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大分子印迹聚丙烯酸钙/海藻酸钙杂化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3407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蛋白质大分子印迹聚丙烯酸钙/海藻酸钙杂化微球及其制备方法。蛋白质印迹聚丙烯酸钙/海藻酸钙杂化微球的组份和重量百分含量如下:海藻酸钠22%~44%,聚丙烯酸钠0.5%~10%,氯化钙50%~70%,蛋白质0.5~10%。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备的聚丙烯酸钙/海藻酸钙杂化微球,经蛋白质吸附测试结果表明,印迹微球的吸附量是非印迹微球,即不加蛋白质制备的微球吸附量的2~6倍。电导率滴定和红外光谱测试表明,聚丙烯酸钠和海藻酸钠可以与CaCl↓[2]共同作用产生新的杂化组分。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反应过程易于控制等优点,解决了纯海藻酸钙的机械强度和吸附容量低,性能不稳定等不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科学
,特别涉及一种蛋白质。
技术介绍
作为一种制备对特定目标分子具有高度亲和性的聚合物技术,目前印迹技术对小分子的特异识别作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例如氨基酸类、糖及其衍生物和药物等。但是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印迹如蛋白质的研究远不如小分子的印迹研究系统和深入。对这些生物大分子印迹的限制主要来自于其分子量大、结构复杂和对环境的敏感性等特点。传统上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为高度交联且坚硬的材料,这类材料不具有足够的柔顺度和内部孔径从而使得庞大的蛋白质模板方便地进出;蛋白质一般为非刚性的生物大分子,其化学结构也非常复杂,依靠几个结合位点很难在印迹聚合物中产生确定的识别点。大部分关于蛋白质印迹文献主要利用单体与模板分子之间高的特殊结合作用,如硼酸-二醇作用、与蛋白质的金属鳌合作用等,同时氢键作用也可用来印迹蛋白质。但是,由于水介质中水分子对氢键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导致印迹凝胶微球的吸附量偏低。此外,对于蛋白质的印迹,功能单体与交联剂的选择以及聚合的条件等要充分考虑到蛋白质的特殊性,应保证聚合后蛋白质的生物活性和空间构象。通常的印迹体系选用烯类单体作为功能单体或交联单体,这些单体在聚合反应时所释放的大量反应热将会破坏蛋白质分子的三维结构和稳定性。Xingshou Pang,Guoxiang Cheng,Rensheng Li,Shulai Lu,Yihua Zhang,Bovine serumalbumin-imprinted polyacrylamide gel beads prepared via inverse-phase seed suspensionpolymerization,Analytica Chimica Acta,2005,55013-17聚丙烯酸钠是一类聚阴离子的高分子电介质,在环保、食品、医药、纺织、水处理、石油化学等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聚丙烯酸钠遇到钙离子形成不溶性盐,引起分子交联而凝胶化沉淀。海藻酸盐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在多价阳离子Ca2+的存在下,能够迅速发生凝胶化反应,其温和的凝胶条件有利于保持生物蛋白质的活性,海藻酸盐凝胶的软湿特性有利于生物蛋白质保持其构象、有利于模板分子的洗脱和识别过程中对模板分子的再吸附,海藻酸盐凝胶对于环境参数诸如离子强度、pH值等的可响应性也给蛋白质印迹海藻酸盐凝胶的设计参数提供了较宽的选择余地。直接采用带有功能基团的天然聚合物海藻酸钠代替传统分子印迹体系中的功能单体,简化了印迹聚合物的合成过程。FengJu Zhang,GuoXiang Cheng,XiaoGuang Ying.Emulsion and macromolecules templated alginate based polymer microspheres.Reactive and Functional Polymers,2006,66,(7)712-719成国祥,张凤菊,英晓光,双模板法羟乙基纤维素改性海藻酸盐微球及制备方法,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200510015832.1材料的杂化制备技术系是采用同时能和多种物质反应的某种物质参加制备,而得到一种具有多种成分并且至少两种成分之间存在化学结合作用的新材料。用钙离子同时交联聚丙烯酸钠和海藻酸钠可以制备杂化凝胶材料,关于钙离子交联制备聚丙烯酸钙/海藻酸钙材料还没有见到相关应用和报道。邱泽浩,叶巧明,溶胶-凝胶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工艺及其应用,广州化学,2006,31(1)40~45关于聚丙烯酸盐与海藻酸盐进行杂化的材料还没有见到相关应用和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杂化方法制备聚丙烯酸钙/海藻酸钙杂化微球。