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热流道注塑装置的气缸组件及热流道注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6855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热流道注塑装置的气缸组件及热流道注塑装置,气缸组件包括:缸体,与缸体的内壁形成第一密闭空间的下底座;设置于第一密闭空间内,且在第一密闭空间内形成第一对行程上下腔的外活塞;设置于外活塞内部、且与外活塞内壁形成第二密闭空间的上底座,以及设置于第二密闭空间内、且在第二密闭空间内形成第二对行程上下腔的内活塞。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两组行程上下腔,并可以单独或整体控制两组行程上下腔的活动进程,使得其总行程可以分多次或单次利用,如此,可以自由控制连接于内活塞下方的阀针停留位置,进一步的,由于其具备控制阀针自由停留的位置功能,设置有该气缸组件的热流道注塑装置能够实现多层注塑。

Cylinder assembly for hot runner injection molding device and hot runner injection molding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cylinder assembly for an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and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the cylinder assembly includes a cylinder body, forming a first base under the confined space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cylinder body; the first set in the closed space,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first piston travel upper and lower in the first confined spac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outside the base, and the outer piston and piston internal wall to form second closed space, and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confined space, and in the second closed space formed in second in the upper and lower stroke of piston. The present invention designed two groups of stroke and can be used alone or inferior vena, overall control of two groups of upper and lower stroke process, the total travel can be divided into multiple or single use, so that they can control the connection to a lower part of the piston in the valve needle stop position. Further, because of the position control function of the valve needle free stay, is provided with a hot runner injection device of the cylinder assembly can realize multi inj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热流道注塑装置的气缸组件及热流道注塑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流道注塑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热流道注塑装置的气缸组件及热流道注塑装置。
技术介绍
热流道(hotrunner)装置常用于注塑模具,其将融化的塑料注入到模具的空腔中的加热组件集合。热流道系统一般由浇口、分流板、温控箱、气缸组件等几部分组成。浇口形式直接决定热流道系统选用和模具的制造,因而常相应的将热流道装置分成开放式热流道装置和阀针式热流道装置。目前,应用于热流道装置的气缸组件中,其缸体行程为单次,当注塑多层塑胶构成的产品时,其不具备控制阀针停留不同位置的功能,从而不能够实现多层注塑。例如:具有三层瓶壁的瓶胚类包装产品,缸体行程为单次的热流道装置无法实现注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热流道注塑装置的气缸组件及热流道注塑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热流道注塑装置的气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包括:缸体,与所述缸体的内壁形成第一密闭空间的下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密闭空间内,且在所述第一密闭空间内形成第一对行程上下腔的外活塞;设置于所述外活塞内部、且与所述外活塞内壁形成第二密闭空间的上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密闭空间内、且在所述第二密闭空间内形成第二对行程上下腔的内活塞;所述缸体上开设有连通外部与所述第一密闭空间的第一气孔组,以及连通外部与所述第二密闭空间的第二气孔组,通过所述第一气孔组向所述第一对行程上下腔充放气体;通过所述第二气孔组向所述第二对行程上下腔充放气体。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缸组件还包括:多个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增加第一对行程上下腔的上腔、第一对行程上下腔的下腔、第二对行程上下腔的上腔、第二对行程上下腔的下腔的密封性。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底座上开设第一中心通孔,所述第一中心通孔内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密封圈凸设于所述凹槽,所述气缸组件运行时,所述内活塞沿所述第一中心通孔轴向移动,且设置于所述第一中心通孔内壁上的密封圈始终抵接于所述内活塞。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底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外活塞内边壁,所述上底座的上端面与所述外活塞的内壁形成第二密闭空间;所述上底座上开设第二中心通孔,所述第二中心通孔内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密封圈凸设于所述凹槽,所述气缸组件运行时,所述内活塞沿所述第二中心通孔轴向移动,且设置于所述第二中心通孔内壁上的密封圈始终抵接于所述内活塞。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缸组件还包括上底座内卡簧、下底座内卡簧;所述外活塞内壁上凹设上底座限位凹槽,所述上底座内卡簧设置于所述上底座限位凹槽内,且其内壁突出于所述上底座限位凹槽;所述上底座内卡簧的上表面与所述上底座的下表面相互抵接;所述缸体内壁上凹设下底座限位凹槽,所述下底座内卡簧设置于所述下底座限位凹槽内,且其内壁突出于所述下底座限位凹槽;所述下底座内卡簧的上表面与所述下底座的下表面相互抵接。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活塞的外壁对应所述第二对行程上下腔的上腔位置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缸体内壁形成第一气体缓存空间;所述外活塞的外壁对应所述第二对行程上下腔的下腔位置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缸体内壁形成第二气体缓存空间。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活塞的边壁上还开设有第三气孔组,所述第三气孔组包括:至少1个第五气孔及至少1个第六气孔,所述第五气孔开设于所述第三凹槽上,第六气孔开设于第四凹槽上。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缸组件还包括水路板,所述水路板连接于所述缸体下端面;所述水路板的上端面上开设圆柱形中心凹槽,所述中心凹槽的直径大于所述内活塞下端部的直径,所述第二对行程上下腔的上腔通入气体时,所述内活塞沿所述中心凹槽向所述水路板下端面方向移动。