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4617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铜板结构,包括铜板本体,所述铜板本体表面设有一层深度为1~2微米的氧化亚铜微蚀层,在氧化亚铜微蚀层外表面上设有一层有机金属转化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具有氧化亚铜微蚀层和有机金属转化膜的铜基板结构,其形成的氧化亚铜微蚀层粗糙度高,致密均匀,可提高与导热绝缘层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结合力;其形成的有机金属转化膜在层压过程中参与树脂固化的交联反应,进一步增强与导热绝缘层的结合力,提高铜基板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金属基覆铜板所用的金属基板
,尤其涉及一种铜板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金属基覆铜板一般包括金属基板,绝缘层和导电层。绝缘层一般采用高导热的环氧树脂胶膜,导电层一般为铜箔。金属基板一般采用铝板,因为其价格低、导热好。但随着汽车LED大灯等领域的开发使用,金属基覆铜板的散热要求越来越高,而常用5052铝板的导热系数只有140W/m·K,限制了整板导热性的提高。紫铜板的导热系数可以高达398W/m·K,因此,用铜板取代铝板来做金属基板提高整板导热性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但铜板与导热绝缘层的结合力以及结合后的可靠性问题是业界一直以来的难题,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在于铜板表面处理效果和铜板表面结构的改进。现有的铜板表面处理工艺主要有黑化、拉丝等方法,黑化工艺成本高、污染大,且铜面生成的氧化铜和氧化亚铜黑须较长且脆弱,与导热绝缘层压合后绝缘性较差,且容易分层;而拉丝工艺是用砂带在铜面拉出纵横交错的凹痕纹路,需要横竖两个方向进行处理,处理效率低,且拉丝深度不好控制,浅了不容易和绝缘层粘结,深了会降低绝缘性,另外拉丝后的铜板表面容易二次氧化,存放时间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合性好、可靠性高、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铜板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铜板结构,包括铜板本体,所述铜板本体表面设有一层深度为1~2微米的氧化亚铜微蚀层,在氧化亚铜微蚀层外表面上设有一层有机金属转化膜。作为优选:所述氧化亚铜微蚀层是通过H2SO4和H2O2微蚀处理形成的。作为优选:所述有机金属转化膜为0.1~0.2微米厚度的金属磷酸盐转化膜。所述有机金属转化膜是通过棕化剂棕化处理形成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具有氧化亚铜微蚀层和有机金属转化膜的铜基板结构,其形成的氧化亚铜微蚀层粗糙度高,致密均匀,可提高与导热绝缘层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结合力;其形成的有机金属转化膜在层压过程中参与树脂固化的交联反应,进一步增强与导热绝缘层的结合力,提高铜基板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铜板本体(1),氧化亚铜微蚀层(2),有机金属转化膜(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铜板结构的具体实施例,包括铜板本体1,所述铜板本体1表面设有一层深度为1~2微米的氧化亚铜微蚀层2,在氧化亚铜微蚀层2外表面上设有一层有机金属转化膜3。其中:所述氧化亚铜微蚀层2的深度为1~2微米,所述氧化亚铜微蚀层2是通过H2SO4和H2O2微蚀处理形成的。所述有机金属转化膜3为0.1~0.2微米厚度的金属磷酸盐转化膜。所述有机金属转化膜3是通过棕化剂棕化处理形成的。本技术中铜板结构的制造过程是:首先使用H2SO4清除铜板本体1铜面的氧化物及酸溶性异物,然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再使用碱性清洁剂清除铜面油脂类污垢,然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得到清洁的铜板本体1铜面。接着用将铜板本体1置于棕化液中,棕化液中的H2SO4和H2O2会咬蚀铜板本体1铜面得到粗糙的氧化亚铜微蚀层2,同时铜板本体1铜面与棕化剂反应形成一层厚度为0.1~0.2微米均匀一致的有机金属转化膜3。最后烘干,即完成铜板表面棕化工艺,后续是在处理完成的铜板表面铺上导热胶膜进行热压成型。本技术所提供的具有氧化亚铜微蚀层2和有机金属转化膜3的铜基板结构,其形成的氧化亚铜微蚀层2粗糙度高,致密均匀,可提高与导热绝缘层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结合力;其形成的有机金属转化膜3在层压过程中参与树脂固化的交联反应,进一步增强与导热绝缘层的结合力,提高铜基板的可靠性。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铜板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铜板结构,包括铜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板本体(1)表面设有一层深度为1~2微米的氧化亚铜微蚀层(2),在氧化亚铜微蚀层(2)外表面上设有一层有机金属转化膜(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板结构,包括铜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板本体(1)表面设有一层深度为1~2微米的氧化亚铜微蚀层(2),在氧化亚铜微蚀层(2)外表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寅森吴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