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LDMOS的PolySi薄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3113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2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射频LDMOS的PolySi薄栅结构,对于亚微米栅的射频LDMOS器件,在栅氧化层表面形成自上而下的PolySi/SiO2/PolySi三明治栅结构,经过栅自对准掺杂后,去除三明治栅结构上面PolySi/SiO2两层,形成PolySi薄栅结构。优点:解决了纵向尺寸减小与LDMOS工艺不兼容的问题,采用三明治PolySi/SiO2/PolySi结构满足了自对准掺杂的屏蔽厚度要求;三明治栅结构中间的薄SiO2层可作为两层PolySi间的过渡层,以及上层PolySi的自动终止层和下层PolySi的保护层;可实现LDMOS栅的横向和纵向的等比例缩小,提高器件的频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射频LDMOS的PolySi薄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射频LDMOS的PolySi薄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微电子设计制造

技术介绍
在微波
,射频LDMOS器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通讯基站、广播电视以及现代雷达系统上。为了不断提高LDMOS的频率性能,LDMOS栅的特征尺寸不断减小,从初始微米级不断降低到目前的亚微米级,工作频率从也从1GHz左右提升到目前3.8GHz。从理论上来说,栅的横向特征尺寸减小,使得器件输入电容降低,根据公式fT=gm/2πCiss,输入电容Ciss越小,则截至频率fT越高,则器件的频率性能也就越高,其中Ciss主要由栅下本征电容、栅与侧壁源场板之间的寄生电容组成。工艺制造过程实现LDMOS结构时,其栅的纵向高度有一定的尺寸要求,低于这个尺寸时会引起离子注入的杂质穿透多晶硅,无法实现自对准掺杂。例如,保持纵向尺寸0.5μm不变,栅横向尺寸从1μm减小到0.25μm,输入电容Ciss并不能减小为原来的1/4,实际上可能还不到原来的1/2。电容的非等比例减小,将严重的限制了器件频率性能的提高。因此,必须降低栅的高度尺寸,这样才能有效减小栅与侧壁源场板之间的面积,从而减小栅侧壁寄生电容,实现输入电容Ciss最小化,有效提高LDMOS器件的频率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是一种射频LDMOS的PolySi薄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其目的旨在克服栅自对准技术对栅厚度的限制,可有效地减小栅厚度,降低栅与侧壁源场板之间的电容,提高器件的频率性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射频LDMOS的PolySi薄栅结构,其特征在于,对于亚微米栅的射频LDMOS器件,在栅氧化层表面形成自上而下的PolySi/SiO2/PolySi三明治栅结构,经过栅自对准掺杂后,去除三明治栅结构上面PolySi/SiO2两层,形成PolySi薄栅结构。制备射频LDMOS的PolySi薄栅结构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栅氧化层表面LPCVD淀积下层掺杂PolySi;(2)对下层掺杂PolySi进行干氧热氧化,形成薄SiO2层;(3)在薄SiO2层表面LPCVD淀积上层掺杂PolySi;(4)光刻、ICP刻蚀上层掺杂PolySi,终止于中间层SiO2;干法刻蚀中间层SiO2,终止于下层掺杂PolySi;ICP刻蚀下层掺杂PolySi,终止于栅氧化层;去除光刻胶,形成PolySi/SiO2/PolySi三明治栅结构;(5)采用栅自对准技术,进行射频LDMOS的沟道、漂移区、源漏的常规掺杂;(6)在栅结构和栅氧化层表面淀积SiO2覆盖层;(7)在SiO2覆盖层表面旋涂一层均匀的光刻胶;(8)采用等离子胶回刻,去除栅表面的光刻胶,露出栅表面的SiO2覆盖层;(9)干法刻蚀栅表面的SiO2覆盖层,终止于上层PolySi;(10)干法刻蚀上层PolySi,终止于中间层SiO2;用各向同性的湿法腐蚀,去除中间层SiO2以及侧壁部分残余SiO2层;(11)去除表面残留的全部光刻胶;(12)光刻、干法刻蚀源漏合金区,终止于硅衬底表面,去除光刻胶;(13)在硅表面溅射金属层,进行高温合金退火,形成栅源漏合金;(14)去除硅表面未形成合金的残留金属。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解决了LDMOS栅尺寸等比例缩小时,纵向尺寸减小与LDMOS工艺不兼容的问题,2)采用三明治PolySi/SiO2/PolySi结构满足了自对准掺杂的屏蔽厚度要求;三明治栅结构中间的薄SiO2层,作为两层PolySi之间的过渡层,不仅是上层PolySi的自动终止层,同时也是下层PolySi的保护层;3)可由光刻图形决定栅的横向线宽,由下层的PolySi厚度决定栅的纵向尺寸,实现LDMOS栅的横向和纵向的等比例缩小,有效降低LDMOS各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提高器件的频率性能;4)与常规的LDMOS工艺完全兼容,不增加额外的光刻工序。