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催化吲哚硅烷化及质子转移氢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972204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效的催化吲哚硅烷化及质子转移氢化的催化体系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以吲哚、硅烷作为原料,以三(五氟苯基)硼B(C6F5)3为催化剂,在室温下反应10分钟同时实现吲哚的3位选择性硅烷化及质子转移氢化,或在100~140℃情况下反应10~1440分钟实现高效专一的催化吲哚3位硅烷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催化体系具有原料易得、操作方便、反应条件温和、快速、转化率高、无需贵重金属、催化剂使用量少、催化中间体稳定性高,适用于多种溶剂体系或者不需要任何溶剂的本体体系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的催化吲哚硅烷化及质子转移氢化的催化体系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合成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的催化吲哚硅烷化及质子转移氢化的催化体系。
技术介绍
近年来吲哚类硅烷化产物在各个领域都有比较广阔的应用,特别是在有机的电子和光子学,制药和分子材料合成方面应用日趋广泛.(J.Org.Chem.2007,72,6241.J.Chem.2008,86,230.DrugDiscoveryToday2003,8,551.J.Med.Chem.2013,56,388.Chem.Rev.1995,95,1375.Chem.Soc.Rev.Science2012,337,1644)。吲哚啉类化合物主要用于合成吲哚类的衍生产品,例如吲哚啉类染料、太阳能电池的敏剂,具有良好的光电转化性能。它也是医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中间体。因此,吲哚类硅烷化产物及吲哚啉类化合物一直是化学、医用高分子材料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合成吲哚类硅烷化产物的主要方法有:金属(过渡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催化、布朗斯特酸催化及路易斯酸催化。目前的技术现状是反应条件苛刻,如反应需要加热、催化剂用量大、使用贵重金属催化等,常常伴随硅氢化副反应,产物转化率不高。而吲哚啉类化合物的合成主要是以金属催化和路易斯酸催化,氢源主要是通过硅烷或氢气提供,反应条件存在高温、高压、反应时间较长等缺点。(MartinOestreich等,Angew.Chem.Int.Ed.2016,55,3204–3207,J.Am.Chem.Soc.,2016,138(25),pp7868–7871,MichaelJ.Ingleson等,Chem.Commun.,2014,50,5270—5272,候召民等,J.Am.Chem.Soc.,2016,138(11),pp3663–3666,YugenZhang等,TetrahedronLetters50(2009)4912–4915)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室温下高效快速地同时实现吲哚3位硅烷化及质子转移氢化的催化,以及在100-140℃下高效专一催化吲哚3位硅烷化体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室温下高效快速催化吲哚硅烷化及质子转移氢化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以吲哚、硅烷作为原料,吲哚、硅烷的摩尔比在6:1到1:5之间,以三(五氟苯基)硼B(C6F5)3为催化剂,在室温下反应10分钟同时实现吲哚的3位选择性硅烷化及质子转移氢化,或在100-140℃情况下反应10分钟到1440分钟实现高效专一的催化吲哚3位硅烷化。具体过程:在手套箱中,将吲哚先加入到在核磁管中,再加入三(五氟苯基)硼B(C6F5)3或三(五氟苯基)硼B(C6F5)3的溶液,然后加入硅烷,在室温下反应10分钟得到3位硅烷化产物及取代吲哚啉,或在100-140℃反应10分钟到1440分钟得到3位硅烷化产物;将反应混合物用Et3N淬灭,用体积比为100:10:1的环己烷/三乙胺/叔丁基甲基醚作为洗脱液,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进一步纯化。按摩尔计,所述的三(五氟苯基)硼B(C6F5)3的用量优选为哚吲的0.01%~20%,所述的硅烷的用量优选为哚吲的1/6~5倍。所述的吲哚原料,结构式如下:R1是H,4-甲基,5-甲基,6-甲基,7-甲基,4-氟,5-氟,6-氟,7-氟,4-氯,5-氯,6-氯,7-氯,4-溴,5-溴,6-溴,7-溴,4-萘基,5-萘基,6-萘基,7-萘基,4-芘基,5-芘基,6-芘基,7-芘基,4-苝基,5-苝基,6-苝基,7-苝基,4-异恶唑基,5-异恶唑基,6-异恶唑基,7-异恶唑基,4-噻吩基,5-噻吩基,6-噻吩基,7-噻吩基,4-咔唑基,5-咔唑基,6-咔唑基或7-咔唑基;R2是甲基,乙基,烯丙基,苄基,异丙基,乙烯基或苯基。所述的硅烷原料如下:所述的三(五氟苯基)硼B(C6F5)3的溶液优选为三(五氟苯基)硼B(C6F5)3的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乙腈或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浓度优选为0.005~0.05mol/L。本专利技术催化体系在三(五氟苯基)硼B(C6F5)3的协同下,通过三(五氟苯基)硼B(C6F5)3与硅烷的结合,形成活性物种,常温或100-140℃该活性物种在催化过程中不易失活,连续加入原料50次,催化活性仍保持在很高的水平,实现了在室温快速高效的同时合成吲哚3位硅烷化产物及质子转移氢化的产物吲哚啉两种产物,或者在100-140℃的条件下高效专一合成吲哚3位硅烷化产物。