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机壳及板件接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6350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3 07:25
一种服务器机壳及板件接合结构。该服务器机壳包括具有第一及第二板盖的主框体及包括第一及第二侧板的板件接合结构;第一及第二侧板分别自第一及第二板盖延伸且分别具有第一及第二开口结构与第一及第二铆合结构,第一开口结构的第一外周缘大于第一内周缘且第一限位面延伸于其间,第二开口结构的第二外周缘小于第二内周缘且第二限位面延伸于其间;第一及第二铆合结构分别具有第三及第四限位面,当第二铆合结构与第二开口结构进行凹凸配合且第二与第四限位面抵靠时,使得第一铆合结构受压至与第一开口结构进行凹凸配合且第一与第三限位面抵靠而将第一侧板接合于第二侧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提升服务器机壳的内部空间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服务器机壳及板件接合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服务器机壳及板件接合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将第二侧板的铆合结构铆接在第一侧板的开口结构中以使第一侧板接合于第二侧板的服务器机壳及板件接合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服务器机壳通常利用上下板盖的侧板的固接来形成位于两侧的侧板结构,其常见板件固接设计将两片侧板的板缘叠合铆接来完成两片侧板之间的固定。然而,在此设计中,由于上述叠合铆接的板缘会额外占用到部分容置空间,因此会导致服务器机壳原本就有限的容置空间无法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限缩了服务器机壳的容置空间所能安装的磁盘驱动器数量并且造成空间浪费问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服务器机壳及板件接合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将第二侧板的铆合结构铆接在第一侧板的开口结构中以使第一侧板接合于第二侧板的服务器机壳及其板件接合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服务器机壳,该服务器机壳包括:一主框体,该主框体具有一第一板盖以及一第二板盖;以及至少一板件接合结构,该至少一板件接合结构包括:一第一侧板,该第一侧板自该第一板盖延伸形成且具有朝该第二板盖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开口结构以及一第二开口结构,该第一开口结构具有位于该第一侧板的一外表面上的一第一外周缘以及位于该第一侧板的一内表面上的一第一内周缘,该第一外周缘大于该第一内周缘,至少一第一限位面从该第一外周缘延伸至该第一内周缘,该第二开口结构具有位于该第一侧板的该外表面上的一第二外周缘以及位于该第一侧板的该内表面上的一第二内周缘,该第二外周缘小于该第二内周缘,至少一第二限位面从该第二外周缘延伸至该第二内周缘;以及一第二侧板,该第二侧板自该第二板盖延伸形成且具有朝该第一板盖延伸形成的一第一铆合结构以及一第二铆合结构,该第一铆合结构具有与该至少一第一限位面形状配合的一第三限位面,该第二铆合结构具有与该至少一第二限位面形状配合的一第四限位面,当该第二铆合结构与该第二开口结构进行凹凸配合且该至少一第二限位面抵靠该第四限位面时,使得该第一铆合结构受压至与该第一开口结构进行凹凸配合且该至少一第一限位面抵靠该第三限位面,以将该第一侧板接合于该第二侧板。根据一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服务器机壳包含一主框体以及一板件接合结构。该主框体具有一第一板盖以及一第二板盖。该至少一板件接合结构包含一第一侧板以及一第二侧板。该第一侧板自该第一板盖延伸形成且具有朝该第二板盖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开口结构以及一第二开口结构,该第一开口结构具有位于该第一侧板的一外表面上的一第一外周缘以及位于该第一侧板的一内表面上的一第一内周缘,该第一外周缘大于该第一内周缘,至少一第一限位面从该第一外周缘延伸至该第一内周缘,该第二开口结构具有位于该第一侧板的该外表面上的一第二外周缘以及位于该第一侧板的该内表面上的一第二内周缘,该第二外周缘小于该第二内周缘,至少一第二限位面从该第二外周缘延伸至该第二内周缘。该第二侧板自该第二板盖延伸形成且具有朝该第一板盖延伸形成的一第一铆合结构以及一第二铆合结构,该第一铆合结构具有与该至少一第一限位面形状配合的一第三限位面,该第二铆合结构具有与该至少一第二限位面形状配合的一第四限位面,当该第二铆合结构与该第二开口结构进行凹凸配合且该至少一第二限位面抵靠该第四限位面时,使得该第一铆合结构受压至与该第一开口结构进行凹凸配合且该至少一第一限位面抵靠该第三限位面,以将该第一侧板接合于该第二侧板。