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蠊水溶性蛋白及其提取工艺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9457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美洲大蠊水溶性蛋白及其提取工艺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a.脱脂;b.蛋白粗品提取;c.透析;d.干燥,即得。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提取工艺得到的美洲大蠊水溶性蛋白的蛋白浓度达到了8121.531μg/ml,使用盐提法得到的美洲大蠊蛋白提取液的浓度4913.55μg/ml,通过比较明显可以看出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提取工艺的优势。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美洲大蠊水溶性蛋白可以应用于食品或药品或饲料添加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美洲大蠊水溶性蛋白及其提取工艺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昆虫蛋白质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美洲大蠊水溶性蛋白及其提取工艺和应用。
技术介绍
在当今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的趋势下,粮食危机和伴随着的人体蛋白质缺乏问题日益严峻。寻找新的食物来源及开发可食用蛋白质资源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而昆虫蛋白是目前最具开发前景的新型蛋白质资源。它具有以下特点:营养成分种类丰富,营养价值高、来源广泛、繁殖周期快、繁殖指数高、产量大、易于加工。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对天然绿色蛋白需求的增加,全面综合和巧妙地利用昆虫,发掘其蛋白质资源,已逐渐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大量营养分析结果表明:许多昆虫虫体的蛋白质含量高达50%以上,如蝇蛆(60.88%)、蚕蛹(71%)、蝴蝶(75%)、蟋蟀(75%)、蝉(72%)、蚂蚁(67%)等,有的甚至高达80%以上,如黄蜂(81%)等。其蛋白质含量远大于鸡、鱼、猪肉和鸡蛋中的蛋白质含量,与牛肝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差无几。同时虫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制定的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模式非常接近;加之其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较高,因此昆虫是可以与鱼粉相媲美的理想的蛋白质饲料资源。实际上,昆虫作为大自然给予给人类的一种丰富资源之一,原本就是人类传统饮食的一部分,目前人类食用的昆虫种类多达1900种。除此之外,昆虫蛋白也已经被开始尝试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缓解动物性蛋白饲料短缺的问题,这对于世界范围内农业尤其是畜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所以,更加有效开发利用以昆虫蛋白为基础的饲料蛋白资源,是当前的饲料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蟑螂种类记载已超500余种,但其中被开发利用的仅有几种,美洲大蠊就是代表性的一种。美洲大蠊的药用最初见于《神农本草经》,用于治血痰症、寒热、破积聚、喉咽痹、内寒无子。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洲大蠊为药材,相继研制开发出康复新、心脉龙、肝龙等一系列新药。但目前相关研究和开发应用主要集中于小分子化合物,而对于其中的蛋白多肽的研究与应用鲜有涉及。所以目前需要找到一种提取工艺来提取出美洲大蠊中的蛋白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高效提取美洲大蠊水溶性蛋白质的工艺。通过所述的工艺制备得到的美洲大蠊水溶性蛋白得率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工艺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a.脱脂:取美洲大蠊虫体烘干,粉碎成粉末,粉末经有机溶剂脱脂处理;b.蛋白粗品提取:向脱脂后的美洲大蠊粉末中添加缓冲液,充分溶解蛋白粗品后,离心,过滤,取滤液;c.透析:将滤液经蒸馏水透析,取透析液;d.干燥:将透析液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其中,步骤a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无水乙醚,与美洲大蠊虫体粉末的固液比是1:10。其中,步骤a中所述的脱脂条件为:在50℃下脱脂1h,抽滤后再重复脱脂1次。其中,步骤b中所述的缓冲液为Tris-HCl缓冲液,浓度为0.01M,pH为9.0,与脱脂后的美洲大蠊粉末的固液比为1:10。其中,步骤b可以是如下步骤:向脱脂后的美洲大蠊粉末中以固液比1:10加入缓冲液后,在35℃下振荡6h后,在4000rpm离心10min,收集上清;取沉淀以固液比1:10加入缓冲液在35℃下处理6h后,在4000rpm离心10min,弃沉淀取上清;将两次上清液合并,双层滤纸过滤,即得美洲大蠊水溶性蛋白质粗品。