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列N排外驱套筒轮形车轮式组合平面无人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5916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性能可靠、新能源供电、成本较低的、单位面积内同层数成倍增加停车位自动存取车辆的二列N排外驱套筒轮形车轮式平面移动类立体车库。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把大容量二列N排外驱套筒轮形车轮式车库与现有的平面移动类立体车库组合在一块实现高度方向多层停车、纵向方向深度停车实现三个方向停车,同时四个智能搬运车可以存取库内任何一辆车并同时存取车2人次或四人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列N排外驱套筒轮形车轮式组合平面无人车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式停车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平面式机械式停车设备。
技术介绍
传统自走式平面停车场车位布置方案为2+1方案,即每两排固定车位中间必须要设置一条中间车道供汽车通行使用,不能作为车位使用而作为车位公摊面积,一个地面自走式车位包含中间通道、连接通道及出入口公摊面积11.25平米加上自身标准车位面积13.75平米总共为25平米,一个地下车库车位公摊面积包括中间通道、连接通道、立柱、面积一般为29.5平米左右,再加进出口坡道总面积约为40平米,而汽车自身投影面积一般不足10平米,所以土地利用率地面平面停车场只有40%,地下车库只有25%。在停车场停车引入用停车设备后,例如德国的RAY自动泊车系统采用单独的单个机器人叉车搬运汽车能够将传统的自走式车库的车位布置方案2+1改进为最多每六排活动车位共用一条车道的车位布置方案6+1方案,但由于必须保留至少一条宽度大于通道的连接横向通道,土地利用率实际大约在50%左右,提高了10-15%左右,但是并没有做到停车区域面积利用到极致,只是实现了无人自动泊车,减少了停车场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雾霾源。这种增加车位方案比自走式车位布置方案在停车数量上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存在如下不足,每个机器人成本高昂,存取车时间耗时太长,周转效率不高,安全性略差。举例说要取六排车位中间的某辆车子非常费时,某一台机器人需要依次将外边的两排的两辆汽车预先倒腾到通道上的某一处暂存,该通道节点就被被暂存的汽车堵塞,机器人需要搬运两次,然后再将所需要取走的车子搬运到出入口后返回原处,再进行两次搬运,把通道节点上的两辆车子依次摆到原位,另外机器人需要对准车轮扫描、进入正确位置夹持车子、行走搬运也是非常费时,每存取一辆车耗时很长,所以这套系统需要和航班数据联网,提前知晓每个取车旅客的车辆信息,提前将车子送到出入口,使用的前提是提车需要提前半个小时通知车库,如果没有提前通知,对不起,只有等大约半个小时才能取走车。这个自动泊车系统车库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机场使用,设计有270多个个车位,设计有10个出入口,也就是说如果同时来11个人取车,第十一个人就是提前通知了RAY系统取车,也得等半个小时后才能取车,还有一个隐藏的严重问题由于机器人失控,搬运机器人会碰坏其他车辆,因此造成安全性严重不足。美国的魔方机器人存取车系统与此类似,只是存取车机器人比德国的叉车小,这里就不在赘述。不过上述两家公司平面机器人已经从某个角度证明了一条平面机械设备不能增加车位的技术偏见是不对的,如果有一种设备能够实现无车道布置车位的话,增加车位将是个革命性的。在传统的平面停车场停车技术中,每两排车位中间必须设置一条车道即2+1方案,平面停车场又是闭合的场所,所以还需要连接通道让汽车在停车场内形成一个循环以方便司机寻找车位,现在地面停车场每个车位占地面积一般为25平米/个,特别是地下车库还需要从地面下到地下的汽车坡道以及柱网占的面积,地下车库38-42平米/个,大家都知道每辆汽车的地面投影面积一般不超过10平米。