根据另一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板件接合结构用来形成一服务器机壳的一侧板结构,该板件接合结构包括:一第一侧板以及一第二侧板;该第一侧板具有一第一开口结构以及一第二开口结构,该第一开口结构具有位于该第一侧板的一外表面上的一第一外周缘以及位于该第一侧板的一内表面上的一第一内周缘,该第一外周缘大于该第一内周缘,至少一第一限位面从该第一外周缘延伸至该第一内周缘,该第二开口结构具有位于该第一侧板的该外表面上的一第二外周缘以及位于该第一侧板的该内表面上的一第二内周缘,该第二外周缘小于该第二内周缘,至少一第二限位面从该第二外周缘延伸至该第二内周缘;该第二侧板具有一第一铆合结构以及一第二铆合结构,该第一铆合结构具有与该至少一第一限位面形状配合的一第三限位面,该第二铆合结构具有与该至少一第二限位面形状配合的一第四限位面,当该第二铆合结构与该第二开口结构进行凹凸配合且该至少一第二限位面抵靠该第四限位面时,使得该第一铆合结构受压至与该第一开口结构进行凹凸配合且该至少一第一限位面抵靠该第三限位面,以将该第一侧板接合于该第二侧板以形成该侧板结构。综上所述,由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板件接合结构采用铆合结构铆接在开口结构中的设计,以取代先前技术将两片侧板的板缘叠合铆接以接合两片侧板的设计,而不需额外占用到服务器机壳内部容置空间,因此本专利技术就可以针对服务器机壳内部容置空间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藉以增加了服务器机壳的容置空间所能安装的磁盘驱动器数量,从而有效地提升服务器机壳的内部空间使用效率。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实施方式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服务器机壳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第一侧板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的第二侧板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3的第一铆合结构以及第二铆合结构分别与第一开口结构以及第二开口结构进行凹凸配合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4的第一铆合结构与第一开口结构进行凹凸配合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板件接合结构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板件接合结构的部分放大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服务器机壳11磁盘驱动器12主框体14、14'、14"板件接合结构16第一板盖18第二板盖19外表面20、20'、20"第一侧板21内表面22、22'、22"第二侧板24第一开口结构26、26'第二开口结构28第一外周缘29第一限位面30第一内周缘32第二外周缘33第二限位面34第二内周缘36第一铆合结构38、38'第二铆合结构37第三限位面39第四限位面40、40'第三开口结构42第三外周缘43第五限位面44第三内周缘46、46'第三铆合结构47第六限位面48溢料槽θ弯折角度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其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一服务器机壳10的部分立体示意图,服务器机壳10可用来容置多个磁盘驱动器11(如2.5英寸硬盘)以用来进行服务器数据的传输与储存处理,如图1所示,服务器机壳10包含一主框体12以及至少一板件接合结构14(在图1中显示一个,但不受此限),主框体12具有一第一板盖16以及一第二板盖18,主框体12可采用一般常见的服务器机壳框体设计(例如由上下板盖与两侧板结构所组成的框体设计),其相关描述已公开在先前技术中,故在此不再赘述。板件接合结构14用来连接第一板盖16以及第二板盖18以形成服务器机壳10的侧板结构,板件接合结构14包含一第一侧板20以及一第二侧板22。以下仅针对板件接合结构14的结构设计进行详细的描述,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图2为图1的第一侧板20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的第二侧板22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第一侧板20自第一板盖16延伸形成且具有朝第二板盖18延伸形成的一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服务器机壳及板件接合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服务器机壳,该服务器机壳包括:一主框体,该主框体具有一第一板盖以及一第二板盖;以及至少一板件接合结构,该至少一板件接合结构包括:一第一侧板,该第一侧板自该第一板盖延伸形成且具有朝该第二板盖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开口结构以及一第二开口结构,该第一开口结构具有位于该第一侧板的一外表面上的一第一外周缘以及位于该第一侧板的一内表面上的一第一内周缘,该第一外周缘大于该第一内周缘,至少一第一限位面从该第一外周缘延伸至该第一内周缘,该第二开口结构具有位于该第一侧板的该外表面上的一第二外周缘以及位于该第一侧板的该内表面上的一第二内周缘,该第二外周缘小于该第二内周缘,至少一第二限位面从该第二外周缘延伸至该第二内周缘;以及一第二侧板,该第二侧板自该第二板盖延伸形成且具有朝该第一板盖延伸形成的一第一铆合结