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S流道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40869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小S流道模具,注浆孔、第一弧形流道、第二弧形流道、产品成型模具型腔、第一溢料排气渣包和第二溢料排气渣包,所述第一弧形流道和第二弧形流道分别位于注浆孔两侧且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弧形流道和第二弧形流道形成一个“S”字形;所述第一弧形流道和第二弧形流道的中部位置内部连通且固定于产品成型模具型腔的一端,所述产品成型模具型腔的另一端边缘内部连通的设有第一排气溢料渣包,所述产品成型模具型腔的边缘处且位于与第一弧形流道和第二弧形流道交界处的位置的左右两侧分别都设有第二排气溢料渣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S型的流道结构,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而且产品边缘不要再去加工毛边披锋了。

A small runner mold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mall flow mold, grouting hole, the first arc runner, second arc runner, product mould cavity, the first overflow exhaust slag bag and second overflow exhaust slag bag, the first channel and a second channel arc arc respectively in the grouting hole two side and communicated with each other, the the first curved channel and a second arc channel formed a \S\ shape; the first arc runner and second arc-shaped flow channels in the middle position of internal connection and fixed to the mold cavity of the end product, the product forming mold cavity inside the other end edg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exhaust overflow slag bag, at the edge of the product mold and is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with the first channel and the second channel arc arc position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second are equipped with exhaust overflow slag. By adopting the S type flow passag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long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die,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saves the cost, and the edge of the product does not need to be processed ag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S流道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S流道模具。
技术介绍
传统的压铸产品直流道,生产时力度很大和很高温度,模具在机台上生产时所受的高温、高压、高速的环境下,模具模仁材料内部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异,模仁的硬度局部硬度降低,模仁钢材就很容易发生腐蚀(冲蚀),那第在这样的前提下,模具生产出来的话,产品局部就会有多料的现象,产品特征就和设计要求不一样,导致产品后续加工时要求增加一道工序把产品多余的料加工,小的多料可以加工,但很多尺寸要求很高的部位就不能加工,那么就会产生很多不良品,对生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小S流道模具,通过采用S型的流道结构,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小S流道我们经过生产验证,压铸模具生产到80万啤-100万啤到模具报废也没有腐蚀现象,所以小S流道设计很成功,能大量应用在锌合金压铸模具流道使用当中去,而且产品边缘不要再去加工毛边披锋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小S流道模具,注浆孔、第一弧形流道、第二弧形流道、产品成型模具型腔、第一溢料排气渣包和第二溢料排气渣包,所述第一弧形流道和第二弧形流道分别位于注浆孔两侧且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弧形流道和第二弧形流道形成一个“S”字形;所述第一弧形流道和第二弧形流道的中部位置内部连通且固定于产品成型模具型腔的一端,所述产品成型模具型腔的另一端边缘内部连通的设有第一排气溢料渣包,所述产品成型模具型腔的边缘处且位于与第一弧形流道和第二弧形流道交界处的位置的左右两侧分别都设有第二排气溢料渣包。优选地,所述注浆孔呈圆锥台形,且开口较大一端连通于第一弧形流道和第二弧形流道。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流道入料主要不会直接冲击模具的型腔,而是经过一道小湾,然后才缓缓的进入模具型腔,这样的缓冲流道对模具没有产生很强的力度和强度,加上材料温度也有降低,所以对模具不会产生腐蚀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益,为企业带了便利的生产时效和价值产生;产品生产时产品的渣包排气,作用就是把模具型腔生产时产生的空气排出模具型腔外面,让产品内部结构得到比较饱和,产品不疏松的状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小S流道模具,注浆孔1、第一弧形流道2、第二弧形流道3、产品成型模具型腔4、第一溢料排气渣包5和第二溢料排气渣包6,所述第一弧形流道2和第二弧形流道3分别位于注浆孔1两侧且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弧形流道2和第二弧形流道3形成一个“S”字形;所述第一弧形流道2和第二弧形流道3的中部位置内部连通且固定于产品成型模具型腔4的一端,所述产品成型模具型腔4的另一端边缘内部连通的设有第一排气溢料渣包5,所述产品成型模具型腔4的边缘处且位于与第一弧形流道2和第二弧形流道3交界处的位置的左右两侧分别都设有第二排气溢料渣包6。优选地,所述注浆孔1呈圆锥台形,且开口较大一端连通于第一弧形流道2和第二弧形流道3。本技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流道入料主要不会直接冲击模具的型腔,而是经过一道小湾,然后才缓缓的进入模具型腔,这样的缓冲流道对模具没有产生很强的力度和强度,加上材料温度也有降低,所以对模具不会产生腐蚀现象。特殊的设计结构方式,小S流道我们经过生产验证,压铸模具生产到80万啤-100万啤到模具报废也没有腐蚀现象,所以小S流道设计很成功,能大量应用在锌合金压铸模具流道使用当中去,比较有优点就是产品边缘不要再去加工毛边披锋了。另外,流道所生产时的材料用量更小了,重量只有39.6G,大S流道是69.2G,大大的减少了原材料的使用,生产1啤产品就为企业节约29.6G原材料,以1套模最低50万啤来计算,500000*29.6=14800000G*0.022(单价/G)=325600(元)原材料钱,真正为企业节约成本开支,挽回不必要浪费的原材料效益更高了,减少浪费。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小S流道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S流道模具,其特征在于,注浆孔(1)、第一弧形流道(2)、第二弧形流道(3)、产品成型模具型腔(4)、第一溢料排气渣包(5)和第二溢料排气渣包(6),所述第一弧形流道(2)和第二弧形流道(3)分别位于注浆孔(1)两侧且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弧形流道(2)和第二弧形流道(3)形成一个“S”字形;所述第一弧形流道(2)和第二弧形流道(3)的中部位置内部连通且固定于产品成型模具型腔(4)的一端,所述产品成型模具型腔(4)的另一端边缘内部连通的设有第一排气溢料渣包(5),所述产品成型模具型腔(4)的边缘处且位于与第一弧形流道(2)和第二弧形流道(3)交界处的位置的左右两侧分别都设有第二排气溢料渣包(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S流道模具,其特征在于,注浆孔(1)、第一弧形流道(2)、第二弧形流道(3)、产品成型模具型腔(4)、第一溢料排气渣包(5)和第二溢料排气渣包(6),所述第一弧形流道(2)和第二弧形流道(3)分别位于注浆孔(1)两侧且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弧形流道(2)和第二弧形流道(3)形成一个“S”字形;所述第一弧形流道(2)和第二弧形流道(3)的中部位置内部连通且固定于产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海李国飞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锐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