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04042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22:32
一种半导体器件包含设置于衬底上方的鳍结构、栅极结构及源极。鳍结构包含暴露于隔离绝缘层的上层。栅极结构设置于鳍结构的上层的一部分上方。源极包含未被栅极结构覆盖的鳍结构的上层。源极的鳍结构的上层由晶体半导体层覆盖。晶体半导体层由Si和第一金属元素形成的硅化物层覆盖。硅化物层由第一金属层覆盖。由第一金属元素制成的第二金属层置于第一金属层和隔离绝缘层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鳍式场效晶体管(FinFET)的源极/漏极结构及其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工业已步入到纳米技术工艺节点以追求更高的器件密度、更高的性能以及更低的成本,来自制造和设计问题的挑战已经带来了具有高K(介电常数)材料的金属栅极结构的使用。金属栅极结构通常是通过使用栅极替换技术制造,以及在凹进的鳍结构中通过使用外延生长方法形成源极和漏极。但是,现有技术的挑战之一是减少源极和漏极上的电流拥挤以及增加晶体管的电流驱动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包含FinFET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衬底的上方形成第一鳍结构和第二鳍结构,所述第一鳍结构和第二鳍结构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从隔离绝缘层突出;在所述第一鳍结构和第二鳍结构的部分的上方形成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在未被所述栅极结构覆盖的各个所述第一鳍结构和第二鳍结构的两个主侧面上形成侧壁间隔件;在所述侧壁间隔件上形成第一金属层,以填充所述第一鳍结构和第二鳍结构之间的间隔;在形成所述第一金属层后,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制造包含FinFET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衬底的上方形成第一鳍结构和第二鳍结构,所述第一鳍结构和第二鳍结构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从隔离绝缘层突出;在所述第一鳍结构和第二鳍结构的部分的上方形成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在未被所述栅极结构覆盖的各个所述第一鳍结构和第二鳍结构的两个主侧面上形成侧壁间隔件;在所述侧壁间隔件上形成第一金属层,以填充所述第一鳍结构和第二鳍结构之间的间隔;在形成所述第一金属层后,去除所述侧壁间隔件;在去除所述侧壁间隔件后,形成与所述鳍结构接触的非晶层;通过部分再结晶所述鳍结构上的所述非晶层形成再结晶层;去除未再结晶的剩余的非晶...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30 US 62/273,361;2016.03.02 US 15/058,6721.一种用于制造包含FinFET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衬底的上方形成第一鳍结构和第二鳍结构,所述第一鳍结构和第二鳍结构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从隔离绝缘层突出;在所述第一鳍结构和第二鳍结构的部分的上方形成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在未被所述栅极结构覆盖的各个所述第一鳍结构和第二鳍结构的两个主侧面上形成侧壁间隔件;在所述侧壁间隔件上形成第一金属层,以填充所述第一鳍结构和第二鳍结构之间的间隔;在形成所述第一金属层后,去除所述侧壁间隔件;在去除所述侧壁间隔件后,形成与所述鳍结构接触的非晶层;通过部分再结晶所述鳍结构上的所述非晶层形成再结晶层;去除未再结晶的剩余的非晶层;在去除所述剩余的非晶层后,形成第二金属层,以及通过所述再结晶层和所述第一金属层及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的硅化反应形成硅化物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包含W、Co、Ti和Ni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金属层包含W、Co、Ti和Ni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金属层由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相同的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未被所述栅极结构覆盖的所述鳍结构的上层的整个顶面和侧面被所述再结晶层覆盖。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晶层包含非晶硅。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让皮埃尔·科林格卡洛斯·H·迪亚兹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