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三轮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9203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三轮车车架,包括左主管、右主管、上主管、前横管、后横管,发动机固定装置;左主管的一端和右主管的一端固接,左主管和右主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后横管固接;所述前横管两端分别与左主管和右主管固接;左主管和右主管固接的那端与上横管一端固接,上横管另一端与前横管固接;发动机固定架安装在左主管和右主管上且位于前横管和后横管之间。采用两级弹簧减震的方式将三轮车发动机的震动吸收,大幅提高了驾驶和乘坐三轮车的舒适性;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三轮车发动机的震动吸收,大幅提高了驾驶和乘坐三轮车的舒适性;在发动机固定装置下方设置挡板有效的保证了减震弹簧部位的减震效果,保护了设置在上方的发动机。

Shock absorbing tricycle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amping tricycle frame, including the left and right on the head, head, head front horizontal tubes and rear horizontal tubes, engine head fixing device; left and right end of the head e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and right of the head, head of the other end of the horizontal pip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of the front; horizontal pipe ends are respectively and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and right supervisor supervisor; left and right hea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head end and the horizontal pipe is fixed on the horizontal pip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horizontal pipe is fixedly connected; the engine fixing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head supervisor and is positioned between the front horizontal tube and horizontal tube. The two spring shock absorber way engine vibration absorption,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the driving and riding a tricycle comfort; the utility model is adopted to the engine vibration absorption,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the driving and riding a tricycle comfort; the engine fixing device is arranged below the baffle to ensure effective damping effect of damping spring parts the protection provided at the top of the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三轮车车架
本技术涉及三轮车领域,特别是一种减震三轮车车架。
技术介绍
三轮摩托车作为一种经济实用的交通运输工具,非常适应中国国情,在全国各地城乡广泛使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特别是低收入者的喜爱。目前的两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包括正三轮,偏三轮,农用三轮摩托车)上采用的前减震器,用两筒减震器和机械减震器结构,由于现在三轮摩托车的载荷增加,两筒减震器的承载力则未变,在使用时,由于载荷增加,前减震的承载力相对较小,使减震效果较差,减震长期在超载荷下使用,会缩短寿命,在三轮摩托车转弯时,还容易发生侧翻,引起安全事故。机械式减震器使用相对减少,其主要是不能适用现代摩托车高要求,而且前轮胎不断在加宽、装载加重,致使摩托车行驶起来不稳定,舒适性差,容易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减震三轮车车架,能够将发动机产生的震动吸收,减小三轮车的车体震动及其噪音。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左主管、右主管、上主管、前横管、后横管,发动机固定装置;所述左主管的一端和右主管的一端固接,左主管和右主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后横管固接;所述前横管两端分别与左主管和右主管固接;所述左主管和右主管固接的那端与上横管一端固接,上横管另一端与前横管固接;所述发动机固定架安装在左主管和右主管上且位于前横管和后横管之间。所述发动机固定装置包括前杆、后杆、左杆、右杆、减震弹簧;所述前杆和后杆均为凹形;所述凹形的变形弧度的直径不小于15cm;所述左杆和右杆的两端的下表面分别通过减震弹簧分别与前杆和后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前杆和后杆的两端上下表面分别通过减震弹簧分别与左主管和右主管连接,且前杆和后杆的凹槽均向上。进一步,所述前杆、后杆、左主管、右主管所围成的区域的底部设有将前杆、后杆、左杆、右杆保护的挡板。