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钛催化剂成分及其在烯烃聚合催化剂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6452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制备固体钛催化剂成分的方法,包括: (1)制备一种悬浮物,内含通过镁化合物与第一钛化合物进行接触,并使其上担载一种多元羧酸酯的方法制备的一种固体材料; (2)其中分离悬浮物中的固体材料; (3)在加热条件下使此固体材料与第二钛化合物进行接触; 其中分离第(2)步骤悬浮物中的固体材料,并把此固体材料提供给第(3)步时,要保持此固体材料温度在70~130℃的范围。(*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介绍
专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体钛催化剂成分和一种用这种成分制备的烯烃聚合催化剂。更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备一种固体钛催化剂成分的方法,用这样方法制备的催化剂成分制备的烯烃初聚合催化剂和烯烃聚合催化剂,以及一种使用这样的催化剂生产聚烯烃的方法。已有技术描述包括钛催化剂成分和有机铝化合物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已广泛应用于作为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人们早已知道,用固体载体上担载包括钛化合物的固体催化剂成分制备的催化剂,是具有高的聚合活性的。特别是,人们也都知道,用担载于固体卤化镁化合物上的钛化合物作为固体钛催化剂成分制备的钛催化剂,具有高的聚合活性,而且在它用于至少含3个碳原子的α-烯烃,如丙烯或1-丁烯聚合时,这种催化剂的立体定向聚烯烃收率也很高。固体钛催化剂成分,包含担载于固体卤化镁化合物上的钛化合物,是可以用使一种卤化镁化合物、一种钛化合物和一种电子给予体彼此相互接触的方法加以制备的。烯烃聚合过程中使用这种固体钛的催化剂成分是已知道的,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58-83006。按照已有技术,固体钛催化剂成分是利用一种镁化合物的烃溶液、一种自身为液体的钛化合物,如四氯化钛,和一种电子给予体来制备的。然后再用此固体钛催化剂的成分、一种有机金属催化剂成分及一种有机硅催化剂成分来制备烯烃聚合催化剂。已有技术在制备固体钛催化剂成分时,用的是诸如酸酐与多元羧酸酯或一种多元醇酯相结合的某种化合物,作为电子给予体。对于常温下为固体的镁化合物,如氯化镁,镁化合物的烃溶液,通常是用增溶剂溶解的方法,如果必要,在烃溶剂中来制备。优选增溶剂的实施例是一种醇,如2-乙基己醇。更具体地说,按照已有技术,固体钛化合物催化剂成分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有电子给予体的存在下,首先使镁化合物溶液与四氯化钛相互接触,形成含有所得固体材料的悬浮物;分离悬浮物中的固体材料;和再于加热条件下使此固体材料与四氯化钛接触。如上所述,使用由固体钛催化剂成分与有机金属催化剂成分和有机硅催化剂成分制备的催化剂进行烯烃聚合时,得到的聚烯烃收率高。特别是,对于至少有3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聚合,得到的高立体定向的聚烯烃收率高。此外,在得到的聚烯烃聚合物中,非常细的粉末量少,而且颗粒分布窄,堆积密度高。已知按照上述方法制备和含有固体钛催化剂成分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在许多方面,即在聚合活性、立体定向及所得聚合物颗粒性质方面,都具有好的性能,如前所述。但是,近年来,对用于制备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固体钛催化剂成分,要求减少其产生极细聚合物粉末的呼声很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具有高的烯烃聚合活性的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固体钛催化剂成分,特别是对用于至少含有3个碳原子的α-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使用这种催化剂所得到的聚烯烃不仅立体定向和堆积密度高、而且收率高及极细聚合物粉末少。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体钛催化剂成分、包含这种固体钛催化剂成分的烯烃初聚合催化剂和烯烃聚合催化剂,和一种使用这些催化剂进行烯烃聚合的方法。