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线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01659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集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引线框架。引线框架,其包括引脚部以及与引脚部连接的散热部,晶片设置在散热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脚部与散热部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连接结构包括与引脚部连接的水平部,水平部的端部连接有垂直部,垂直部的下端设置有弯折部,所述的散热部上设置有通孔,弯折部穿过通孔且弯折部与散热部的底面相抵,垂直部连接在通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引脚部和散热部连接可靠的引线框架,保证了引线框架的整体结构强度,不会在出现脱落分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线框架
本技术属于集成电路
,特别涉及一种引线框架。
技术介绍
引线框架作为半导体元件生产过程中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芯片的载体,是使芯片内部电路引出端与外引线形成电气回路的关键,也是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基础材料,需求量非常大。目前市场上的引线框架大多为引脚和散热片一体化结构,由异型材料加工而成,过多依赖国外材料,且存在原材料浪费严重、生产成本高、生产周期长、加工精度和稳定性差而导致产品不良率高的问题。另外现有技术中,有一个一种分离式的引线框架,其通过在散热板上设置有一个凹槽,引线部上设置有一个嵌入凹槽的凸起,两者通过过盈配合来固定,存在连接不可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设计引脚部和散热部连接可靠的引线框架,保证了引线框架的整体结构强度,不会在出现脱落分离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引线框架,其包括引脚部以及与引脚部连接的散热部,晶片设置在散热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脚部与散热部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连接结构包括与引脚部连接的水平部,水平部的端部连接有垂直部,垂直部的下端设置有弯折部,所述的散热部上设置有通孔,弯折部穿过通孔且弯折部与散热部的底面相抵,垂直部连接在通孔内。所述的引脚部包括集成的引脚部位,引脚部位的左端对称设置有跳线连接部,跳线连接部与晶片连接,所述的连接结构位于两个跳线连接部之间。所述的散热部包括散热板,散热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供晶片嵌入的凹槽,散热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散热筋。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对引线部和散热部的连接结构进行了改进,采用插接限位的连接方式,提高了引线部和散热部的连接可靠性,避免两者出现松动,造成引线部与晶片连接不可靠的问题,保证了引线框架的整体结构强度,不会在出现脱落分离的问题。2、本技术中的引线部和散热部可以分开加工,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构成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示意图;图中1为引脚部,2为水平部,3为跳线连接部,4为晶片,5为散热部,21为垂直部,22为弯折部,51为散热筋,52为凹槽,53为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引线框架,其包括引脚部1以及与引脚部连接的散热部5,晶片4设置在散热部5上,所述的引脚部1与散热部5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连接结构包括与引脚部连接的水平部2,水平部2的端部连接有垂直部21,垂直部21的下端设置有弯折部22,所述的散热部5上设置有通孔53,弯折部22穿过通孔且弯折部22与散热部的底面相抵,垂直部21连接在通孔53内。所述的引脚部1包括集成的引脚部位,引脚部位的左端对称设置有跳线连接部3,跳线连接部3与晶片4连接,所述的连接结构位于两个跳线连接部3之间,所述的跳线连接部的下表面设有与晶片表面的连接凸起。通过连接结构实现了引脚部与散热部的连接,保证了两者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过盈配合存在的脱落的风险。所述的散热部5包括散热板,散热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供晶片嵌入的凹槽52,散热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散热筋51,晶片与散热板之间采用嵌入式的安装方式,不会出现移位,方便后续的焊接作业,保证了定位的准确性,同时设置的散热筋能够对晶片工作做成中的热量进行散发,同时也能对焊接过程汇中的热量进行散热,避免温度过热对晶片造成的伤害。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对引线部和散热部的连接结构进行了改进,采用插接限位的连接方式,提高了引线部和散热部的连接可靠性,避免两者出现松动,造成引线部与晶片连接不可靠的问题,保证了引线框架的整体结构强度,不会在出现脱落分离的问题。2、本技术中的引线部和散热部可以分开加工,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制造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引线框架

【技术保护点】
引线框架,其包括引脚部以及与引脚部连接的散热部,晶片设置在散热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脚部与散热部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连接结构包括与引脚部连接的水平部,水平部的端部连接有垂直部,垂直部的下端设置有弯折部,所述的散热部上设置有通孔,弯折部穿过通孔且弯折部与散热部的底面相抵,垂直部连接在通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引线框架,其包括引脚部以及与引脚部连接的散热部,晶片设置在散热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脚部与散热部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连接结构包括与引脚部连接的水平部,水平部的端部连接有垂直部,垂直部的下端设置有弯折部,所述的散热部上设置有通孔,弯折部穿过通孔且弯折部与散热部的底面相抵,垂直部连接在通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芮建方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金方圆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