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3968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应装置,该反应装置包括釜体和设置在釜体内的搅拌轴和搅拌桨叶,搅拌轴和搅拌桨叶周围设置有上下端敞口的导流筒,导流筒通过支架固定于釜体的内壁;釜体上设置有多个进料管,进料管的下端从导流筒上端伸入导流筒内腔,进料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用法兰连接的第二管段,第一管段位于导流筒的上端敞口之上,第二管段沿着导流筒的内壁伸入搅拌桨叶处;釜体的上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溢流口和排料口。进入釜内的物料可以在导流筒内形成径向和轴向流动,实现物料的均匀混合,还可加速颗粒间碰撞,有利于形成紧密的球形颗粒。此外,进料管的特殊结构有利于导流筒的安装和清洗。

Reac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eaction device, the device comprises a kettle body and a kettle body arranged on the stirring shaft and the stirring blade, the stirring shaft and the stirring blades are arranged around the draft tube on the lower opening, draft tube through the inner wall of the bracket is fixed on the kettle body; the kettl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feed the lower end of the feed pipe of the pipe from the guide tube into upper draft tube cavity, the feed pipe comprises a first pipe and the flange connection pipe second, the first section is located in the open upper draft tube mouth, second pipe sections along the inner wall of the tube into the impeller; the upper part and the bottom part of the kettle body. With the overflow port and the discharge port. The material entering the kettle can form radial and axial flow in the draft tube, realize the uniform mixing of the materials, accelerate the collision between particles, and help to form compact spherical particles. In addition, the special structure of the feeding pipe is favorable for the installation and cleaning of the flow guiding cyl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装置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是新一代的绿色高能电池,在各个领域日益显示出重要作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决定着锂电池的性能、价格及发展,目前三元电池材料(如镍钴铝、镍钴锰等)因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而成为研究热点。其中,制备振实密度高、球形度好、高振实密度的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更是发展高充放电容量、高容量密度和良好循环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关键。在各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由于原料成本低、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能而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目前制备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装置中,不利于形成球形度好、紧实度高的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应装置,该反应装置有利于得到球形度好、紧实度高的球形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例如镍钴锰前驱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应装置,用于生产球形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所述反应装置包括釜体和设置在釜体内的搅拌轴和搅拌桨叶,所述搅拌桨叶设置所述搅拌轴的底部,所述搅拌轴和搅拌桨叶周围设置有上下端敞口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通过支架固定于所述釜体的内壁;所述釜体上设置有多个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下端从导流筒上端伸入所述导流筒内腔,其中,所述进料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位于所述导流筒的上端敞口之上,所述第二管段沿着所述导流筒的内壁伸入所述搅拌桨叶处,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之间用法兰连接;所述釜体的上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溢流口和排料口。其中,所述第二管段呈折线型,所述第二管段包括第一子管段和第二子管段,所述第一子管段平行于竖直方向,所述第二子管段平行于所述导流筒内壁,并与所述第一子管段形成一折角。其中,所述导流筒为筒状,所述导流筒具有相对设置的上端敞口和下端敞口,所述下端敞口靠近所述搅拌桨叶,所述上端敞口的尺寸大于所述下端敞口的尺寸。其中,所述导流筒呈收口式,自上向下延伸的导流筒的筒体部分的端面直径梯度缩小。其中,所述釜体的釜盖上还设有槽钢,所述槽钢上自底部向上安装有搅拌机架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有伸入釜体内的搅拌轴,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其中,所述釜盖上围绕所述搅拌轴口设有多个进料口,多个所述进料管的上端分别穿出多个进料口。其中,所述搅拌机架具有双层支点。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电机下端连接的减速机。其中,所述釜体的外周还围设有夹套,所述夹套上设置有夹套进口、夹套出口。其中,所述釜体的底部为球冠型,所述釜体的底部设有釜体封头,所述釜体封头上设有所述排料口,以及辅料排料口。