进一步,所述的缓冲液为Tris-HCl缓冲液,浓度为0.01M,pH为9.0。进一步,所述的振荡条件为200rpm/min。其中,步骤c可以是如下步骤:使用规格为50D的透析袋,对步骤b得到的美洲大蠊水溶性蛋白粗品用蒸馏水透析3次,每次时间6~8小时,合并三次透析液,即得美洲大蠊水溶性蛋白提取液。其中,步骤d可以是如下步骤:将步骤c得到的透析液在真空,-58℃下冷冻干燥,即得美洲大蠊水溶性蛋白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体现的技术效果为:通过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提取所述的美洲大蠊水溶性蛋白质量高,且能充分的从美洲大蠊虫体中提取出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美洲大蠊水溶性蛋白的蛋白提取液浓度达到了8121.531μg/ml;相比盐提法(刘成成,曾晓宁,马文静,等.美洲大蠊提取物制备工艺初步研究[J].江苏医药,2014,40(14):1613-1615.),盐提法得到的美洲大蠊蛋白浓度是4913.55μg/ml[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提取工艺得到的美洲大蠊水溶性蛋白溶液浓度明显升高,故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与盐提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所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提取方法是一种简便、高效的提取工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美洲大蠊水溶性蛋白。其中,所述的美洲大蠊水溶性蛋白可以直接应用于饲料添加剂或者药品或者食品中。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取美洲大蠊虫体烘干后,经粉碎机粉碎成粉末;粉末和无水乙醚按固液比1:10(W:V)加入无水乙醚,在50℃条件下,脱脂处理1h,然后抽滤,弃油脂滤液I,固体部分I再以固液比1:10加入无水乙醚,同环境同时间,进行二次脱脂,抽滤后,弃油脂滤液II,留固体部分II。对固体部分II以固液比1:10(W:V)加入pH=9的Tris-HCl缓冲液,在35℃下处理6h后,以4000rpm,10min的条件离心,留存上清I,沉淀I再次以固液比1:10(W:V)加入pH=9的Tris-HCl缓冲液,在35℃下处理6h后,以4000rpm,10min的条件离心,弃沉淀II,留上清II。将上清I与上清II混合,经两层滤纸过滤后,将滤液装透析袋(透析袋规格:50D),用水透析3次,每次透析时间6~8h;合并三次透析液,并将合并后的透析液,考马斯亮蓝法测其浓度,得到蛋白浓度为8121.531μg/ml的美洲大蠊水溶性蛋白溶液。最后,将浓度为8121.531μg/ml的美洲大蠊水溶性蛋白溶液在真空,-58℃下冷冻干燥即得美洲大蠊水溶性蛋白粉。其中,实施例中所述的考马斯亮蓝法测蛋白浓度的条件为:先用牛血清白蛋白为标准蛋白,用考马斯亮蓝G250为染料,在292nm处测其不同浓度的吸光度值,绘制蛋白标准曲线。然后测提取的美洲大蠊可溶性蛋白的吸光度值,根据曲线得到美洲大蠊可溶性蛋白的浓度。参考文献:[1]刘成成,曾晓宁,马文静,等.美洲大蠊提取物制备工艺初步研究[J].江苏医药,2014,40(14):1613-16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美洲大蠊水溶性蛋白的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取工艺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a.脱脂:取美洲大蠊虫体烘干,粉碎成粉末,粉末经有机溶剂脱脂处理;b.蛋白粗品提取:向脱脂后的美洲大蠊粉末中添加缓冲液,充分溶解蛋白粗品后,离心,过滤,取滤液;c.透析:将滤液经蒸馏水透析,取透析液;d.干燥:将透析液进行真空冷冻干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美洲大蠊水溶性蛋白的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取工艺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a.脱脂:取美洲大蠊虫体烘干,粉碎成粉末,粉末经有机溶剂脱脂处理;b.蛋白粗品提取:向脱脂后的美洲大蠊粉末中添加缓冲液,充分溶解蛋白粗品后,离心,过滤,取滤液;c.透析:将滤液经蒸馏水透析,取透析液;d.干燥:将透析液进行真空冷冻干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无水乙醚,与美洲大蠊虫体粉末的固液比是1:1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脱脂条件为:在50℃下脱脂1h,抽滤后再重复脱脂1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的缓冲液为Tris-HCl缓冲液,浓度为0.01M,pH为9.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b可以是如下步骤:向脱脂后的美洲大蠊粉末中以固液比1:10加入缓冲液后,在35℃下振荡6h后,在4000rpm离心10min,收集上清;取沉淀以固液比1:10加入缓冲液在35℃下处理6h后,在4000rpm离心10min,弃沉淀取上清;将两次上清液合并,双层滤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福能鲍锦库岳碧松沈咏梅刘彬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