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水冷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09829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水冷控制系统,包括散热器、设置在发动机散热器内的第一腔室和套设在前减震器上的环形冷却箱,该环形冷却箱具有第二腔室,该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散热器之间通过管路系统连通,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管路系统的导通和关闭;还公开了一种具有水冷系统的摩托车,包括上述的摩托车水冷控制系统。采用以上设计,结构新颖,易于实现,大大增强了水冷系统的热交换能力,使其能够对发动机冷却液进行充分地降温,从而提高了水冷系统对摩托车发动机的散热效果,防止摩托车发动机因过热而出现爆燃、功率下降、噪音增大的问题,有效提高摩托车的舒适性和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Water cooling control system for motorcy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torcycle water-cooling control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radiator, arranged in the engine radiator in the first chamber and is sheathed on the annular cooling box before the shock absorber, the annular cooling box has second chamber, second chamber and the first chamber, between the radiator through a pipeline system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pipeline system, control system control on and off; also discloses a motorcycle with water cool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water-cooled motorcycle control system. Using the above design, novel structure, easy implementation, greatly enhanced the water cooling system of the heat exchange capacity, which can sufficiently cool the engine cooling liquid, thereby improving the cooling effect of the cooling system of motorcycle engine, motorcycle engine overheat and prevent deflagration occurred, power loss, noise increasing problem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otorcycle the comfort and service performance and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水冷控制系统
本技术属于摩托车
,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水冷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摩托车发动机的散热方式分为风冷、油冷和水冷三种,主要以风冷和水冷两种方式为主。采用风冷还是水冷,这取决于发动机的排量、结构和安装位置。水冷的冷却效果好于风冷,其冷却均匀,不会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可以提高发动机的负载,因此,水冷却多用在250毫升以上的大排量摩托车上,但近年有些125毫升的小排量摩托车也采用水冷的方式。水冷却实质上是在风冷却的基础上再加上水冷却,由散热器(水箱)、节温器、水泵、水管等构成。发动机冷却液在水泵的驱动下不断循环,经过散热器降温后回到发动机进行热交换,对发动机进行散热降温,从而达到冷却发动机的目的。但现有的这种水冷系统的散热器和循环水路均设置在油箱下方,循环水管的行程短,散热器的散热面积较小,且摩托车车架的遮挡面积大,难以迎风与外界冷空气进行热交换,造成对发动机冷却液的冷却降温效果差,从而导致发动机冷却液热交换能力不足,造成摩托车发动机过热,出现爆燃、功率下降、噪音增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能够对发动机冷却液进行快速降温的摩托车水冷控制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水冷控制系统,其要点在于:包括散热器、设置在发动机散热器内的第一腔室和套设在前减震器上的环形冷却箱,该环形冷却箱具有第二腔室,该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散热器之间通过管路系统连通,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管路系统的导通和关闭。采用以上系统,通过在前减震器上设置的环形冷却箱,不但增加了水冷系统的散热面积,而且环形冷却箱位于摩托车的迎风面上,没有阻挡,使发动机冷却液与外界冷空气的热交换更快、更充分,因而大大提高了对发动机冷却液的冷却效果,并且增加了循环水路的行程,进一步提高了发动机冷却液的散热。作为优选:所述管路系统包括:用于连通所述发动机散热器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散热器的第二进水口的第一管路;用于连通所述散热器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环形冷却箱的第三进水口的第二管路;用于连通环形冷却箱的第三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散热器的第一进水口的第三管路;用于连通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的第四管路连通。采用以上结构,形成了循环水路,结构简单可靠,且成本低廉。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器、第一两通电磁阀和第二两通电磁阀,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发动机处并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两通电磁阀和第二两通电磁阀分别设置在第四管路上和第三进水口处,所述第一两通电磁阀和第二两通电磁阀的电源端分别经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与电源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的通断。采用以上结构,当摩托车发动机散热量较小时,第一两通电磁阀导通,第二两通电磁阀关闭,发动机冷却液经散热器后直接流回发动机散热器,当摩托车发动机散热量较大时,第一两通电磁阀关闭,第二两通电磁阀导通,发动机冷却液经散热器后流入环形冷却箱,进一步冷却后再流回发动机散热器。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两位三通电磁阀,该两位三通电磁阀设置哎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处,所述两位三通电磁阀的电源端通过开关电路与电源连接,该开关电路的通断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控制器与设置在发动机处的温度传感器连接。