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显忠专利>正文

缓冲护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451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缓冲护具装置,主要是以较具弹性的橡(塑)胶材质于一适当基片上形成蜂巢状或其他型态的缓冲肋条结构,藉以可置于护具硬质表层与软性内层之间并与硬质表层保有适当间隙,再以粘合或车缝方式结合成一体,或者可直接于硬质表层内缘直接形成该弹性缓冲层,利用该弹性缓冲层的缓冲肋条结构,使其遭受撞击力量后,可经由缓冲肋条的承受抵消而减轻其作用力,进而能将人体受伤几率降至最低的防护功能。(*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供比赛者或运动员用的护身用品。以棒球、曲棍球、溜冰或越野机车等运动而言,由于其运动进行间常会有摔倒或碰撞情形发生,而在摔倒或碰撞时若未作任何防护措施,则其撞击力量直接作用于人体,将很容易导致受伤的问题。而在前述摔倒或碰撞所导致的受伤部位乃以腿胫部、膝关节、手肘、腕关节、甚或肩胛部位最常见,是而市面上乃有针对各部位的安全防护设计的各式护具,藉以避免撞击力量直接作用于人体,提供适当的安全防护功能,以能降低受伤的几率。习知的护具结构,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主要是包括一硬质表层10及一软性内层20,利用车缝方式将二者结合成一体,于硬质表层10上形成有适当数目的呈外凸内凹型态块状区域11,藉以使硬质表层10在该等块状区域11处与软性内层20保有适当间隙,据以在遭受撞击力量时,藉其块状区域11形成的间隙及软性内层20的材质特性可形成适当的缓冲作用,进而能抵消部分的撞击作用力,以减轻受伤的程度,达成预期的安全防护功能。但是,就习知护具结构观之,虽其于硬质表层内缘缝合有一软性内层作为与人体接触的介面,并于硬质表层形成外凸内凹的块状区域而保有适当的间隙,但基本上仍是硬质表层与软性内层直接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冲护具装置,包括一硬质表层(30),一软性内层(40),其中该硬质表层(30)具有呈外凸内凹型态的块状区域(31),其特征是,该硬质表层(30)和软性内层(40)之间设有一弹性缓冲层(50),该弹性缓冲层(50)的基片(51)上形成有缓冲肋条结构(5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护具装置,包括一硬质表层(30),一软性内层(40),其中该硬质表层(30)具有呈外凸内凹型态的块状区域(31),其特征是,该硬质表层(30)和软性内层(40)之间设有一弹性缓冲层(50),该弹性缓冲层(50)的基片(51)上形成有缓冲肋条结构(52)。2.一种缓冲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括一基片(51),于该基片(51)上形成有缓冲肋条结构(5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护具装置,其特征是,该弹性缓冲层(50)与该硬质表层(30)内缘保有一间隙(6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护具装置,其特征是,该弹性缓冲层(50)的基片(51)与缓冲肋条结构(52)系由同一具弹性材质成型。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护具装置,其特征是,该基片(51)采用较缓冲肋条结构(52)稍硬的材质构成。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护具装置,其特征是,该弹性缓冲层(50)的缓冲肋条(52)系为可连成蜂巢状的弹性缓冲区域。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护具装置,其特征是,该弹性缓冲层(50)的缓冲肋条结构(52)系为圆形、矩形或三角形等型态。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护具装置,其特征是,该弹性缓冲层(50)可采用连续或间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显忠
申请(专利权)人:黄显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