可见汽车停车场土地利用率地面不超过40%,地下不超过25%,传统停车方式土地浪费很高,还有我国按照传统停车方式的地下车库车位每年产量近1000万个,也就是建设了近400平方千米地下车库,地下车库土建投资总额超过20000亿人民币,如果是地下多层车库,投资额还会增加20%以上,土地利用率很低和投资浪费巨大。如果能够实现地下车库20平米停放一辆车,那么投资节省将达到10000亿以上,经济效果显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地下车库汽车在车库内行驶都是5KM/h怠速行驶,尾气排放异常严重,属于雾霾重要制造者,如果全国所有的地下车库都采用能够实现单个车位面积在20平米以内的机械车库,实现地下车库无人化,汽车不再排放尾气和PM2.5雾霾,可以有效改善我国空气质量,而且人们也不需要到尾气和雾霾严重的对身体健康影响极大的地下车库内去,另外一个原因地下车库由于监控死角多属于治安和刑事案件的高发点,因此地下车库采用机械车库有充足的理由。但是采用目前现有的机械式立体车库停车设备停车方式特别是半自动化停车设备后,车位布置方案还是采用2+1方案布置,在地下车库不但不能增加车位甚至还要减少车位。所以机械式立体车库很明显一个缺陷就是因为平面停车带来的利用率不高固有缺陷导致机械式立体车库造成空间停车密度也不高,这是从娘胎里带来的缺陷,所以现有的任何一种停车设备空间停车密度都不可能很高。当地下车库现在由于车辆数量大幅度增加,在有限的场地内和空间内如何大幅度增加停车密度成为一个停车科技研究发展方向。此外,本专利技术还纠正了现在停车设备技术的一个偏见,认为平面型停车设备增加车位情况不多见,必须多层才能增加较多的车位。这是因为按照传统车位布置方案2+1方案采用现有的譬如单层的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确实是不能增加多少车位的,其原因在于只能节省车库的连接通道,车位只能增加10%以内,肯定不可取,这也是这种技术偏见的来源。由于采用了传统的车位布置方案,这是遗传的毛病,所以现有的任何一种机械式立体车库都存在着这样的缺陷,不可能高效利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场地面积利用到极致的利用率最高的一种二列N排内驱球形车轮式组合平面无人车库,具有停车密度高、单库容量大、存取车时间短、安全性高、车库周转率高及成本降低约50%,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同时本专利技术还设计出一种“无缝导向行走轨道阴阳榫桥”车辆交换技术,现有的车辆交换技术核心专利掌握在意大利工业专利技术家和欧盟注册工程师乔万尼瓦利(GiovanniValli)专利技术的SILOMAT智能动态调节梳齿式交换技术,简称SILOMAT梳齿系统,值得提及的,在JB/T10474-2004《巷道堆垛类机械式停车设备》中,梳齿系统从各种搬运汽车的装置中被单独列项提及,足以证明它在实际应用中所起的作用。由于本专利技术独特的二列N排内驱球形车轮式车库提供的车位不但能在横移搬运车一边或者两边多达最少两排、最多高达八十排活动车位,而且通过“无缝导向行走轨道阴阳榫桥”大幅度简化车辆交换设备结构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停车用二列N排内驱球形车轮式组合平面无人车库,实现无通道停车,成倍增加单位面积内停车密度即停车率,单库容量大,同时设计出一种“无缝导向行走轨道阴阳榫桥”技术大幅度简化车辆交换设备结构技术,掌握车辆交换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多年专利技术壁垒,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二列N排外驱套筒轮形车轮式组合平面无人车库构成如下,所述车库包括二列N排外驱套筒轮形车轮式车库、横移搬运车、智能搬运车、二段式导轨,在横移搬运车行走轨道一边或者两边依次布置数个二列N排外驱套筒轮形车轮式车库,智能搬运车托载着汽车搭乘并跟随横移搬运车沿着横移搬运车轨道可以依次行走到每个二列N排外驱套筒轮形车轮式车库其中的某一列并保持智能搬运车中心线与二列N排外驱套筒轮形车轮式车库的平台小车中心线重合,通过“无缝导向行走轨道阴阳榫桥”在横移搬运车与平台小车之间的来回行走,把汽车从横移搬运车上搬运到平台小车上实现车辆交换,横移搬运车实现纵向搬运深度、二列N排外驱套筒轮形车轮式车库的平台小车活动车位实现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二列N排外驱套筒轮形车轮式组合平面无人车库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列N排外驱套筒轮形车轮式组合平面无人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库包括二列N排外驱套筒轮形车轮式车库 (51)、横移搬运车(52)、智能搬运车(53)、二段式导轨(54),在横移搬运车(52)行走轨道(55) 一边或者两边依次布置数个二列N排外驱套筒轮形车轮式车库 (51),智能搬运车(53)托载着汽车搭乘并跟随横移搬运车(52)沿着横移搬运车轨道(55)可以依次行走到每个二列N排外驱套筒轮形车轮式车库 (51)其中的某一列并保持智能搬运车(53)中心线与二列N排外驱套筒轮形车轮式车库 (51)的平台小车(56)中心线重合,通过“无缝导向行走轨道阴阳榫桥”在横移搬运车(52)与平台小车(56)之间的来回行走,把汽车从横移搬运车(52)上搬运到平台小车(56)上实现车辆交换,横移搬运车(52)实现纵向搬运深度、二列N排外驱套筒轮形车轮式车库 (51)的平台小车活动车位实现横向深度两个方向停车且每个智能搬运车(53)都可以快速存取二列N排外驱套筒轮形车轮式组合平面无人车库内的所有车辆以及指定的任意一辆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列N排外驱套筒轮形车轮式组合平面无人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库包括二列N排外驱套筒轮形车轮式车库(51)、横移搬运车(52)、智能搬运车(53)、二段式导轨(54),在横移搬运车(52)行走轨道(55)一边或者两边依次布置数个二列N排外驱套筒轮形车轮式车库(51),智能搬运车(53)托载着汽车搭乘并跟随横移搬运车(52)沿着横移搬运车轨道(55)可以依次行走到每个二列N排外驱套筒轮形车轮式车库(51)其中的某一列并保持智能搬运车(53)中心线与二列N排外驱套筒轮形车轮式车库(51)的平台小车(56)中心线重合,通过“无缝导向行走轨道阴阳榫桥”在横移搬运车(52)与平台小车(56)之间的来回行走,把汽车从横移搬运车(52)上搬运到平台小车(56)上实现车辆交换,横移搬运车(52)实现纵向搬运深度、二列N排外驱套筒轮形车轮式车库(51)的平台小车活动车位实现横向深度两个方向停车且每个智能搬运车(53)都可以快速存取二列N排外驱套筒轮形车轮式组合平面无人车库内的所有车辆以及指定的任意一辆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列N排外驱套筒轮形车轮式组合平面无人车库,其特征在于,“无缝导向行走轨道阴阳榫桥”包括横移搬运车(52)的活动体(1)、轨道阴榫端活动件(5)、二段式导轨阴榫端(6)与平台小车(56)上的轨道阳榫端(3)、二段式导轨阳榫端(4),彼此位置关系为高低关系,上为阳、下为阴,横移搬运车(52)在轨道(55)上行走到指定位置某列时上面的二段式导轨(54)的中心线延长线和平台小车(56)的二段式导轨(54)的中心线重合时候,横移搬运车(52)的二段式导轨阴榫端(6)与平台小车(56)的二段式导轨阳榫端(4)轨道阳榫端(3)左右齐平,二段式导轨阴榫端(6)上平面低于平台小车(56)的二段式导轨阳榫端(4)轨道阳榫端(3)下平面,二段式导轨阴榫端(6)下平面高于平台小车(56)的轨道的阳榫端(3),平台小车(56)的轨道的阳榫端(3)“搁”在横移搬运车(52)一端的滚动体(1)之上,随后横移搬运车(52)的轨道阴榫端活动件(5)可以被直线电机带动水平移动伸出与平台小车轨道阳榫端(3)左右齐平,高低齐平,共同搭建成“无缝导向行走轨道阴阳榫桥”,实现无缝“连接”,而且横移搬运车(52)与平台小车(56)在同一水平面错位行走不会发生阻碍,在横移搬运车(52)与平台小车(56)之间的“无缝导向行走轨道阴阳榫桥”正下方设置了一个安装在地面基座上的支撑机构(57)与横移搬运车(52)及平台小车(56)车身底部有较小间距,实现了智能搬运车(53)在横移搬运车(52)和平台小车(56)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帅石文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鹏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