本技术中的所述反应装置,包括釜体和设置在釜体内的搅拌轴、和设置所述搅拌轴底部的搅拌桨叶,所述搅拌轴和搅拌桨叶周围设置有上下端敞口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通过支架固定于所述釜体的内壁;所述釜体上设置有多个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下端从导流筒上端伸入所述导流筒内腔,其中,所述进料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位于所述导流筒的上端敞口之上,所述第二管段沿着所述导流筒的内壁伸入所述搅拌桨叶处,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之间用法兰连接;所述釜体的上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溢流口和排料口。所述釜体内加装导流筒,可以把进入釜体内的物料料压入釜底,然后釜底物料经过导流筒外部达到釜顶,如此循环;进入釜内的物料可以在导流筒内形成径向和轴向流动,实现物料的均匀混合,还可加速颗粒间的碰撞,有利于形成紧密的球形颗粒。此外,所述进料管的特殊结构有利于所述导流筒的安装和清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桨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釜体的釜盖的俯视图;图4为采用上述反应装置所制得的镍钴锰前驱体(具体为镍钴锰氢氧化物)大颗粒、小颗粒的扫描电镜图;图5为采用上述反应装置所制得的镍钴锰前驱体(具体为镍钴锰氢氧化物)大颗粒、小颗粒的扫描电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一并参阅图1-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反应装置用于生产球形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本申请中各标号如下:釜体1,搅拌轴2,搅拌桨叶3,导流筒4,导流筒的支架5,进料管6,溢流口7,排料口12,夹套8,槽钢9,搅拌机架10,驱动机构11,夹套进口81、夹套出口82,釜体封头101,夹套封头801;辅料排料口121。所述反应装置包括釜体1和设置在釜体内的搅拌轴2和搅拌桨叶3,所述搅拌桨叶3设置所述搅拌轴1的底部,所述搅拌轴2和搅拌桨叶3周围设置有上下端敞口的导流筒4,所述导流筒4通过支架5固定于所述釜体1的内壁。搅拌轴2和搅拌桨叶3位于所述导流筒4内。本申请中,所述搅拌轴2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导流筒4与所述搅拌轴2、搅拌桨叶3同轴设置;所述导流筒4的上端、下端敞口相通。显然地,所述导流筒4的最大横截面外径小于所述釜体1的横截面内径。这样设计是为了保证釜体1与导流筒4之间具有间隔空间。所述釜体1上设置有多个进料管6,所述进料管6的下端从导流筒4上端伸入所述导流筒4内腔,其中,所述进料管6包括第一管段61和第二管段62,所述第一管段61位于所述导流筒4的上端敞口之上,所述第二管段62沿着所述导流筒4的内壁伸入所述搅拌桨叶3处,所述第一管段61和第二管段62之间用法兰63连接;所述釜体1的上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溢流口7和排料口12。优选地,所述第二管段62呈折线型,所述第二管段62包括第一子管段和第二子管段,所述第一子管段平行于竖直方向,所述第二子管段平行于所述导流筒4内壁,并与所述第一子管段形成一折角。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折角的大小为120-160°。本申请中,所述进料管6的下端插入搅拌桨叶3处,进入导流筒4前用法兰63连接;所述第一管段61和第二管段62可以拆卸,这样有利于导流筒4的安装和清洗。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筒4通过至少一个支架5与釜体1内壁焊接。所述支架5设置在所述导流筒4的上下两端,所述支架5的设置方向垂直于竖直方向。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筒4为筒状,所述导流筒4具有相对设置的上端敞口和下端敞口,所述下端敞口靠近所述搅拌桨叶3,所述上端敞口的尺寸大于所述下端敞口的尺寸。所述釜体1内加装上大下的导流筒4,导流筒4把从进料管6进来的上部物料通过下压式搅拌压入釜底,然后釜底物料经过导流筒4外部达到釜顶,如此循环;进入釜内的物料在导流筒4内形成径向和轴向流动,可以使物料混合均匀,还可加速颗粒球体间碰撞,有利于形成紧密的球形颗粒。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流筒4呈收口式,自上向下延伸的导流筒4的筒体部分的端面直径梯度缩小。本申请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筒4为锥形。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下端敞口的直径d与所述上端敞口的直径D的比值在0.1-0.6。更优选为0.1-0.45。优选地,所述导流筒4的高度为所述釜体1直段的0.3-0.6。其中,所述釜体直段是指除釜体底部之外的釜体部分。请参见图2,所述搅拌桨叶3的边沿呈弧形,所述搅拌桨叶3不与所述搅拌轴2相垂直。这样更利于导流筒4把从进料管6进来的上部物料通过下压式搅拌压入釜底。优选地,所述搅拌桨叶3与所述搅拌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反应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包括釜体和设置在釜体内的搅拌轴和搅拌桨叶,所述搅拌桨叶设置所述搅拌轴的底部,所述搅拌轴和搅拌桨叶周围设置有上下端敞口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通过支架固定于所述釜体的内壁;所述釜体上设置有多个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下端从导流筒上端伸入所述导流筒内腔,其中,所述进料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位于所述导流筒的上端敞口之上,所述第二管段沿着所述导流筒的内壁伸入所述搅拌桨叶处,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之间用法兰连接;所述釜体的上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溢流口和排料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包括釜体和设置在釜体内的搅拌轴和搅拌桨叶,所述搅拌桨叶设置所述搅拌轴的底部,所述搅拌轴和搅拌桨叶周围设置有上下端敞口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通过支架固定于所述釜体的内壁;所述釜体上设置有多个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下端从导流筒上端伸入所述导流筒内腔,其中,所述进料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位于所述导流筒的上端敞口之上,所述第二管段沿着所述导流筒的内壁伸入所述搅拌桨叶处,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之间用法兰连接;所述釜体的上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溢流口和排料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段呈折线型,所述第二管段包括第一子管段和第二子管段,所述第一子管段平行于竖直方向,所述第二子管段平行于所述导流筒内壁,并与所述第一子管段形成一折角。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为筒状,所述导流筒具有相对设置的上端敞口和下端敞口,所述下端敞口靠近所述搅拌桨叶,所述上端敞口的尺寸大于所述下端敞口的尺寸。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开华张云河乐绪清
申请(专利权)人: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格林美无锡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