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状薄膜及管状薄膜内表面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负压将含紫外线吸收性物质的氟素树脂制的管状薄膜(7)吸着并保持于多孔保持圆周(2)的内表面;使上述保持圆筒绕轴作匀速旋转,同时沿轴向作匀速直线移动,用光学装置(13)使沿轴向导入紫外激光反射而改变照射方向,从而可以对着管状薄膜内表面进行照射。经此处理的管状薄膜,其内表面可有粘附性和润湿性、而且具有无折痕、平滑、均匀的优点。(*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内圆周面(以下简称内表面)经过处理的管状薄膜以及用于处理管状薄膜内表面的设备和方法。更具体地是有关对于内表面赋予高粘附性的均匀的氟树脂制的管状薄膜,以及适于这种管状薄膜内表面的处理设备和方法。
技术介绍
在印刷机、轧钢机、干燥机等的各种滚筒(轧辊)上,在电子照相式复印机、打印机或传真等中使用的定影用加热滚筒、定影用加压滚筒、带电滚筒、清洗滚筒、显影滚筒、复制滚筒上,氟树脂制的以及掺入有导电性物质碳黑的氟树脂制的管状薄膜,可作为滚筒保护层覆盖在滚筒的外表面上。通常氟树脂与其他树脂相比,虽然由于其优良的疏水疏油性、滑动性、防污性、耐热性、抗化学药品性和电性能而有多种用途,但是由于其惰性表面而造成粘着剂和涂料等的涂敷困难、表现有与其他材料难以复合化的特征。为了使这种氟树脂表面具有粘附性和润滑性等提出了各种处理方法,特别是作为在非常薄的管状薄膜的内表面上进行这种处理的现有技术,例如,在特开平5-59195号公报中,揭示了在管道中设置闭塞部、从开口端注入表面处理液使之贮存在闭塞部以上,对内表面进行处理的方法。另外,在特开平5-86222号公报中,揭示了对管子的外表面用药液处理后,将管子按规定的长度切断,用夹具将管子的里外面翻过来,进行内表面处理的方法。上述的已有处理方法,虽只是在管状薄膜的处理面上涂敷药液,但另一方面,也已知道,使氟树脂表面附着上光吸收性物质之后,照射紫外激光来提高粘附性和润湿性的方法(特开平5-339396号公报)。对于管状薄膜的氟树脂通过药液涂敷实行表面处理的有效方法,即使如上所述已被确立,然而,像紫外激光照射那样通过光能的照射实行表面处理的有效方法也还未被确立。而且,在上述特开平5-59195号公报和特开平5-86222号公报中揭示的过去的处理方法中,不论哪种情况在管状薄膜上都有折痕形成,不能得到在整个内表面上无折痕的均匀管状薄膜。具体地说,在前一种情况下,由于用一对夹送辊将管加压夹持,所以在被夹持的部分上就形成了筋状的折痕。在后一种的例子中,管状薄膜通过药液槽时,沿导辊传送,在夹送辊和导辊上夹住传送,在通过药液槽之前已经卷在滚筒上,在该状态呈扁平状二折形成折痕。本专利技术的公开本专利技术是为有效的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无折痕形成的均匀地实施内表面处理,使该内表面具有粘附性和润湿性的氟树脂制管状薄膜。再有,既使在激光照射中发生通常的不均匀照射,对于这样形成的均匀性也不造成损害。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目的是提供适合对于管状薄膜内表面进行均匀的表面处理,也包括适合于实施像激光照射那样的光能照射或超声波和电磁波的波动能照射处理的管状薄膜内表面处理设备和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管状薄膜是氟树脂制管状薄膜,使含有可吸收紫外线的化合物和氟系表面活性剂的前处理液均匀的附着在内表面上之后,进行紫外激光照射以赋予粘附性和润湿性,得到无折痕的光滑均匀的内表面。或者,也可以对原来就含有紫外线吸收性物质的氟树脂制管状薄膜进行紫外激光照射、赋予粘附性和润湿性,从而得到无折痕的平滑均匀内表面管状薄膜。也可以在上述氟树脂中掺入导电性物质。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达到本专利技术的,本专利技术的管状薄膜内表面处理设备具有以下构成。亦即,该处理设备包括将被处理体管状薄膜保持在圆筒体的内表面上维持其圆筒形状的保持装置和对保持在圆筒体内表面上的管状薄膜的内表面实施表面处理,插入圆筒体内的处理装置。例如,保持装置包括对被处理体的管状薄膜吸引保持其上带有多孔的圆筒状的内筒;和在该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负压空间并与负压源连接和围绕内筒的外筒。