综上,本专利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B(C6F5)3催化体系原料易得、操作方便、反应条件温和、快速、转化率高、无需贵重金属。2、本专利技术的B(C6F5)3催化体系催化剂使用量少(在无溶剂的条件下,单体与催化剂的摩尔比可以达到10000:1以上),底物适用性广泛。3、本专利技术的B(C6F5)3催化体系,催化中间体稳定性高,连续加料50次,催化体系的活性仍然保持在很高的水平。4、本专利技术的B(C6F5)3催化体系,在室温下可高效快速地同时实现吲哚3位硅烷化及质子转移氢化,在100-140℃的情况下可高效专一催化吲哚3位硅烷化。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原位核磁生成C9H11N·PhSiH2·B(C6F5)3(3e),1HNMR图。图2是实施例1原位核磁生成C9H11N·PhSiH2·B(C6F5)3(3e),19FNMR图。图3是实施例2原位核磁生成C9H11N·C21H18NSiH·B(C6F5)3(3f),1HNMR图。图4是实施例2原位核磁生成C9H11N·C21H18NSiH·B(C6F5)3(3f),19FNMR图。图5是实施例4室温催化剂活性检测前10次的转化率及3位硅烷化产物及吲哚啉产率柱状图。图6是实施例5在120℃催化剂活性检测前10次的3位硅烷化产物产率柱状图。图7是实施例66ga的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表征。图8是实施例64ab的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表征。图9是实施例67aa的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表征。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以下实施例可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制于此。实施例1原位核磁生成C9H11N·PhSiH2·B(C6F5)3(3e)在J.Young-type核磁管中加入B(C6F5)3(12.8mg,0.025mmol)和0.3mLofCD2Cl2,用注射器向其中分别加入0.1mLPh2SiH2(4.6mg,0.025mmol)和0.2ml1-甲基吲哚啉(3.3mg,0.025mmol)的CD2Cl2溶液,混合均匀,反应十分钟后溶液为无色,进行核磁测试,从核磁氢谱上可以明显看出生成的主要产物为C9H11N·PhSiH2·B(C6F5)3(3e)。(1H/19FNMR图见附图1和2)1HNMR(500MHz,CD2Cl2)δ7.78–7.71(m,3H,HAr),7.71–7.67(m,2H,HAr),7.60–7.54(m,6H,HAr),7.42–7.33(m,4H,HAr),7.27(t,J=8.5Hz,1H,HAr),7.13(t,J=8.0Hz1H,HAr),6.92(d,J=8.0Hz,1H,HAr),6.45(d,J=8.5Hz,1H,HAr),4.92(ddd,J=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7/201710306120.html" title="催化吲哚硅烷化及质子转移氢化的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催化吲哚硅烷化及质子转移氢化的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的催化吲哚硅烷化及质子转移氢化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以吲哚、硅烷作为原料,吲哚、硅烷的摩尔比在6:1到1:5之间,以B(C6F5)3为催化剂,在室温下反应10分钟同时实现吲哚的3位选择性硅烷化及质子转移氢化,或在100‑140℃情况下反应10分钟到1440分钟实现专一的催化吲哚3位硅烷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催化吲哚硅烷化及质子转移氢化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以吲哚、硅烷作为原料,吲哚、硅烷的摩尔比在6:1到1:5之间,以B(C6F5)3为催化剂,在室温下反应10分钟同时实现吲哚的3位选择性硅烷化及质子转移氢化,或在100-140℃情况下反应10分钟到1440分钟实现专一的催化吲哚3位硅烷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催化吲哚硅烷化及质子转移氢化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具体反应过程如下:在手套箱中,将吲哚先加入到在核磁管中,再加入B(C6F5)3或B(C6F5)3的溶液,然后加入硅烷,在室温下反应10分钟得到3位硅烷化产物及取代吲哚啉,或在100~140℃反应10~1440分钟得到3位硅烷化产物;将反应混合物用Et3N淬灭,用体积比为100:10:1的环己烷/三乙胺/叔丁基甲基醚作为洗脱液,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进一步纯化。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效的催化吲哚硅烷化及质子转移氢化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按摩尔计,所述的B(C6F5)3的用量为哚吲的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越涛何江华韩玉玺张苏韬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