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备固体钛催化剂成分的方法,包括(1)制备一种悬浮物,内含一种通过镁化合物与第一钛化合物的接触生成的,其上担载有多元羧酸酯的固体材料;(2)分离悬浮物中的固体材料;(3)在加热条件下使此固体材料与第二钛化合物接触;其中在第(2)步骤分离悬浮物中的固体材料,并提供给第(3)步骤时,要保持此固体材料温度在70~130℃的范围。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包括(A)、用上述方法制备的此固体钛催化剂成分;(B)、一种有机金属化合物;及(C)、一种分子中具有Si-O-C键的硅烷化合物;本专利技术也提供一种烯烃初聚合催化剂,它是在包括有下述催化剂成分存在下,由一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烯烃聚合而制备的(A)、用上述方法制备的此固体钛催化剂成分;(B)、一种有机金属化合物;及任选(C)、一种分子中具有Si-O-C键硅烷化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有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烯烃的聚合方法,包括用于在有上述烯烃聚合催化剂存在下,聚合一种烯烃,或共聚合两种或多种烯烃。按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烯烃的聚合方法,包括下述烯烃聚合催化剂存在下,进行一种烯烃的聚合,或两种或多种烯烃的共聚合(A)、上述烯烃初聚合催化剂,和任选(B)、一种有机金属化合物;及/或(C)、一种分子中具有Si-O-C键的硅烷化合物。附图简述附图说明图1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固体钛催化剂成分的制备和烯烃的聚合步骤;及图2表示,安排制备本专利技术的固体钛催化剂成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实施方案描述首先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固体钛催化剂成分的制备。如图1所示,固体钛催化剂成分是按照下述的步骤制备的(1)制备一种悬浮物。内含通过镁化合物与第一钛化合物接触生成的、其上并担载有多元羧酸酯的固体材料;(2)分离悬浮物中的固体材料;(3)在加热条件下使此固体材料与第二钛化合物接触;其中分离第(2)步悬浮物中的固体材料,并提供给第(3)步骤时,要保持此固体材料温度在70~130℃的范围。步骤(1)-镁化合物优选地是,将镁化合物制成溶液,再与第一钛化合物进行接触。当镁化合物在溶剂中是可溶的时,此镁化合物就溶解在此溶剂中形成溶液。在镁化合物制备成溶液时,如格氏试剂,所得溶液即可原样使用。在镁化合物要用增溶剂溶解时,可以用增溶剂为溶剂将它溶解其中。这种镁化合物可以溶解在一种诸如有增溶剂存在的烃类溶剂中。但是,当所用镁化合物在常温下为固体和不溶解于包含有增溶剂的普通溶剂时,可以把此镁化合物分散在溶剂中,形成悬浮物,而这个悬浮物可以与第一钛化合物接触。用于本专利技术的镁化合物,可以具有或不具有还原能力。有还原能力的镁化合物包括有以下述通式表示的XnMgR2-n其中n为满足0≤n<2条件的数字;R是氢、或1~20个碳原子的烷基、芳基、或环烷基;在n=0时,两个R,可以是彼此相同或不同的;X为卤原子。有还原能力的镁化合物,可举列说明的有,二烷基镁,诸如二甲基镁、二乙基镁、二丙基镁、二丁基镁、二戊基镁、二己基镁、癸基镁、辛基丁基镁或乙基丁基镁;烷基镁卤化物,诸如,乙基氯化镁、丙基氯化镁、丁基氯化镁、己基氯化镁或戊基氯化镁;以及烷基烷氧基镁,诸如,丁基乙氧基镁、乙基丁氧基镁或辛基丁氧基镁。此外,烷基镁氢化物,如丁基氢化镁,是具有还原能力的镁化合物的另一实列。再有,对于无还原能力的镁化合物,可举列说明的有卤化镁如氯化镁、溴化镁、碘化镁或氟化镁;烷氧基卤化镁,如甲氧基氯化镁乙氧基氯化镁、异丙氧基氯化镁、丁氧基氯化镁或辛氧基氯化镁、芳氧基氯化镁,如苯氧基氯化镁或甲基苯氧基氯化镁;烷氧基镁,如乙氧基镁、异丙氧基镁、丁氧基镁、正辛氧镁或2-乙基己氧镁;芳氧基镁,如苯氧镁或二甲基苯氧镁;及羧酸镁,如月硅酸镁或硬脂酸镁。除上述之外,镁的氢化物也可用作镁化合物。金属镁也可用来替代镁化合物。无还原能力的镁化合物可以衍生于有还原能力的镁化合物,或可以在制备催化剂时加以制备。要从有还原能力的镁化合物制备无还原能力的镁化合物,例如,可以将有还原能力的镁化合物与下述化合物接触聚硅氧烷化合物、含卤素硅烷化合物、含卤素铝化合物、酯类、醇类、含卤素化合物或具有羟基基团的或分子中有活性碳-氧键的化合物。镁化合物,不论是否有无还原能力,可以是与有机金属化合物呈络合物形式,如与此后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冈护古城真一屋敷恒雄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