保持装置也可以将被处理体的管状薄膜插入到保持圆筒体中之后,通过将空气等气体注入到管状薄膜的内侧,使管状薄膜在加压下贴紧在保持圆筒体的内表面上。另外,保持装置也可以将粘附性物质预先添加在保持圆筒体的内表面上,将管状薄膜插入保持圆筒体内之后,通过将空气等气体注入管状薄膜的内侧、加压,使管状薄膜由于粘附物质,即使在加压停止也保持在圆筒体的内壁面上贴紧。当然,也可以从保持圆筒体的外周侧进行吸引来代替加压。薄膜贴紧后就可以停止加压和吸引。再有,粘附性物质所具有的粘附性大小应当是在管的内表面处理期间为维持管的圆筒形状要有足够的粘附性,而在处理后又容易使之剥离。而且,作为保持装置,代替上述粘附性物质粘附性的,可以是基于保持圆筒体与管状薄膜之间作用的静电吸引力,使管状薄膜紧贴在保持圆筒体的内壁面上。使之带电的可以是保持圆筒体,也可以是管状薄膜。保持装置和处理装置在两者的相对关系中形成沿保持装置轴向的等速直线运动和绕其轴的等速旋转运动。亦即,保持装置和处理装置可以是某一方固定,另一方进行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也可以是一方进行直线运动,另一方进行旋转运动。而且,在两者的运动系统中的相对关系,如果是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都是等速运动,则两者都可能分别进行两方的运动。例如,如果将上述处理装置,在保持装置的圆筒体内表面上被保持的管状薄膜的全长上连续实施,则保持装置和处理装置两者构成的相对运动可以仅仅是绕保持装置轴的等速旋转运动。也即,在该种情况,可以省略两者中的相对等速直进运动。另外,与上述情况相反,如果处理装置在保持装置的圆筒体内表面上所保持的管状薄膜的全部内表面内周面的全周上连续实施,则保持装置和处理装置两者构成的相对运动,可以仅仅是保持装置沿轴向的等速直线运动。亦即,这时,可以省略两者中的相对等速旋转运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管状薄膜内表面处理设备包括以下装置即通过吸引被处理体的管状薄膜使其保持在上边的带有多孔的圆筒状的内筒和在该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负压空间并连接负压源和围绕内筒的外筒组成的吸引保持装置;驱动该吸引保持装置沿轴向作等速直线运动的第1驱动装置;驱动吸引保持装置绕轴作等速旋转运动的第2驱动装置;以及按照吸引保持装置的上述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对于被该吸引保持装置保持的上述管状薄膜的内表面实施表面处理的处理装置。上述处理装置也可以是供给处理液在管状薄膜的内表面上的供给装置。作为这种供给装置,除了用毛刷等直接接触管状薄膜的内表面进行涂敷的涂敷装置之外,还包括对该内表面不接触而是利用供给处理液的喷嘴等的喷涂装置或者使液滴滴落的滴下装置。管状薄膜是由含紫外线吸收物质的氟树脂制的,处理装置也可以是照射紫外激光的照射装置。或者,管状薄膜是由氟树脂制的,处理装置也可以是供给含有紫外线吸收化合物和氟系表面活性剂的前处理液的供给装置和进行紫外照射的照射装置,它包括能使光线反射弯转的光学装置,此光学装置能使沿圆筒体轴向导入的紫外激光反射弯转,从而使紫外激光朝向管状薄膜的内表面进行紫外激光照射。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管状薄膜的内表面处理方法具有如下特征。亦即,包括利用在保持筒和外筒之间的负压将氟树脂制被处理管状薄膜保持在有多孔的保持圆筒的内表面上的第1步骤;通过供给装置(8)向管状薄膜的内表面供给含有紫外线吸收化合物和氟系表面活性剂的前处理液,和使前处理液附着在管状薄膜的内表面上的第2步骤,此供给装置插入保持管状薄膜的保持圆筒中,供给装置和保持圆筒的相对关系是沿着保持圆筒的轴向作等速直线运动和/或绕其轴作等速旋转运动;使沿着保持圆筒轴向引导的紫外激光向着附着了前处理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通过向含有紫外线吸收物质的氟树脂制的管状薄膜照射紫外激光,而使其内表面具有粘附性和润湿性,而且该薄膜具有无折痕、平滑和均匀的内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口洋介,和田笃机,长濑智洋,平岛义郎,
申请(专利权)人:仓敷纺绩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