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672c\u53d1\u660e\u63d0\u4f9b\u4e00\u79cd\u8f6c\u77e9\u4f20\u9012\u88c5\u7f6e(100)\uff0c\u5176\u5177\u6709\uff1a\u7b2c\u4e00\u65cb\u8f6c\u4f53(1)\uff1b\u7b2c\u4e8c\u65cb\u8f6c\u4f53(2)\uff1b\u5f39\u6027\u4f53(3)\uff0c\u5176\u914d\u7f6e\u4e8e\u7b2c\u4e00\u65cb\u8f6c\u4f53(1)\u4e0e\u7b2c\u4e8c\u65cb\u8f6c\u4f53(2)\u4e4b\u95f4\u7684\u8f6c\u77e9\u4f20\u9012\u8def\u5f84(TP)\u4e0a\uff0c\u5438\u6536\u7b2c\u4e00\u65cb\u8f6c\u4f53(1)\u4e0e\u7b2c\u4e8c\u65cb\u8f6c\u4f53(2)\u4e4b\u95f4\u7684\u8f6c\u77e9\u53d8\u52a8\uff1b\u4ee5\u53ca\u4e00\u5bf9\u5ea7\u90e8\u4ef6(41\u300142)\uff0c\u4e00\u5bf9\u5ea7\u90e8\u4ef6(41\u300142)\u5728\u4e00\u7aef\u9762\u5177\u6709\u4fdd\u6301\u5f39\u6027\u4f53(3)\u7684\u4fdd\u6301\u90e8(411\u3001421)\u5e76\u4e14\u5728\u53e6\u4e00\u7aef\u9762\u5177\u6709\u63a5\u89e6\u9762(412\u3001422)\uff0c\u63a5\u89e6\u9762(412\u3001422)\u5f62\u6210\u4e3a\u51f8\u66f2\u9762\u72b6\uff0c\u5e76\u4ee5\u80fd\u591f\u6eda\u52a8\u7684\u65b9\u5f0f\u5206\u522b\u4e0e\u8bbe\u7f6e\u4e8e\u7b2c\u4e00\u65cb\u8f6c\u4f53(1)\u7684\u5bb9\u7eb3\u90e8(50)\u7684\u51f9\u66f2\u9762\u72b6\u7684\u4fa7\u7aef\u9762(53\u300154)\u3001\u4ee5\u53ca\u8bbe\u7f6e\u4e8e\u7b2c\u4e8c\u65cb\u8f6c\u4f53(2)\u7684\u7a81\u51fa\u90e8(23)\u7684\u51f9\u66f2\u9762\u72b6\u7684\u4fa7\u7aef\u9762(25\u300126)\u63a5\u89e6\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矩传递装置本申请要求基于2015年12月24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申请第2015-252260号的优先权,其记载内容通过参照而被引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转矩变动的吸收功能的转矩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如下装置:具有与动力源连结的第一旋转体和经由弹性体而与第一旋转体连结的第二旋转体,经由弹性体将第一旋转体的转矩传递至第二旋转体,并且通过弹性体来吸收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之间的转矩变动。例如在日本特开2015-86965号公报(JP2015-086965A)记载的装置中,第一旋转体与发动机连结,第二旋转体经由离合器与变速器连结。并且,在设置于第一旋转体内部的容纳部中在周向配置多个弹簧,并且在各个弹簧的两端配置垫片部件(弹簧支架),并且于在周向相邻的垫片部件之间配置第二旋转体的一部分。由此,第一旋转体的转矩经由弹簧以及垫片部件传递至第二旋转体。但是,在JP2015-086965A记载的装置中,由于与容纳部的外周面对置地配置垫片部件,因此若作用于垫片部件的离心力大,则垫片部件有可能贴附于第一旋转体的容纳部的外周面。其结果为,难以在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之间使弹簧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旋转体(1),其被设置成能够以轴线(CL0)为中心旋转;第二旋转体(2),其与所述第一旋转体(1)对置,并且被设置成能够以所述轴线(CL0)为中心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体(1)进行旋转;弹性体(3),其被配置于所述第一旋转体(1)与所述第二旋转体(2)之间的转矩传递路径(TP)上,将来自所述第一旋转体(1)以及所述第二旋转体(2)中的任一方的转矩传递至所述第一旋转体(1)以及所述第二旋转体(2)中的另一方,并且吸收所述第一旋转体(1)与所述第二旋转体(2)之间的转矩变动;以及座部件(4),其具有保持所述弹性体(3)的端部的保持部(411、 ...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24 JP 2015-2522601.一种转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旋转体(1),其被设置成能够以轴线(CL0)为中心旋转;第二旋转体(2),其与所述第一旋转体(1)对置,并且被设置成能够以所述轴线(CL0)为中心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体(1)进行旋转;弹性体(3),其被配置于所述第一旋转体(1)与所述第二旋转体(2)之间的转矩传递路径(TP)上,将来自所述第一旋转体(1)以及所述第二旋转体(2)中的任一方的转矩传递至所述第一旋转体(1)以及所述第二旋转体(2)中的另一方,并且吸收所述第一旋转体(1)与所述第二旋转体(2)之间的转矩变动;以及座部件(4),其具有保持所述弹性体(3)的端部的保持部(411、421、431),所述第一旋转体(1)具有容纳部(50),该容纳部(50)将所述座部件(4)容纳为能够在周向上移动,所述容纳部(50)具有外周面(51)以及凹曲面状的侧端面(53、54),该侧端面(53、54)限制所述座部件(4)在周向以及径向上的移动,所述第二旋转体(2)具有沿径向突出的突出部(23),所述突出部(23)具有凹曲面状的侧端面(25、26),该侧端面(25、26)限制所述座部件(4)在周向以及径向上的移动,所述座部件(4)包括配置于所述容纳部(50)的周向两端部的一对座部件(41、42),所述一对座部件(41、42)被设置在所述转矩传递路径(TP)上的所述弹性体(3)与所述容纳部(50)的所述侧端面(53、54)和所述突出部(23)的所述侧端面(25、26)之间,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容纳部(50)的所述侧端面(53、54)以及所述突出部(23)的所述侧端面(25、26)接触和分离,所述一对座部件(41、42)各自在周向一端面具有所述保持部(411、421),在周向另一端面具有凸曲面状的接触面(412、422),该接触面(412、422)以能够滚动的方式与所述容纳部(50)的所述侧端面(53,54)以及所述突出部(23)的所述侧端面(25、26)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部件(4)还具有中间座部件(43),该中间座部件(43)被配置于所述一对座部件(41、42)之间,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田信贵,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