构以及一第二铆合结构,该第一铆合结构具有与该至少一第一限位面形状配合的一第三限位面,该第二铆合结构具有与该至少一第二限位面形状配合的一第四限位面,当该第二铆合结构与该第二开口结构进行凹凸配合且该至少一第二限位面抵靠该第四限位面时,使得该第一铆合结构受压至与该第一开口结构进行凹凸配合且该至少一第一限位面抵靠该第三限位面,以将该第一侧板接合于该第二侧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服务器机壳,该服务器机壳包括:一主框体,该主框体具有一第一板盖以及一第二板盖;以及至少一板件接合结构,该至少一板件接合结构包括:一第一侧板,该第一侧板自该第一板盖延伸形成且具有朝该第二板盖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开口结构以及一第二开口结构,该第一开口结构具有位于该第一侧板的一外表面上的一第一外周缘以及位于该第一侧板的一内表面上的一第一内周缘,该第一外周缘大于该第一内周缘,至少一第一限位面从该第一外周缘延伸至该第一内周缘,该第二开口结构具有位于该第一侧板的该外表面上的一第二外周缘以及位于该第一侧板的该内表面上的一第二内周缘,该第二外周缘小于该第二内周缘,至少一第二限位面从该第二外周缘延伸至该第二内周缘;以及一第二侧板,该第二侧板自该第二板盖延伸形成且具有朝该第一板盖延伸形成的一第一铆合结构以及一第二铆合结构,该第一铆合结构具有与该至少一第一限位面形状配合的一第三限位面,该第二铆合结构具有与该至少一第二限位面形状配合的一第四限位面,当该第二铆合结构与该第二开口结构进行凹凸配合且该至少一第二限位面抵靠该第四限位面时,使得该第一铆合结构受压至与该第一开口结构进行凹凸配合且该至少一第一限位面抵靠该第三限位面,以将该第一侧板接合于该第二侧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机壳,其中该至少一第一限位面与该至少一第二限位面相互对称,该第三限位面与该第四限位面相互对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机壳,其中该第一开口结构以及该第二开口结构均为一中空T型结构,该第一铆合结构以及该第二铆合结构均为一T型柱。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机壳,其中该第一开口结构为一中空T型结构,该第二开口结构为一中空直条型结构,该第一铆合结构为一T型柱,该第二铆合结构为一直条柱。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机壳,其中至少一溢料槽形成于该至少一第一限位面或该第三限位面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机壳,其中该第二铆合结构与该第二侧板共平面,该第一铆合结构与该第二侧板相对向外地夹一弯折角度。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机壳,其中该第一外周缘的一面积大于该第一内周缘的一面积,该第二外周缘的一面积小于该第二内周缘的一面积。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机壳,其中当该第二铆合结构与该第二开口结构进行凹凸配合且该至少一第二限位面抵靠该第四限位面以使该第二铆合结构与该第一侧板共平面时,使得该第一铆合结构受压至与该第一开口结构进行凹凸配合且该至少一第一限位面抵靠该第三限位面,以使该第一铆合结构与该第一侧板共平面。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机壳,其中该第一侧板还延伸形成有一第三开口结构,该第一开口结构位于该第二开口结构与该第三开口结构之间,该第三开口结构具有位于该第一侧板的该外表面上的一第三外周缘以及位于该第一侧板的该内表面上的一第三内周缘,该第三外周缘小于该第三内周缘,至少一第五限位面从该第三外周缘延伸至该第三内周缘,该第二侧板还延伸形成有一第三铆合结构,该第三铆合结构具有与该至少一第五限位面形状配合的一第六限位面,该第三铆合结构与该第三开口结构进行凹凸配合且该至少一第五限位面抵靠该第六限位面,以与该第一铆合结构以及该第二铆合结构共同将该第一侧板接合于该第二侧板。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务器机壳,其中该第一铆合结构与该第二侧板相对向外地夹一弯折角度,该第二铆合结构以及该第三铆合结构与该第二侧板共平面。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机壳,其中该第一侧板还延伸形成有一第三开口结构,该第二开口结构位于该第一开口结构与该第三开口结构之间,该第三开口结构具有位于该第一侧板的该外表面上的一第三外周缘以及位于该第一侧板的该内表面上的一第三内周缘,该第三外周缘大于该第三内周缘,至少一第五限位面从该第三外周缘延伸形成至该第三内周缘,该第二侧板延伸形成有一第三铆合结构,该第三铆合结构具有与该至少一第五限位面形状配合的一第六限位面,该第三铆合结构与该第三开口结构进行凹凸配合且该至少一第五限位面抵靠该第六限位面,以与该第一铆合结构以及该第二铆合结构共同将该第一侧板接合于该第二侧板。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服务器机壳,其中该第一铆合结构以及该第三铆合结构与该第二侧板共平面,该第二铆合结构与该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志鹏毛忠辉何子维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