采用以上结构,当摩托车发动机散热量较小时,第四管路导通,第二管路与环形冷却箱不导通,发动机冷却液经散热器后直接流回发动机散热器,当摩托车发动机散热量较大时,第四管路不导通,第二管路与环形冷却箱导通,发动机冷却液经散热器后流入环形冷却箱,进一步冷却后再流回发动机散热器。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二次增压泵和压力计,二次增压泵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所述二次增压泵的电源端通过第三开关电路与电源连接,第三开关电路的通断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控制器与设置在所述环形冷却箱中的压力计连接。采用以上结构,环形冷却箱中的水压不够时,二次增压泵工作,进一步保证发动机冷却液的循环。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冷却箱套设在所述前减震器的外筒上。采用以上结构,位置合理,既利于环形冷却箱里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散热,又避免环形冷却箱与其它摩托车零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冷却箱包括套设在所述外筒上的套筒,该套筒与外筒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腔室。采用以上结构,结构简单,利于冷却发动机冷却液,且成本低廉。作为优选:所述套筒与所述外筒一体成型。采用以上结构,使环形冷却箱与前减震器的外筒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作为优选:在所述散热器上设有注水口,该注水口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的高度。采用以上结构,发动机冷却液从注水口进入散热器,当冷却液从散热器流入发动机散热器时可以借助散热器内冷却液自身的重力进行循环流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摩托车水冷控制系统,结构新颖,易于实现,大大增强了水冷系统的热交换能力,使其能够对发动机冷却液进行充分地降温,从而提高了水冷系统对摩托车发动机的散热效果,防止摩托车发动机因过热而出现爆燃、功率下降、噪音增大的问题,有效提高摩托车的舒适性和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摩托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水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的水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的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图5为实施例2的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请参见图1、图2、图4,一种摩托车水冷控制系统,包括散热器2、设置在发动机散热器1内的第一腔室11和套设在前减震器3上的环形冷却箱4,该环形冷却箱4具有第二腔室41。所述发动机散热器1的第一出水口12与所述散热器2的第二进水口21通过第一管路51连通,该散热器2的第二出水口22与所述环形冷却箱4的第三进水口42通过第二管路52连通,该环形冷却箱4的第三出水口43与所述发动机散热器1的第一进水口13通过第三管路53连通,使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41和散热器2连通,并共同构成管道系统,大大增强了水冷系统的热交换能力,使其能够对发动机冷却液进行充分地降温,从而提高了水冷系统对摩托车发动机的散热效果。并在所述散热器2上设有注水口23,该注水口23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进水口21和第二出水口22的高度。请参见图1和图2,所述环形冷却箱4套设在所述前减震器3的外筒31上,所述环形冷却箱4包括套设在所述外筒31上的套筒44,该套筒44与外筒31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腔室41,并且套筒44与外筒31一体成型。环形冷却箱4位于前减震器3上,即处于摩托车的迎风面上,既利于环形冷却箱4里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散热,又避免环形冷却箱与其它摩托车零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请参见图2,在所述第二管路52和第三管路53之间设有第四管路54,该第四管路5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管路52和第三管路53连通,在该第四管路54上设有第一两通电磁阀61,在所述第二管路52上设有第二两通电磁阀62,该第二两通电磁阀62位于所述第四管路54和前减震器3之间。第一两通电磁阀61和第二两通电磁阀62的电源端分别通过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与电源连接,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与设置在发动机散热器的温度传感器连接。控制器分别控制第一开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摩托车水冷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2)、设置在发动机散热器(1)内的第一腔室(11)和套设在前减震器(3)上的环形冷却箱(4),该环形冷却箱(4)具有第二腔室(41),该第二腔室(41)与第一腔室(11)、散热器(2)之间通过管路系统连通,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管路系统的导通和关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2)、设置在发动机散热器(1)内的第一腔室(11)和套设在前减震器(3)上的环形冷却箱(4),该环形冷却箱(4)具有第二腔室(41),该第二腔室(41)与第一腔室(11)、散热器(2)之间通过管路系统连通,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管路系统的导通和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系统包括:用于连通所述发动机散热器(1)的第一出水口(12)与所述散热器(2)的第二进水口(21)的第一管路(51);用于连通所述散热器(2)的第二出水口(22)与所述环形冷却箱(4)的第三进水口(42)的第二管路(52);用于连通环形冷却箱(4)的第三出水口(43)与所述发动机散热器(1)的第一进水口(13)的第三管路(53);用于连通第二管路(52)和第三管路(53)的第四管路(54)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器、第一两通电磁阀(61)和第二两通电磁阀(62),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发动机处并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两通电磁阀(61)和第二两通电磁阀(62)分别设置在第四管路(54)上和第三进水口(42)处,所述第一两通电磁阀(61)和第二两通电磁阀(62)的电源端分别经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与电源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的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怡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赫皇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