相比纯海藻酸钙微球,杂化微球的强度和吸附容量有了较大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大分子蛋白质为模板制备的包埋分子印迹的方法。与非印迹微球相比,包埋印迹微球对模板蛋白质的吸附量有较大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大分子蛋白质为模板制备的表面分子印迹的方法。与非印迹微球相比,表面印迹微球对模板蛋白质的吸附量有较大提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大分子蛋白质印迹聚丙烯酸钙/海藻酸钙杂化微球的制备及印迹方法。蛋白质印迹聚丙烯酸钙/海藻酸钙杂化微球的组份和重量百分含量如下海藻酸钠 22%~44%聚丙烯酸钠0.5%~10%氯化钙50%~70%蛋白质0.5~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分子印迹聚丙烯酸钙/海藻酸钙杂化微球,其特征是所述的微球中含有无机/有机杂化组分,可以印迹大分子蛋白质,如牛血清白蛋白、卵白蛋白、溶菌酶等。所述的杂化微球粒径大小为10~200μm。本专利技术的杂化微球是蛋白质表面印迹聚丙烯酸钙/海藻酸钙杂化微球或蛋白质包埋印迹聚丙烯酸钙/海藻酸钙杂化微球。本专利技术的大分子印蛋白质表面印迹聚丙烯酸钙/海藻酸钙杂化微球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a)向去离子水中加入海藻酸钠和聚丙烯酸钠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得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3%的海藻酸钠和0.05%~0.5%的聚丙烯酸钠混合溶液A;b)量取溶液A体积2~4倍体积,密度为0.75~0.95g/ml的有机相,在搅拌下将溶液A缓慢倒入到盛有机相的烧杯中,搅拌10~15min使粘稠的溶液A分散成微球;c)在搅拌下向上述b)混合体系中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0.134%~1.34%的蛋白质和质量百分比浓度浓度3%~5%的氯化钙混合水溶液B进行凝胶化反应,继续搅拌45~50min,得到微球。洗脱掉蛋白质模板,得到蛋白质大分子表面印迹的聚丙烯酸钙/海藻酸钙杂化微球。本专利技术的大分子包埋印迹聚丙烯酸钙/海藻酸钙杂化微球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a)向质量百分比浓度0.134%~1.34%的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海藻酸钠和聚丙烯酸钠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得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3%的海藻酸钠和0.05%~0.5%的聚丙烯酸钠混合溶液A1;b)量取溶液A1体积2~4倍,密度为0.75~0.95g/ml的有机相,在搅拌下将溶液A1缓慢倒入到盛有机相的烧杯中,搅拌10~15min使粘稠的溶液A1分散成微球;c)在搅拌下向上述b)混合体系中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浓度3%~5%的氯化钙水溶液B1进行凝胶化反应,继续搅拌45~50min,得到微球。洗脱掉蛋白质模板,得到蛋白质大分子包埋印迹的聚丙烯酸钙/海藻酸钙杂化微球;本专利技术的大分子印迹聚丙烯酸钙/海藻酸钙杂化微球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有机相是通常采用的有机相,要求有机物的密度为0.75~0.95g/ml,其中溶解质量百分比为0.05~4%的表面活性剂或分散剂。但是为了环保等的需要,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有机相有机相1三氯甲烷与正己烷按照3∶1~1∶1的体积比混合,表面活性剂山梨醇酐单油酸酯质量百分比为2~4%。有机相2醋酸丁酯与蓖麻油按照1∶3~1∶1的体积比混合,分散剂乙基纤维素质量百分比为0.05~0.1%。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聚丙烯酸钙/海藻酸钙杂化微球,经蛋白质吸附测试结果表明,印迹微球的吸附量是非印迹微球,即不加蛋白质制备的微球吸附量的2~6倍。电导率滴定和红外光谱测试表明,聚丙烯酸钠和海藻酸钠可以与CaCl2共同作用产生新的杂化组分。本专利技术采用钙离子交联法制备的蛋白质印迹聚丙烯酸钙/海藻酸钙杂化微球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反应过程易于控制等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分子印迹聚丙烯酸钙/海藻酸钙杂化微球,其特征是组份和重量百分含量如下:海藻酸钠22%~44%聚丙烯酸钠0.5%~10%氯化钙50%~70%蛋白质0.5~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国祥赵孔银张立广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