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六类电缆导体的生产工艺及其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65673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3 13:35
一种五、六类电缆导体的生产工艺及其产品,极大的缩短了生产周期,相比传统工艺的两次绞合,该工艺直接省去了最费工、费时的束线工序,通过长期实践,该工艺已成熟运用,其高效的生产工艺,可提高生产效率,且电缆导体规格越大节约时间越多。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生产工艺制作的导体,导体电阻和外径更小,外观光滑、结构紧密,节约工序,节省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去除传统工艺中的束线工序,对于五、六类电缆导体生产时绞合单元束线工序效率最低,该工艺取消了该工序,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生产一条电缆的时间仅相当于原来一根绞合单元的束线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五、六类电缆导体的生产工艺及其产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五、六类电缆导体的生产工艺及其产品。
技术介绍
:五、六类电缆导体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弯曲性能被应用于各种移动的交直流电气设备,其内部导体主要是五、六类导体。因其导体根数较多,不能够一次绞合完成,传统工艺中所有大于等于6平方的较大截面电缆的制造均需通过束成小于6平方的股线后二次复绞而成,生产效率较低;另外,二次复绞导体较易损伤,造成绝缘击穿形成质量隐患,最终产品的外径较二类导体外径偏大,浪费原材料;再者,因为是二次复绞,导体间存有间隙,不能紧密接触成为一体,致使与同等规格的二类导体电缆相比电阻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五、六类电缆导体的生产工艺及其产品,生产出来的电缆美观、外径小,电阻小,节约材料,产品质量稳定可靠,生产周期短,使生产出来的五、六类导体电缆即具备了柔软便于施工的特性,同时又具备了二类导体电缆的结构紧实,大大提高了电缆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电缆的生产质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五、六类电缆导体的生产工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五、六类电缆导体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束线单元:根据需要生产的电缆导体截面,计算出电缆导体需要的单丝根数,根据GB/T3956‑2008标准分配束线单元所含的单丝根数;(2)、拉丝:根据GB/T3956‑2008标准及计划段长,确认拉丝长度,并通过编码器计米系统精确控制所需束线单元长度,用拉丝机将束线单元拉制成需要的长度后得到拉长后的束线单元;(3)、上盘:将步骤(2)得到的拉长后的束线单元根据预先制定的工艺要求用于设备各段,用正规结构排列方式计算电缆导体理论外径,根据理论计算值确定制造电缆导体所需要使用的设备,并根据设备选择合适的模具,即第一节绞笼直束单元直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六类电缆导体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束线单元:根据需要生产的电缆导体截面,计算出电缆导体需要的单丝根数,根据GB/T3956-2008标准分配束线单元所含的单丝根数;(2)、拉丝:根据GB/T3956-2008标准及计划段长,确认拉丝长度,并通过编码器计米系统精确控制所需束线单元长度,用拉丝机将束线单元拉制成需要的长度后得到拉长后的束线单元;(3)、上盘:将步骤(2)得到的拉长后的束线单元根据预先制定的工艺要求用于设备各段,用正规结构排列方式计算电缆导体理论外径,根据理论计算值确定制造电缆导体所需要使用的设备,并根据设备选择合适的模具,即第一节绞笼直束单元直接引至绞合模具处;将第一节绞笼直束单元按照工艺设定绞合节距,通过牵引绳及牵引运动将第一节绞合导体引至第二绞合模具处,将第二节绞笼直束单元引至绞合模具,根据工艺设置绞合节距,与第一节绞笼反向旋转,如需使用第三节绞笼,则按照第一节绞笼设置,如需使用第四节绞笼,则按照第二节绞笼设置,依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衍光高宪武胥如灿孙庆伦张继翔王雷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阳谷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