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单端孢霉烯的醇脱氢酶的用途,用于转化单端孢霉烯类化合物的方法和转化单端孢霉烯的添加剂技术

技术编号:1611045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3:56
含有金属离子和醌辅因子的序列ID No.1的醇脱氢酶,或除此之外的显示出至少80%,优选至少86%,尤其优选至少89%的序列同一性的功能变体和至少一种氧化还原辅因子用于转化至少一种在C‑3原子上呈现羟基的单端孢霉烯的用途,以及用于单端孢霉烯类化合物的酶促转化的方法和单端孢霉烯转化添加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转化单端孢霉烯的醇脱氢酶的用途,用于转化单端孢霉烯类化合物的方法和转化单端孢霉烯的添加剂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化单端孢霉烯的醇脱氢酶(trichothecene-transformingalcoholdehydrogenase)的用途,用于转化单端孢霉烯类化合物的方法和转化单端孢霉烯的添加剂。单端孢霉烯类化合物代表频繁出现的一类真菌毒素,其中尤其包括脱氧瓜蒌镰菌醇(DON,CAS号51481-10-8),T-2毒素(CAS号21259-20-1),HT-2毒素(CAS号26934-87-2),瓜萎镰菌醇(CAS号23282-20-4),fuseranon-X(CAS号23255-69-8),藨镰刀菌烯三醇,15-乙酰氧基藨镰刀菌烯醇(CAS号2623-22-5),4,15-二乙酰氧基藨镰刀菌烯醇(CAS号2270-40-8),木霉菌醇(CAS号2198-93-8),疣孢菌素A(CAS号3148-09-2),疣孢菌素J(CAS号4643-58-7),异木霉菌素(CAS号91423-90-4),羟基异木霉菌素(CAS号344781-02-8),calonectrin(CAS号38818-5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转化单端孢霉烯的醇脱氢酶的用途,用于转化单端孢霉烯类化合物的方法和转化单端孢霉烯的添加剂

【技术保护点】
含有金属离子和醌辅因子的SEQ ID No.1的醇脱氢酶、或除此之外的显示出至少80%、优选86%、特别优选至少89%的序列同一性的功能变体和至少一种氧化还原辅因子在至少一种在C‑3原子上呈现羟基的单端孢霉烯的转化中的用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含有金属离子和醌辅因子的SEQIDNo.1的醇脱氢酶、或除此之外的显示出至少80%、优选86%、特别优选至少89%的序列同一性的功能变体和至少一种氧化还原辅因子在至少一种在C-3原子上呈现羟基的单端孢霉烯的转化中的用途。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变体的氨基酸序列选自序列ID编号2至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醌辅因子选自PCC,TTC,TPC,LTC,和CTC,优选PCC。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醌辅因子通过选自Li+、Na+、K+、Mg2+、Ca2+、Zn2+、Zn3+、Mn2+、Mn3+、Fe2+、Fe3+、Cu2+、Cu3+、Co2+和Co3+的、优选选自Ca2+和Mg2+的至少一种金属离子与醇脱氢酶结合。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种氧化还原辅因子选自PMS,PMS的衍生物,六氰高铁(III)酸钾,六氰高铁(III)酸钠,细胞色素C,辅酶Q1,辅酶Q10,亚甲基蓝和TMPD,优选选自PMS,辅酶Q1和辅酶Q10。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在食品和饲料,特别是用于猪、禽、牛、马、鱼、水产养殖和家畜的饲料中,和在用于食品和饲料的生产或加工的基于植物的原料中,进行在C-3原子上呈现羟基的单端孢霉烯类化合物的转化。7.用于单端孢霉烯类化合物的酶促转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在C-3原子上呈现羟基的至少一种单端孢霉烯与含有金属离子和醌辅因子的序列IDNo.1的醇脱氢酶接触,或另外与呈现出至少80%,优选至少86%,尤其优选至少89%的序列同一性的功能变体接触,与至少一种氧化还原辅因子和水接触,并在必要时与至少一种赋形剂接触。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变体的氨基酸序列选自序列IDNo.2至4。9.根据权利要求7或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5℃至55℃之间,优选在10℃至50℃之间,特别优选28℃至45℃之间的温度下转化在C-3原子上呈现羟基的单端孢霉烯。10.根据权利要求7、8或9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在C-3原子上呈现羟基的至少一种单端孢霉烯与含有金属离子和醌辅因子的醇脱氢酶,或与其至少一种功能变体,与氧化还原辅因子,与水,并在必要时与赋形剂,接触至少一分钟,优选至少5分钟,特别是至少60分钟。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醌辅因子选自PCC,TTC,TPC,LTC,和CTC,优选PCC。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醌辅因子通过选自Li+、Na+、K+、Mg2+、Ca2+、Zn2+、Zn3+、Mn2+、Mn3+、Fe2+、Fe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EM·宾德B·韦伯C·伯纳德
申请(专利权)人:爱尔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奥地利,A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