置以及节温器,所述发动机内设有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通过连接管连接于所述换热装置以形成循环流路,所述节温器设置在所述循环流路中并安装于所述换热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换热装置比发动机的振动强度更小,安装于换热装置的节温器受到振动的影响更小,在发动机运行时节温器可以更好地工作,减少或避免故障产生,从而降低发动机损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的
,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车辆的发动机需要在合适的温度下工作运行,其中,发动机中设有冷却管路,并且冷却管路连接于换热装置,从而通过换热装置调节发动机的工作温度。发动机设有节温器,节温器能够根据发动机的温度(特别是冷却介质的温度)打开或关闭循环管路,例如,当发动机的工作温度较低时,节温器关闭,换热装置停止换热工作;当发动机工作温度较高时,节温器打开,换热装置进行换热,以降低发动机的工作温度。然而,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产生高频振动时,节温器受到振动影响而容易损坏或不能正常地打开和关闭;另外,当冷却介质中意外地掺入气泡时,气泡到达节温器处也会影响节温器对温度的感应而不能正常地打开和关闭。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以解决发动机的振动影响节温器正常工作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换热装置以及节温器,所述发动机内设有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通过连接管连接于所述换热装置以形成循环流路,所述节温器设置在所述循环流路中并安装于所述换热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包括控制元件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元件电连接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节温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能够感测所述冷却管路的温度,所述控制元件能够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所述节温器。进一步的,所述节温器包括管体和位于所述管体中的枢转件,所述枢转件能够在完全打开位置和完全关闭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完全打开位置,所述节温器以最大流量打开,在所述完全关闭位置,所述节温器关闭。进一步的,所述节温器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枢转件枢转的电机,所述电机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元件。进一步的,所述枢转件通过枢转轴铰接于所述管体,所述枢转轴延伸到所述管体外的部分啮合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所述枢转轴延伸到所述管体外的部分套设有耐磨密封垫片,所述耐磨密封垫片贴合密封于所述管体的外表面。进一步的,所述枢转件为环状体,所述环状体形成为空心球体通过两个平面切割而成的形状,所述环状体形成有贯通流道,在所述完全打开位置,所述贯通流道的两端分别对齐所述管体的管腔的内壁的相应位置,在所述完全关闭位置,所述环状体的球面封堵所述管体的管腔。进一步的,所述管体包括弯管部,所述枢转件设置在所述弯管部中,并且所述贯通流道形成为平滑的弯曲形状。进一步的,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散热器,所述节温器包括安装于所述散热器的进水口端的第一节温器。进一步的,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空调,所述节温器包括安装于所述空调的进水口端的第二节温器,所述空调与所述散热器并联连接于所述冷却管路。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具有以下优势:换热装置比发动机的振动强度更小,安装于换热装置的节温器受到振动的影响更小,在发动机运行时节温器可以更好地工作,减少或避免故障产生,从而降低发动机损坏的风险。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解决发动机的振动影响节温器正常工作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所述车辆与上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节温器的工作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节温器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节温器的主视图;图5为图4的节温器沿A-A线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发动机,2-换热装置,3-节温器,4-连接管,5-控制元件,6-温度传感器,31-管体,32-枢转件,33-电机。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1、换热装置2以及节温器3,所述发动机1内设有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通过连接管4连接于所述换热装置2以形成循环流路,所述节温器3设置在所述循环流路中并安装于所述换热装置2。将节温器3从发动机转移到换热装置2安装,可以避免或缓解节温器3受到工作状态的发动机的振动影响,使得节温器3能够正常地根据所述循环流路中冷却介质的温度打开或关闭,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换热装置2,使得发动机可以保持为合适的工作温度。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包括控制元件5和温度传感器6,所述控制元件5电连接于所述温度传感器6和所述节温器3,所述温度传感器6能够感测所述冷却管路的温度,所述控制元件5能够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6的信号控制所述节温器3。温度传感器6可以安装于发动机1上,对发动机1中的冷却管路的介质温度进行感测,温度传感器6将温度信号传递到控制元件5,控制元件5根据温度信息控制节温器3打开或关闭。通常地,所述循环流路中不宜存在气泡,但由于换热装置的拆卸维修等原因,所述循环流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气泡,对于机械式的节温器来说,所述循环流路中的气泡到达节温器处后,节温器不能正常地感应冷却介质的温度变化(通常为循环水)而转换打开或关闭状态,而采用本技术的节温器3为通过温度传感器6及控制元件5进行操作的电子节温器,可以避免这一情况发生。具体地,所述节温器3包括管体31和位于所述管体31中的枢转件32,所述枢转件32能够在完全打开位置和完全关闭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完全打开位置,所述节温器3以最大流量打开,在所述完全关闭位置,所述节温器3关闭。管体31的两端可以连接于换热装置2和连接管之间,特别地,管体31连接于换热装置2的进水口,在节温器3处于完全关闭位置时,避免冷却介质进入换热装置2中。当枢转件32位于所述完全打开位置和所述完全关闭位置之间时,节温器3处于非完全打开状态,可以允许冷却介质以较小的流量通过。另外,所述节温器3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枢转件32枢转的电机33,所述电机33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元件5。控制元件5根据温度传感器6的温度信号控制电机33,从而电机33可以驱动枢转件32相对于管体31枢转到合适的位置,实现节温器3的打开和关闭。具体地,所述枢转件32通过枢转轴铰接于所述管体31,所述枢转轴延伸到所述管体31外的部分啮合于所述电机33的输出轴,所述枢转轴延伸到所述管体31外的部分套设有耐磨密封垫片,所述耐磨密封垫片贴合密封于所述管体31的外表面。枢转件32可以通过两个枢转轴铰接于管体31,至少一个枢转轴通过电机33驱动,所述枢转轴上可设齿轮,并且电机33的输出轴上也设置齿轮,从而所述枢转轴与电机33的输出轴啮合。另外,所述枢转轴与管体31形成密封,避免冷却介质泄漏,例如可以通过耐磨密封垫片贴合管体31的外表面实现密封。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枢转件32为环状体,所述环状体形成为空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及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1)、换热装置(2)以及节温器(3),所述发动机(1)内设有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通过连接管(4)连接于所述换热装置(2)以形成循环流路,所述节温器(3)设置在所述循环流路中并安装于所述换热装置(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1)、换热装置(2)以及节温器(3),所述发动机(1)内设有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通过连接管(4)连接于所述换热装置(2)以形成循环流路,所述节温器(3)设置在所述循环流路中并安装于所述换热装置(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包括控制元件(5)和温度传感器(6),所述控制元件(5)电连接于所述温度传感器(6)和所述节温器(3),所述温度传感器(6)能够感测所述冷却管路的温度,所述控制元件(5)能够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6)的信号控制所述节温器(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器(3)包括管体(31)和位于所述管体(31)中的枢转件(32),所述枢转件(32)能够在完全打开位置和完全关闭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完全打开位置,所述节温器(3)以最大流量打开,在所述完全关闭位置,所述节温器(3)关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器(3)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枢转件(32)枢转的电机(33),所述电机(33)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元件(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件(32)通过枢转轴铰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建龙徐春新崔朋彬张皓越温朋波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