窜气回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41951 阅读:4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2 1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涉及一种窜气回流装置。该技术不使油气分离器大型化而提高其油气分离性能。窜气回流装置(1)包括设置在发动机(2)的一侧面侧的缸体(22)侧面上的油气分离器(6)、使油气分离器的窜气出口(622)与进气歧管(52)连通的连通部(64),以及PCV阀(65)。PCV阀安装在进气歧管上,连通部与PCV阀相连接。PCV阀在进气歧管上的安装位置位于:在将发动机安装于车辆上的状态下,比油气分离器的窜气出口更靠上方的位置处。

Gas channeling reflux device

The technique 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gas channeling reflux device. The technology does not increase th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oil and gas separator. Blowby gas reflux device (1) arranged in the engine cylinder (2) side of the oil and gas separator (22) on the side (6), the oil and gas separator gas outlet (622) and (52) the intake manifold with connected (64), and PCV (65) valve. The PCV valve is mounted on the intake manifold and the connecting portion is connected to the PCV valve. The installation position of the PCV valve on the intake manifold is located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air outlet of the oil separator, in the condition that the engine is mounted on th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窜气回流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涉及一种窜气回流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用发动机中进行如下动作,即:将从燃烧室泄漏到曲轴箱内的窜气用油气分离器进行油气分离后,使其回流至发动机的进气系统而再次燃烧。例如,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9-264275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将油气分离器设置在发动机的缸体侧面上,并且将曲轴箱强制通风(PositiveCrankcaseVentilation,PCV)阀直接安装在油气分离器的油气分离器盖上,该PCV阀构成为调节窜气回流量,该油气分离器盖是油气分离器的一部分。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以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等为目的而提高了发动机的几何压缩比的情况下,随着燃烧压力上升,从燃烧室泄漏到曲轴箱内的窜气的量就会增加。在此情况下,要增加窜气的回流量,就需要提高油气分离器的油气分离性能。如果要提高油气分离器的油气分离性能,可以考虑例如增加布置在油气分离器内的挡板的数量,或者增大油气分离器的油气分离空间的容积这样的方案。然而,前一个方案会使窜气的流通阻力上升,导致窜气的流量降低。前一个方案难以增加窜气的回流量。另一方面,就后一个方案而言,则难以确保在狭小的发动机室内有足以增大油气分离器的容积的空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不使油气分离器大型化而提高其油气分离性能。-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窜气回流装置包括:进气歧管,其安装在发动机的一侧面侧,而且构成为将进气引入燃烧室内;油气分离器,其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一侧面侧的缸体侧面上,而且构成为对窜气进行油气分离;连通部,其构成为将所述油气分离器的窜气出口与所述进气歧管连通;以及PCV阀,其构成为对经由所述连通部引入所述进气歧管内的所述窜气的流量进行调节。所述PCV阀安装在所述进气歧管上,所述连通部与所述PCV阀相连接,所述PCV阀在所述进气歧管上的安装位置位于:在将所述发动机安装于车辆上的状态下,比所述油气分离器的所述窜气出口更靠上方的位置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窜气回流装置的PCV阀安装在进气歧管上。这样一来,能够将PCV阀安装于油气分离器盖上的结构(如在上述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9-264275号公报中记载的结构一样)中的PCV阀的安装空间用作油气分离器的油气分离空间。即,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与所述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9-264275号公报中记载的油气分离器相比,即使油气分离器的大小相同,也能够将PCV阀的安装空间用作油气分离器的油气分离空间而扩大油气分离器的油气分离空间的容积。由此能够提高油气分离器的油气分离性能。此外,安装在进气歧管上的PCV阀的安装位置定位于比油气分离器的窜气出口更靠上方的位置。窜气在将油气分离器与进气歧管连通的连通部内流动的过程中,从窜气分离出的油雾会回流到位于相对位置较低的油气分离器侧。因为连通部内的空间作为油气分离空间发挥作用,所以油气分离器的油气分离空间的容积实质上扩大了,油气分离器的油气分离性能就进一步提高。其结果是,即使在该发动机是高压缩比发动机且窜气向曲轴箱的泄漏量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增加窜气的回流量,从而能够抑制油的劣化。也可以是这样的:所述PCV阀安装在所述进气歧管的稳压罐(surgetank)上,并且所述PCV阀构成为将所述窜气引入所述稳压罐内的进气流动方向的上游部。