进一步,所述左主管和右主管安装有前杆与后杆的地方设有上下两块固定板;所述减震弹簧与前杆与后杆的端部设置在固定板之间;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减震弹簧以及前杆与后杆的端部只能上下位移的限位螺栓。进一步,所述左主管和右主管的放置货斗的区域的正方设有减震胶垫;所述胶垫半包裹左主管或右主管,且通过螺栓固定在左主管或主管上。进一步,所述上主管上表面设有座位支撑板,所述座位支撑板的横向端部与上主管之间设有至少一根支撑杆。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采用两级弹簧减震的方式将三轮车发动机的震动吸收,大幅提高了驾驶和乘坐三轮车的舒适性;在发动机固定装置下方设置挡板有效的保证了减震弹簧部位的减震效果,保护了设置在上方的发动机;加强了座位支撑板的强度。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左主管;2.右主管;3.上主管;4.前横管;5.后横管;6.发动机固定装置;61.前杆;62.后杆;63.左杆;64.右杆;65.减震弹簧;66.凹槽;7.挡板;8.固定板;9.限位螺栓;10.减震胶垫;11.座位支撑板;12.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下图1、图2所示,减震三轮车车架包括左主管1、右主管2、上主管3、前横管4、后横管5,发动机固定装置6;所述左主管1的一端和右主管2的一端固接,左主管1和右主管2的另一端分别与后横管5固接;所述前横管4两端分别与左主管1和右主管2固接;所述左主管1和右主管2固接的那端与上横管一端固接,上横管另一端与前横管4固接;所述发动机固定架安装在左主管1和右主管2上且位于前横管4和后横管5之间。采用通常的左主管1和右主管2作为常规车架的左右两根龙骨,降低了材料的使用量,且整体车架的强度不变。所述发动机固定装置6包括前杆61、后杆62、左杆63、右杆64、减震弹簧65;所述前杆61和后杆62均为凹形;所述凹形的变形弧度的直径不小于15cm;所述左杆63和右杆64的两端的下表面分别通过减震弹簧65分别与前杆61和后杆62的一端连接;所述前杆61和后杆62的两端上下表面分别通过减震弹簧65分别与左主管1和右主管2连接,且前杆61和后杆62的凹槽66均向上。通过在发动机固定装置6上下设置减震弹簧65与左主管1和右主管2连接,提高了减震效率,安装发动机的左杆63与右杆64与前杆61和后杆62之间又设置了减震弹簧65,进一步降低了发动机产生噪音。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如下图1、图2、图3所示,所述前杆61、后杆62、左主管1、右主管2所围成的区域的底部设有将前杆61、后杆62、左杆63、右杆64保护的挡板7。挡板7对减震部位进行保护,防止了其他杂物等进入减震部位影响减震效果而且也保护了发动机。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如下图1、图2、图3所示,所述左主管1和右主管2安装有前杆61与后杆62的地方设有上下两块固定板8;所述减震弹簧65与前杆61与后杆62的端部设置在固定板8之间;所述固定板8上设有减震弹簧65以及前杆61与后杆62的端部只能上下位移的限位螺栓9。保证了三轮车新车过程中发动机在三轮车内大幅度的移动影响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如下图1、图2所示,所述左主管1和右主管2的放置货斗的区域的正方设有减震胶垫10;所述胶垫半包裹左主管1或右主管2,且通过螺栓固定在左主管1或主管上。设置胶垫可以减低震动对货斗的影响,而且方便替换。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如下图1所示,所述上主管3上表面设有座位支撑板11,所述座位支撑板11的横向端部与上主管3之间设有至少一根支撑杆12。加强了座位板的安全性。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减震三轮车车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三轮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三轮车车架包括左主管、右主管、上主管、前横管、后横管,发动机固定装置;所述左主管的一端和右主管的一端固接,左主管和右主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后横管固接;所述前横管两端分别与左主管和右主管固接;所述左主管和右主管固接的那端与上横管一端固接,上横管另一端与前横管固接;所述发动机固定架安装在左主管和右主管上且位于前横管和后横管之间;所述发动机固定装置包括前杆、后杆、左杆、右杆、减震弹簧;所述前杆和后杆均为凹形;所述凹形的变形弧度的直径不小于15cm;所述左杆和右杆的两端的下表面分别通过减震弹簧分别与前杆和后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前杆和后杆的两端上下表面分别通过减震弹簧分别与左主管和右主管连接,且前杆和后杆的凹槽均向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三轮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三轮车车架包括左主管、右主管、上主管、前横管、后横管,发动机固定装置;所述左主管的一端和右主管的一端固接,左主管和右主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后横管固接;所述前横管两端分别与左主管和右主管固接;所述左主管和右主管固接的那端与上横管一端固接,上横管另一端与前横管固接;所述发动机固定架安装在左主管和右主管上且位于前横管和后横管之间;所述发动机固定装置包括前杆、后杆、左杆、右杆、减震弹簧;所述前杆和后杆均为凹形;所述凹形的变形弧度的直径不小于15cm;所述左杆和右杆的两端的下表面分别通过减震弹簧分别与前杆和后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前杆和后杆的两端上下表面分别通过减震弹簧分别与左主管和右主管连接,且前杆和后杆的凹槽均向上。2.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忠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神风长劲车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