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窑炉风管的组装式双层闸板调节风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窑炉调节风阀的
,尤其是指一种适用于窑炉风管的组装式双层闸板调节风阀。
技术介绍
目前,轨道窑设计的产量越来越大,随之窑炉越来越长,以及相对应的风管管径也越大,从而对于手动控制分量的闸板的要求也越高。传统大管径闸板风阀采用的是半闸板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仅操作不方便,而且占用超空间大,预热变形大、容易发生卡死的情况,同时,传统闸板风阀的密封效果差,导致热风泄露严重、耗能较多、进而影响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密封性能佳、不易热变形的适用于窑炉风管的组装式双层闸板调节风阀。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适用于窑炉风管的组装式双层闸板调节风阀,包括有阀体、封口板、前闸板芯、后闸板芯和两根拉杆,其中,所述阀体正面开有与窑炉风管管口相配合的进风孔;所述阀体围边采用槽钢结构;所述封口板覆盖于阀体一侧且与阀体内部形成有密封腔,所述前闸板芯和后闸板芯平行设置于密封腔内且进风孔的进风方向均与前闸板芯和后闸板芯相垂直,其中,所述前闸板芯和后闸板芯分别沿密封腔腔体方向相移动以调节与进风孔之间的遮挡率;所述前闸板芯与后闸板芯的相对面上分别成型有两组第一限位部和一组第二限位部,其中,所述第二限位部介于两组第一限位部之间,且调节所述第二限位部与两组第一限位部之间的位置以使第二限位部分别与两组第一限位部相接触密封;所述前闸板芯一端和后闸板芯一端均成型有朝封口板方向延伸且贯穿封口板的连接杆组,每根所述拉杆与一组连接杆组端部相配合连接。进一步,所述连接杆组包括有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窑炉风管的组装式双层闸板调节风阀,包括有阀体(1)、封口板(2)、前闸板芯(3)、后闸板芯(4)和两根拉杆(5),其中,所述阀体(1)正面开有与窑炉风管管口相配合的进风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围边采用槽钢结构;所述封口板(2)覆盖于阀体(1)一侧且与阀体(1)内部形成有密封腔,所述前闸板芯(3)和后闸板芯(4)平行设置于密封腔内且进风孔(11)的进风方向均与前闸板芯(3)和后闸板芯(4)相垂直,其中,所述前闸板芯(3)和后闸板芯(4)分别沿密封腔腔体方向相移动以调节与进风孔(11)之间的遮挡率;所述前闸板芯(3)与后闸板芯(4)的相对面上分别成型有两组第一限位部(31)和一组第二限位部(42),其中,所述第二限位部(42)介于两组第一限位部(31)之间,且调节所述第二限位部(42)与两组第一限位部(31)之间的位置以使第二限位部(42)分别与两组第一限位部(31)相接触密封;所述前闸板芯(3)一端和后闸板芯(4)一端均成型有朝封口板(2)方向延伸且贯穿封口板(2)的连接杆组,每根所述拉杆(5)与一组连接杆组端部相配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窑炉风管的组装式双层闸板调节风阀,包括有阀体(1)、封口板(2)、前闸板芯(3)、后闸板芯(4)和两根拉杆(5),其中,所述阀体(1)正面开有与窑炉风管管口相配合的进风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围边采用槽钢结构;所述封口板(2)覆盖于阀体(1)一侧且与阀体(1)内部形成有密封腔,所述前闸板芯(3)和后闸板芯(4)平行设置于密封腔内且进风孔(11)的进风方向均与前闸板芯(3)和后闸板芯(4)相垂直,其中,所述前闸板芯(3)和后闸板芯(4)分别沿密封腔腔体方向相移动以调节与进风孔(11)之间的遮挡率;所述前闸板芯(3)与后闸板芯(4)的相对面上分别成型有两组第一限位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映山,孔小花,陈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窑窑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