这样一来,能够将回流到进气系统内的窜气在稳压罐内与进气充分地混合。其结果是,在比稳压罐更靠下游的位置处,能够使经由每个气缸的独立通路引入到各个气缸内的窜气的浓度均匀。也可以是这样的:所述PCV阀是构成为利用控制信号调节该PCV阀的开度的电控式PCV阀。通过将PCV阀安装在进气歧管上,将窜气引入进气歧管内时的对PCV阀的开度变更的响应性提高。而且,将安装在进气歧管上的PCV阀设为电控式PCV阀,由此将窜气引入进气歧管内时的对调节PCV阀的开度的控制信号的响应性提高。这有利于以良好的响应性控制发动机空燃比,提高空燃比控制的精度。也可以是这样的:根据窜气中的燃料成分的浓度推定值,所述燃料成分的浓度推定值越高,则使所述电控式PCV阀的开度越大。这样一来,在需要对曲轴箱内进行换气时,能够使换气量增多。也可以是这样的:所述PCV阀布置在安装于所述发动机的侧部的所述进气歧管与所述发动机之间。这样一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进气歧管比PCV阀先承受撞击负荷。例如能够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进气歧管吸收撞击负荷,由此能够防止PCV阀发生破损。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包括窜气回流装置的发动机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应用了窜气回流装置的发动机的主视图。图3是示出已安装有PCV阀的进气歧管,以及经由连通部与进气歧管连通的油气分离器盖的图。图4是图3中的IV-IV线处的剖视图。-符号说明-1-窜气回流装置;2-发动机;22-缸体;28-燃烧室;52-进气歧管;521-稳压罐;6-油气分离器;622-窜气出口;64-连通部;65-PCV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窜气回流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说明为示例。图1示出包括窜气回流装置1的发动机系统10的结构。发动机系统10包括作为火花点火式内燃机的发动机2。发动机2以所谓的横置方式即曲轴朝向车宽方向的方式安装于汽车等车辆的前部的发动机室内,这里省略图示。发动机2的输出轴即曲轴21经由未图示的变速器连结在驱动轮上。通过将发动机2的输出传递给驱动轮来带动车辆行驶。如图2所示,发动机2包括缸体22和安装于缸体22上的气缸盖23。在缸体22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气缸24。在此示例中,发动机2具有四个气缸24。四个气缸24沿着在图2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排成一列。在缸体22的下侧设置有下缸体(lowercylinderblock)25。在下缸体25的下侧安装有用以贮存润滑油的油底壳29。曲轴21以可自如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缸体22与下缸体25之间。缸体22和下缸体25围成收纳曲轴21的曲轴箱26。曲轴21经由省略部分图示的连杆271连结到活塞27。活塞27插入各个气缸24内并能够往复运动。活塞27、气缸盖23以及气缸24围成燃烧室28。这里,该发动机2以提高热效率为目的构成为几何压缩比ε较高的结构(例如ε≥15)。如图1所示,在气缸盖23上,为每个气缸24形成有进气口231。进气口231与燃烧室28连通。在进气口231上设置有能隔开燃烧室28和进气口231的进气门31。进气门31由进气门传动机构32驱动。进气门31在规定的时刻开关进气口231。在气缸盖23上,还为每个气缸24形成有排气口232。排气口232与燃烧室28连通。在排气口232上设置有能隔开燃烧室28和排气口232的排气门33。排气门33由排气门传动机构34驱动。排气门33在规定的时刻开关排气口232。进气门传动机构32具有进气凸轮轴,排气门传动机构34具有排气凸轮轴,这里省略图示。这些凸轮轴经由公知的动力传动机构与曲轴21连结并由曲轴21驱动,这里省略图示。进气凸轮轴和排气凸轮轴分别与曲轴21的旋转连动地旋转。进气门传动机构32构成为能够改变进气门31的上升量和进气门31的开启持续时间。进气门传动机构32可采用各种公知结构。进气门传动机构32可采用例如利用油压来改变进气门31的上升量和进气门31的开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窜气回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窜气回流装置,该窜气回流装置包括:进气歧管,其安装在发动机的一侧面侧,而且构成为将进气引入燃烧室内;油气分离器,其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一侧面侧的缸体侧面上,而且构成为对窜气进行油气分离;连通部,其构成为将所述油气分离器的窜气出口与所述进气歧管连通;以及曲轴箱强制通风阀,其构成为对经由所述连通部引入所述进气歧管内的所述窜气的流量进行调节,所述窜气回流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箱强制通风阀安装在所述进气歧管上,所述连通部与所述曲轴箱强制通风阀相连接,所述曲轴箱强制通风阀在所述进气歧管上的安装位置位于:在将所述发动机安装于车辆上的状态下,比所述油气分离器的所述窜气出口更靠上方的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01 JP 2015-2350811.一种窜气回流装置,该窜气回流装置包括:进气歧管,其安装在发动机的一侧面侧,而且构成为将进气引入燃烧室内;油气分离器,其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一侧面侧的缸体侧面上,而且构成为对窜气进行油气分离;连通部,其构成为将所述油气分离器的窜气出口与所述进气歧管连通;以及曲轴箱强制通风阀,其构成为对经由所述连通部引入所述进气歧管内的所述窜气的流量进行调节,所述窜气回流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箱强制通风阀安装在所述进气歧管上,所述连通部与所述曲轴箱强制通风阀相连接,所述曲轴箱强制通风阀在所述进气歧管上的安装位置位于:在将所述发动机安装于车辆上的状态下,比所述油气分离器的所述窜气出口更靠上方的位置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窜气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箱强制通风阀安装在所述进气歧管的稳压罐上,并且所述曲轴箱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原尚志清水幸一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