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缸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一端活动设置于所述内活塞的内部,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水路板上。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热流道注塑装置,所述热流道注塑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热流道注塑装置的气缸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气缸组件下端的注塑组件,所述注塑组件中包括:与所述内活塞下端可拆卸连接的阀针,所述热流道注塑装置运行过程中,所述气缸组控制所述阀针沿所述气缸组件的轴向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热流道注塑装置的气缸组件中,通过外活塞、内活塞、上底座、下底座的相互配合形成两组行程上下腔,并可以单独或整体控制两组行程上下腔的活动进程,使得其总行程可以分多次或单次利用,如此,可以自由控制连接于内活塞下方的阀针停留位置,进一步的,由于其具备控制阀针自由停留位置的功能,设置有该气缸组件的热流道注塑装置能够实现多层注塑;该热流道注塑装置质量稳定可靠,制作出的产品精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用于热流道注塑装置的气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A-A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A、4B、4C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示例中,热流道注塑装置工作过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文字描述,例如“上”“上端面”、“下”“下端面”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词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例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词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上端面”的单元将为“下端面”;因此,示例性词语“上”可以囊括上和下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专利技术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并且,应当理解的是尽管词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被用于描述各种元件或结构,但是这些被描述对象不应受到这些词语的限制;这些词语仅用于将这些描述对象彼此区分开;例如,第一密闭空间可以被称为第二密闭空间,并且类似地第二密闭空间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密闭空间,这并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热流道注塑装置的气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包括:缸体10,与缸体10的内壁形成第一密闭空间的下底座50,设置于所述第一密闭空间内、且在所述第一密闭空间内形成第一对行程上下腔的外活塞30,设置于所述外活塞内部、且与所述外活塞内壁形成第二密闭空间的上底座60,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密闭空间内、且在所述第二密闭空间内形成第二对行程上下腔的内活塞40;其中,缸体10上开设有连通外部与所述第一密闭空间的第一气孔组(未图示),以及连通外部与所述第二密闭空间的第二气孔组(未图示),通过所述第一气孔组向所述第一对行程上下腔充放气体;通过所述第二气孔组向所述第二对行程上下腔充放气体。参照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气缸组件还包括:多个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增加第一对行程上下腔的上腔、第一对行程上下腔的下腔、第二对行程上下腔的上腔、第二对行程上下腔的下腔的密封性,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密封圈的数量为多个,且其位置及大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热流道注塑装置的气缸组件及热流道注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热流道注塑装置的气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件包括:缸体,与所述缸体的内壁形成第一密闭空间的下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密闭空间内,且在所述第一密闭空间内形成第一对行程上下腔的外活塞;设置于所述外活塞内部、且与所述外活塞内壁形成第二密闭空间的上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密闭空间内、且在所述第二密闭空间内形成第二对行程上下腔的内活塞;所述缸体上开设有连通外部与所述第一密闭空间的第一气孔组,以及连通外部与所述第二密闭空间的第二气孔组,通过所述第一气孔组向所述第一对行程上下腔充放气体;通过所述第二气孔组向所述第二对行程上下腔充放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热流道注塑装置的气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件包括:缸体,与所述缸体的内壁形成第一密闭空间的下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密闭空间内,且在所述第一密闭空间内形成第一对行程上下腔的外活塞;设置于所述外活塞内部、且与所述外活塞内壁形成第二密闭空间的上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密闭空间内、且在所述第二密闭空间内形成第二对行程上下腔的内活塞;所述缸体上开设有连通外部与所述第一密闭空间的第一气孔组,以及连通外部与所述第二密闭空间的第二气孔组,通过所述第一气孔组向所述第一对行程上下腔充放气体;通过所述第二气孔组向所述第二对行程上下腔充放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流道注塑装置的气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件还包括:多个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增加第一对行程上下腔的上腔、第一对行程上下腔的下腔、第二对行程上下腔的上腔、第二对行程上下腔的下腔的密封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热流道注塑装置的气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座上开设第一中心通孔,所述第一中心通孔内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密封圈凸设于所述凹槽,所述气缸组件运行时,所述内活塞沿所述第一中心通孔轴向移动,且设置于所述第一中心通孔内壁上的密封圈始终抵接于所述内活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热流道注塑装置的气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外活塞内边壁,所述上底座的上端面与所述外活塞的内壁形成第二密闭空间;所述上底座上开设第二中心通孔,所述第二中心通孔内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密封圈凸设于所述凹槽,所述气缸组件运行时,所述内活塞沿所述第二中心通孔轴向移动,且设置于所述第二中心通孔内壁上的密封圈始终抵接于所述内活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流道注塑装置的气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件还包括上底座内卡簧、下底座内卡簧;所述外活塞内壁上凹设上底座限位凹槽,所述上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象烈
申请(专利权)人: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