附图说明图1是栅氧化层表面淀积下层掺杂PolySi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掺杂PolySi表面形成薄SiO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薄SiO2表面淀积上层掺杂PolySi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光刻、刻蚀上层掺杂PolySi,终止于中间层SiO2;刻蚀中间层SiO2,终止于下层掺杂PolySi;刻蚀下层掺杂PolySi,终止于栅氧化层;去除光刻胶,形成PolySi/SiO2/PolySi三明治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采用栅自对准技术,进行射频LDMOS的沟道、漂移区、源漏的常规掺杂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在栅结构和栅氧化层表面淀积SiO2覆盖层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在SiO2覆盖层表面旋涂形成一层均匀的光刻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采用等离子胶回刻,去除栅表面的光刻胶,露出栅表面的SiO2覆盖层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干法刻蚀栅表面的SiO2覆盖层,终止于上层PolySi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干法刻蚀上层PolySi,终止于中间层SiO2;用各向同性的湿法腐蚀,去除中间层SiO2以及侧壁部分残余SiO2层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去除表面残留的全部光刻胶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光刻、刻蚀源漏合金区,终止于硅衬底表面,去除光刻胶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在硅表面溅射金属层,进行高温合金退火,形成栅PolySi合金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去除硅表面未形成合金的残留金属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薄栅结构的整体示意图;图中的1是衬底、2是栅氧化层、3是下层PolySi,4是中间薄SiO2层、5是上层PolySi、6是SiO2覆盖层、7是光刻胶、8是金属层、9是栅源漏合金。具体实施方式射频LDMOS的PolySi薄栅结构,其特征在于,对于亚微米栅的射频LDMOS器件,在栅氧化层表面形成自上而下的PolySi/SiO2/PolySi三明治栅结构,经过栅自对准掺杂后,去除三明治栅结构上面PolySi/SiO2两层,形成PolySi薄栅结构。制备射频LDMOS的PolySi薄栅结构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栅氧化层表面LPCVD淀积下层掺杂PolySi;(2)对下层掺杂PolySi进行干氧热氧化,形成薄SiO2层;(3)在薄SiO2表面LPCVD淀积上层掺杂PolySi;(4)光刻、ICP刻蚀上层掺杂PolySi,终止于中间层SiO2;干法刻蚀中间层SiO2,终止于下层掺杂PolySi;ICP刻蚀下层掺杂PolySi,终止于栅氧化层;去除光刻胶,形成PolySi/SiO2/PolySi三明治栅结构;(5)采用栅自对准技术,进行射频LDMOS的沟道、漂移区、源漏的常规掺杂;(6)在栅结构和栅氧化层表面LPCVD淀积SiO2覆盖层;(7)在SiO2覆盖层表面旋涂一层均匀的光刻胶;(8)采用等离子胶回刻,去除栅表面的光刻胶,露出栅表面的SiO2覆盖层;(9)干法刻蚀栅表面的SiO2覆盖层,终止于上层PolySi;(10)干法刻蚀上层PolySi,终止于中间层SiO2;采用各向同性的湿法腐蚀,去除中间层SiO2以及侧壁部分残余SiO2层;(11)去除表面残留的全部光刻胶;(12)光刻、干法刻蚀源漏合金区,终止于硅衬底表面,去除光刻胶;(13)在硅表面溅射金属层,进行高温合金退火,形成栅源漏合金;(14)去除硅表面未形成合金的残留金属。所述步骤(1)中的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射频LDMOS的PolySi薄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射频LDMOS的PolySi薄栅结构,其特征在于,对于亚微米栅的射频LDMOS器件,在栅氧化层表面形成自上而下的PolySi/SiO2/PolySi三明治栅结构,经过栅自对准掺杂后,去除三明治栅结构上面PolySi/SiO2两层,形成PolySi薄栅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射频LDMOS的PolySi薄栅结构,其特征在于,对于亚微米栅的射频LDMOS器件,在栅氧化层表面形成自上而下的PolySi/SiO2/PolySi三明治栅结构,经过栅自对准掺杂后,去除三明治栅结构上面PolySi/SiO2两层,形成PolySi薄栅结构。2.制备射频LDMOS的PolySi薄栅结构的方法,其特征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栅氧化层表面LPCVD淀积下层掺杂PolySi;(2)对下层掺杂PolySi进行干氧热氧化,形成薄SiO2层;(3)在薄SiO2层表面LPCVD淀积上层掺杂PolySi;(4)光刻、ICP刻蚀上层掺杂PolySi,终止于中间层SiO2;干法刻蚀中间层SiO2,终止于下层掺杂PolySi;ICP刻蚀下层掺杂PolySi,终止于栅氧化层;去除光刻胶,形成PolySi/SiO2/PolySi三明治栅结构;(5)采用栅自对准技术,进行射频LDMOS的沟道、漂移区、源漏的常规掺杂;(6)在栅结构和栅氧化层表面LPCVD淀积SiO2覆盖层;(7)在SiO2覆盖层表面旋涂一层均匀的光刻胶;(8)采用等离子胶回刻,去除栅表面的光刻胶,露出栅表面的SiO2覆盖层;(9)干法刻蚀栅表面的SiO2覆盖层,终止于上层PolySi;(10)干法刻蚀上层PolySi,终止于中间层SiO2;采用各向同性的湿法腐蚀,去除中间层SiO2以及侧壁部分残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军赵杨杨王佃利应贤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