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驱动轴和非驱动轴的判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1167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1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驱动轴和非驱动轴的判别装置,涉及车辆动态称重技术领域。所述装置主要包括轮轴感应条1、垂向支撑结构2、水平限位结构3和力传感器4,其中轮轴感应条1设置在称重平台前方,用于感应行驶车轮对其的作用力;垂向支撑结构2设置在轮轴感应条1的正下方,用于竖直方向的支撑;水平限位结构3设置在地基上,通过限位拉杆5对轮轴感应条1进行水平限位;力传感器4设置在水平限位结构3上并与限位拉杆相连,用于检测轮轴感应条1所受的水平力。该装置不仅安装施工简单方便,同时能够避免秤体之间震动的相互影响,有效测量出当前行驶车轴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轮轴判别,并辅助车辆称重计算。

Device for judging driving shaft and non drive shaft of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iscriminating device for a driving shaft and a non drive shaft of a vehicle, relat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dynamic weighing of vehicles. The device includes a 1 axle induction and vertical support structure 2, horizontal spacing structure 3 and 4 force sensors, the sensor bar 1 is arranged on the axle weighing platform ahead, for the induction driving wheel force; the vertical support structure 2 is arranged on the axle 1 is under induction, for vertical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ort; horizontal spacing structure 3 is arranged on the ground through the limiting rod 5 to 1 horizontal axle induction limit; force sensor 4 is arranged in the horizontal spacing structure 3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miting rod, for the detection of 1 axle induction by horizontal force. The device not only the installation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and can avoid the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the vibration of the scale body, effectively measure the magnitude and direction of the driving axle by the friction wheel and auxiliary identification, vehicle weighing calc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驱动轴和非驱动轴的判别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辆动态称重
,具体是一种车辆驱动轴和非驱动轴的判别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车辆超限超载违法运输现象十分严重,不仅损坏公路基础设施,引发大量的道路交通事故,而且直接导致道路运输市场的恶性竞争和车辆生产使用秩序的混乱,科技治超任重道远。超限超载行为往往伴随着车辆受力的不均衡,由于不同类型车轴的最大承载极限不同,因此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交通事故。车辆最大允许轴荷限值不仅与轴型和外廓尺寸有关,而且与该轴是否作为车辆行驶的驱动轴有关。最新国家标准GB1589-2016就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要求做出了相应的增加修改,特别是增加了对车辆驱动轴和非驱动轴的限定载重做了明确的区分,这就意味着能否有效区分车辆驱动轴和非驱动轴成为科技治超任务中又一新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驱动轴和非驱动轴的判别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施工量较小,能够有效判别车辆驱动轴和非驱动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驱动轴和非驱动轴的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要包括轮轴感应条1、垂向支撑结构2、水平限位结构3和力传感器4,其中轮轴感应条1设置在称重平台前方,用于感应行驶车轮对其的作用力;垂向支撑结构2设置在轮轴感应条1的正下方,用于竖直方向的固定支撑;水平限位结构3设置在地基上,通过限位拉杆5对轮轴感应条1进行水平限位;力传感器4设置在水平限位结构3上并与限位拉杆5相连,用于检测轮轴感应条1所受的水平力。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拉杆5与轮轴感应条1刚性相连,主要用于将轮轴感应条1所受到的水平力传导到力传感器4。进一步地,所述轮轴感应条1与地基和称重平台间的距离d应在[5,50]mm,避免震动的相互影响同时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上述车辆驱动轴和非驱动轴的判别装置,不仅安装施工简单方便,同时能够避免秤体之间震动的相互影响,有效测量出当前行驶车轴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轮轴判别,并辅助车辆称重计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与称重秤体相结合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与称重秤体相结合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判别装置设置在称重秤台和地基之间,且与地基固结相连,同时保证三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便于车辆行驶的测量数据不受地面情况影响。其中称重秤台通过其底部的支撑结构与地基相连,支撑结构中设有称重传感器,用于测量行驶车辆车轴或轴组重量。这里,所述判别装置与称重秤台独立安装,互不影响,减少称重秤体水平方向震动对所述判别装置的影响。如图1所示,该判别装置主要包括轮轴感应条1、垂向支撑结构2、水平限位结构3和力传感器4,其中轮轴感应条1设置在称重平台前方,用于感应行驶车轮对其的作用力,以便对行驶车轮驱动轴和非驱动轴的预判;垂向支撑结构2设置在轮轴感应条1的正下方,用于在竖直方向固定支撑轮轴感应条1;水平限位结构3设置在地基上,通过限位拉杆5对轮轴感应条1进行水平限位,这里需要保证轮轴称重条1、限位拉杆5和水平限位结构3在同一水平高度,避免水平方向测力不准;力传感器4设置在水平限位结构3上并与限位拉杆5相连,用于检测轮轴感应条1所受的水平力大小和方向。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拉杆5与轮轴感应条1刚性相连,主要用于将轮轴感应条1所受到的水平力传导到力传感器4,防止结构变形对测量数据准确度的影响。此外,所述轮轴感应条1与地基和称重平台间的距离d应在[5,50]mm,避免称重秤台水平方向的震动对轮轴判别的影响,同时间距不能太大,保证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优选地,所述装置各结构应满足一定的刚度要求,尽量减小结构变形的影响以保证计算精度和结构稳定性。当车辆车轴从地基行驶到轮轴感应条1上时,轮轴感应条1除受到竖直方向的压力以外,还受到水平方向车轮的摩擦力,该摩擦力的大小与车轴重量正相关,方向则与车轴是否为驱动轴有关。根据汽车动力学理论可知,正常行驶条件下,车辆驱动轴受到的摩擦力沿行驶方向,那么车轴作用于地面的摩擦力则沿行驶方向的反方向;而车辆非驱动轴作用于地面的摩擦力则沿行驶方向。因此,轮轴感应条1受到水平方向摩擦力的作用会产生水平方向运动的趋势,但同时受到限位拉杆5和水平限位结构3的限位作用阻碍其运动,而相应的阻力由力传感器4测量得到,其大小与车轮摩擦力相同,方向相反。若力传感器4所测得的拉力,则轮轴感应条1受到的摩擦力验行驶方向,相应的车轮受到的摩擦力背离行驶方向,那么当前行驶车轴为非驱动轴,反之,则为驱动轴。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其中一种实施例和说明,有关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技术的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辆驱动轴和非驱动轴的判别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驱动轴和非驱动轴的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要包括轮轴感应条(1)、垂向支撑结构(2)、水平限位结构(3)和力传感器(4),其中轮轴感应条(1)设置在称重平台前方,用于感应行驶车轮对其的作用力;垂向支撑结构(2)设置在轮轴感应条(1)的正下方,用于竖直方向的固定支撑;水平限位结构(3)设置在地基上,通过限位拉杆(5)对轮轴感应条(1)进行水平限位;力传感器(4)设置在水平限位结构(3)上并与限位拉杆(5)相连,用于检测轮轴感应条(1)所受的水平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驱动轴和非驱动轴的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要包括轮轴感应条(1)、垂向支撑结构(2)、水平限位结构(3)和力传感器(4),其中轮轴感应条(1)设置在称重平台前方,用于感应行驶车轮对其的作用力;垂向支撑结构(2)设置在轮轴感应条(1)的正下方,用于竖直方向的固定支撑;水平限位结构(3)设置在地基上,通过限位拉杆(5)对轮轴感应条(1)进行水平限位;力传感器(4)设置在水平限位结构(3)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平李银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