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模具的升温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3993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1:51
一种压铸模具的升温方法,其特征在于:模具内的溶汤在凝固后,在打开模具后,在中途停止所述模具的开启,利用顶杆将原材料顶到与模具不会发生粘结的位置,在一定的时间后,将压铸模具开启到最终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充分利用铸造的热量来给模具升温,减少因为给模具升温而产生的试机不良品的数量,提升产出率。

Temperature rising method for die casting die

The heating method of die casting mould,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soluble soup mold during and after solidification, the mold is opened after the stop in the middle of the mold opening, the push rod of the raw materials to bond with the top position of the mold will not,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after the opening will die to the final location. The invention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heat of the casting to rais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die, and reduce the quantity of the defective products produced by the heating of the mold, so as to increase the output 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铸模具的升温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来对压铸模具进行升温,使其温度上升到指定温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压铸生产过程中,压铸模具在生产前应预热到一定的温度,否则当高温金属液充型时会产生激冷,导致模具型腔的内外层温度梯度增大,形成热应力,使模具表面龟裂,甚至开裂。对模具有效地预热,能减少热模件的数量,减少浪费,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能延长模具使用寿命,能使模具产生热疲劳裂纹的时候时间延长,减少金属液对压铸模具的热冲击;还可以使模具空隙部分得到膨胀调整,防止滑动部分金属液的流入,导致卡死模具。因此,采用合适的加热方法,在压铸生产前对模具进行预热,就非常重要。目前业界多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对压铸模具进行预热:1)电加热及红外线加热2)天然(煤)气加热3)适当温度的循环油加热以上方法中,第1)中方法采用发热管及红外线热源加热,具有清洁、使用方便的特点,但存在着热辐射距离小,加热效率低的问题;第2)种方法中采用由管子制成的加热器来预热,加热火力大小可以调节气阀来实现。清洁无污染,可局部加热。缺点是靠人控制,不注意容易烧坏模具,对操作工的要求高;并且在加热过程中使模具表层和深层形成很大的温度差,造成模具型腔表层反复承受拉应力导致热疲劳龟裂,成为开裂的发源点,最终会导致模具提早龟裂报废;第3)中方法则存在着升温较慢,且费用较高的缺陷。总地来看,现有对压铸模具进行加热的技术普遍存在着需要在模具以外另外安装预热设备、消耗较多能量以及设备费用较高的问题,部分技术还存在着效率较低或者减少模具使用寿命的风险。因此,从降低设备成本、减少能量消耗等角度出发,就要求不对压铸模具特别地作预热,而是从常温状态开始进行铸造,利用铸造的热量对压铸模具进行升温。采用该方法时,虽然从压铸开始到模具温度上升到指定温度期间所进行的数次压射得到的产品都是不良品,但此后就可以铸造出品质优良的产品了。一般来说,利用铸造的热量对模具进行升温时,其优选的方式是将原材料在压铸模具内保持较长时间,以便将原材料的热量有效地传递给压铸模具。但是,因为温度一旦下降,所说的原材料就会发生收缩,如果原材料在压铸模具中保持的时间超过了限定的时间,原材料就会粘附到压铸模具的成形面上,很难取出。因此,现有做法是即便在原材料还贮存有足够的热量的状态下,在能够较为方便地取出时,就将原材料从压铸模具中取出。但是,以将原材料取出作为优先考虑的话,铸造的热量就不能有效地用来给压铸模具升温,为了使模具升温到指定温度所需的压射次数(试机品)就增加了。这样,不良品次数就会增加,产出率也会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能够充分利用铸造的热量来给模具升温,减少因为给模具升温而产生的试机不良品的数量,提升产出率。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是:一种压铸模具的升温方法,其特征在于:模具内的溶汤在凝固后,在打开模具后,在中途停止所述模具的开启,利用顶杆将原材料顶到与模具不会发生粘结的位置,在一定的时间后,将压铸模具开启到最终位置。在可动模离开固定模几毫米的时候,中途停止模具的开启。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案例所使用的压铸模具的截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案例中压铸模具升温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压铸模具升温后压铸工作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到附图3,以一个实施具体方案对压铸模具升温方法的专利技术作出说明。如图1所示,所述的压铸模具2由可动模4和固定模6组成,所述的压铸模具2在合模状态下时,在其内部形成了压铸产品的型腔5。另外,图1显示的是原材料W凝固后,可动模4从固定模6离开几毫米的状态。在固定模的下部,设有射出机构6p,用来向所述型腔5中射出溶汤。另外,为了在开模时将粘附在所述的可动模的产品压铸面4f上的原材料推出,在所述的可动模4中安装有若干个顶杆4p。下面,参照图2对本实施案例所使用的压铸模具的升温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所述的压铸模具2处于合模状态下,从射出机构6p向型腔内压射溶汤(步骤101)。然后,型腔内的溶汤凝固后,所述压铸模具2打开几毫米。也就是说,使可动模从固定模移动几毫米(步骤102,103)。这样,就使得原材料W粘附在可动模4的产品压铸面上进行移动,从固定模6的产品压铸面6f脱离。下一步,将所述顶杆推出可动模移动距离的约1/2,将原材料从可动模4的产品压铸面4f上顶出(步骤104)。此时,如图1所示的那样,原材料就和所述的可动模4的压铸面4f及所述固定模6的压铸面6f都离开了一定距离,使其在这样的状态下保持在所述的压铸模具2中。在这种状态下,原材料的热量就充分地传递给了所述的压铸模具2,原材料W在所述压铸模具内充分冷却后,将模具开启到其完整行程(步骤105)。然后,使顶杆4p顶出至其完整行程,将原材料W从所述压铸模具2中取出(步骤106、107)。在将原材料W从所述压铸模具2中取出来后,向可动模4的产品压铸面和固定模6的产品压铸面喷涂脱模剂,合上压铸模具2后,再进行下一次压铸(步骤108、109)。然后,反复执行流程图2中101到109之间的步骤,对所述的压铸模具2进行升温,直到所述的压铸模具2的温度达到所规定的温度。所述压铸模具2升温完成后,按照图3中201到209的流程作业,进行通常的铸造工作。按照本实施例中的压铸模具升温方法,所述压铸模具2在开启途中,就停止可动模4的移动,因为使用顶杆4p将原材料顶出到不会粘结到可动模4的位置上,所以即便将所述的原材料在所述压铸模具2内部保持较长时间,也不会发生所述原材料粘结到所述可动模4上的问题。因此,将所述原材料按照这个方式长时间保持在所述压铸模具2内部,就能够将所述原材料的热量充分地传递给所述压铸模具2。于是,使所述压铸模具2的温度上升到规定的温度所需要的压铸次数就比原来减少了,不良品数就降低,相应地,产出率得到了提升。另外,因为可动模4在离开固定模6几毫米时,压铸模具2的开启就中途停止了,原材料的热量就很难逃逸出去,原材料的热量就能够充分地传递给压铸模具2。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能起到的有益效果就是,压铸模具温度上升到所规定的温度所需的压铸次数比减少了,不良品数也降低了,提升了产出率。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压铸模具的升温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铸模具的升温方法,其特征在于:模具内的溶汤在凝固后,在打开模具后,在中途停止所述模具的开启,利用顶杆将原材料顶到与模具不会发生粘结的位置,在一定的时间后,将压铸模具开启到最终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铸模具的升温方法,其特征在于:模具内的溶汤在凝固后,在打开模具后,在中途停止所述模具的开启,利用顶杆将原材料顶到与模具不会发生粘结的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江涛刘波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广泰精密压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