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薄板带感应加热的辅热均热高温加热炉内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73994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薄板带感应加热的辅热均热高温加热炉内腔,包括条状的上层碳化硅梁组、下层碳化硅梁组和两个耐火侧板,上层碳化硅梁组、下层碳化硅梁组上下间隔且平行设置,两个耐火侧板分别密封设置在上层碳化硅梁组和下层碳化硅梁组的两侧,上层碳化硅梁组、下层碳化硅梁组和两个耐火侧板之间围成一个均热内腔。优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上、下层碳化硅梁组、能对电磁感应加热炉种的氛围温度快速的均匀化,同时也使电磁感应加热系统能对温度实现更精确的控制,使得金属薄板带在通过均热内腔时能受热均匀,从而避免了其瓢曲的现象,提高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薄板带感应加热的辅热均热高温加热炉内腔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薄板带连续退火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金属薄板带感应加热的辅热均热高温加热炉内腔。
技术介绍
目前,对金属薄板带的连续退火大多在高温加热炉内进行,现有的高温加热炉因内腔在受热时,热量分布不均匀,导致金属薄板带通过内腔进行退火时存在瓢曲的现象,导致金属薄板质量可能存在缺陷,尤其是在利用感应加热炉进行高温退火时,由于涉及到电磁感应技术,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比较高,若在氛围炉内的温度不均,容易导致金属薄板带出现瓢曲的现象,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金属薄板带感应加热的辅热均热高温加热炉内腔内腔,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金属薄板带感应加热的辅热均热高温加热炉内腔,包括条状的上层碳化硅梁组、下层碳化硅梁组和两个耐火侧板,上述上层碳化硅梁组、下层碳化硅梁组上下间隔且平行设置,两个上述耐火侧板分别设置在上层碳化硅梁组和下层碳化硅梁组的两侧,上述上层碳化硅梁组、下层碳化硅梁组和两个耐火侧板之间围成一个均热内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金属薄板带感应加热的辅热均热高温加热炉内腔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薄板带感应加热的辅热均热高温加热炉内腔,其特征在于:包括条状的上层碳化硅梁组(1)、下层碳化硅梁组(2)和两个耐火侧板(3),所述上层碳化硅梁组(1)、下层碳化硅梁组(2)上下间隔且平行设置,两个所述耐火侧板(3)分别设置在上层碳化硅梁组(1)和下层碳化硅梁组(2)的两侧,所述上层碳化硅梁组(1)、下层碳化硅梁组(2)和两个耐火侧板(3)之间围成一个均热内腔(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薄板带感应加热的辅热均热高温加热炉内腔,其特征在于:包括条状的上层碳化硅梁组(1)、下层碳化硅梁组(2)和两个耐火侧板(3),所述上层碳化硅梁组(1)、下层碳化硅梁组(2)上下间隔且平行设置,两个所述耐火侧板(3)分别设置在上层碳化硅梁组(1)和下层碳化硅梁组(2)的两侧,所述上层碳化硅梁组(1)、下层碳化硅梁组(2)和两个耐火侧板(3)之间围成一个均热内腔(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薄板带感应加热的辅热均热高温加热炉内腔,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耐火侧板(3)设置在所述上层碳化硅梁组(1)下侧和下层碳化硅梁组(2)上侧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薄板带感应加热的辅热均热高温加热炉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碳化硅梁组(1)和下层碳化硅梁组(2)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昭松杨宇翔林伟民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蓝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