厢式挂车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44748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6 2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厢式挂车连接装置,包括下夹持组件、固定于所述下夹持组件上的上夹持组件以及连接固定所述下夹持组件与上夹持组件的紧固组件,所述下夹持组件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并呈轴对称的两第一压板件,所述上夹持组件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并呈轴对称的两第二压板件以及嵌设于两第二压板件之间的垫设件,所述下夹持组件设有下夹持腔,所述下夹持腔的两端为呈轴对称的两L形槽,所述上夹持组件设有上夹持腔,所述上夹持腔的两端为呈轴对称的两倒L形槽,所述第一压板件与第二压板件相互垂直。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便,重量轻,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厢式挂车连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厢式挂车的厢体与车架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厢式挂车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较大容积的厢式半挂车一般采用较高强度的厢体和骨架车搭配4个角锁进行整车装配,市场上大多数的钢制厢式半挂车多数采用此结构,或采用普通强度的厢体和骨架车搭配6个角锁进行装配。配备4个角锁的厢式半挂车一般存在强度浪费,整车较重,配备6个角锁的厢式半挂车中间部位结构复杂。该角锁至少包括一固定于车架大梁腹板上的座板,垂直固定于座板上且相互平行的两支撑件,一端抵接座板,另一端抵接支撑件的两斜撑型材,连接两支撑件另一端的端板,以及固定于支撑件和端板上的锁固结构等。由此,相关技术中的厢体与骨架车搭配方式均存在重量大、成本较高、结构复杂的不足。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厢式挂车连接装置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满足强度要求下重量更轻、成本更低、结构更为简便的厢式挂车连接装置。本专利技术一种厢式挂车连接装置,包括下夹持组件、固定于所述下夹持组件上的上夹持组件以及连接固定所述下夹持组件与上夹持组件的若干紧固组件,所述下夹持组件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并呈轴对称的两第一压板件,所述上夹持组件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并呈轴对称的两第二压板件以及嵌设于两所述第二压板件之间的垫设件,所述下夹持组件设有下夹持腔,所述下夹持腔呈T字型,所述上夹持组件设有上夹持腔,所述上夹持腔呈倒T字型,所述第一压板件与第二压板件相互垂直,所述下夹持腔与上夹持腔相互垂直。优选的,所述紧固组件为螺栓组件,所述下夹持组件和上夹持组件通过螺栓方式连接固定,所述紧固组件包括防松螺母。优选的,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弹簧垫圈。优选的,所述垫设件为橡胶垫。优选的,所述第一压板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压板件的厚度。优选的,所述第一压板件和第二压板件的横截面均呈L形的铝合金型材。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简便的结构,在厢体横梁和车架纵梁之间形成巧妙的连接,既达到了固定的目的,又形成了有效的缓冲带,并大大降低了连接装置的重量,有效地降低了整车成本。应用本申请的厢式挂车连接装置后,较之配备相关技术中的角锁装置,减重40KG以上,且本申请的厢式挂车连接装置成本仅为相关技术中角锁装置成本的1/3。【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厢式挂车连接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厢式挂车连接装置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厢式挂车连接装置使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参照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厢式挂车连接装置1,包括下夹持组件11、固定于下夹持组件11上的上夹持组件12以及连接固定下夹持组件11与上夹持组件12的若干紧固组件13。下夹持组件11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并呈轴对称的两第一压板件111,上夹持组件12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并呈轴对称的两第二压板件121以及嵌设于两第二压板件121之间的垫设件122。下夹持组件设有下夹持腔110,下夹持腔110呈T字型,下夹持腔110的两端为上翼板31的板侧夹持腔1101。上夹持组件12设有上夹持腔120,上夹持腔120呈倒T字型,上夹持腔120的两端为下板22的板端夹持腔1201。第一压板件111与第二压板件121相互垂直,下夹持腔110与上夹持腔120相互垂直。参照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厢式挂车连接装置1主要设置于厢式挂车的中部,用于连接厢体与车架。厢体底部固定有横梁2,该横梁2包括上板21、下板22以及垂直连接固定上板21与下板22的连接板23。横梁2垂直架设于车架的纵梁3的上翼板31上。纵梁3包括上翼板31、下翼板(未图示)以及连接上翼板31与下翼板的腹板32。连接装置包括夹持于上翼板31两侧的下夹持组件11、夹持于下板22两侧的上夹持组件12,下夹持腔110的高度与上翼板31的厚度相匹配,上夹持腔120的高度与下板22的厚度相匹配,垫设件122收容于上夹持腔120内并垫设于下板22与上夹持组件12之间,具备缓冲和防磨的功能。上夹持组件12垂直设置于上翼板31上,通过紧固组件13对上夹持组件12和下夹持组件11进行连接紧固后,将车架纵梁3和厢体底部的横梁2紧固的连接在一起,由于车架设有两根纵梁3,故在厢体的中部位置处,每根纵梁3上均应设置一个厢式挂车连接装置,保证两侧连接的紧固性。通过简便的结构,在厢体横梁和车架纵梁之间形成巧妙的连接,既达到了固定的目的,又形成了有效的缓冲带,并大大降低了连接装置的重量,有效地降低了整车成本。应用本申请的厢式挂车连接装置后,较之配备相关技术中的角锁装置,减重40KG以上,且本申请的厢式挂车连接装置成本仅为相关技术中角锁装置成本的1/3。本实施方式中,紧固组件13为螺栓组件,共四套,分设于整个厢式挂车连接装置的四个角部。下夹持组件11和上夹持组件12通过螺栓方式连接固定,紧固组件13包括防松螺母133、平垫圈132、螺杆134以及固设于螺杆134上的螺帽131,平垫圈132套设于螺杆134上,防松螺母133旋设于螺杆134上并位于螺帽131的相对端。由此,防松螺母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整个厢式挂车连接装置的强度和稳固性。本实施方式中,紧固组件13包括弹簧垫圈(未图示)。由此,进一步提高了整个厢式挂车连接装置的防缓冲性能和防磨性能。更为具体地,垫设件122为橡胶垫。由此,更进一步提高了整个厢式挂车连接装置的防缓冲性能和防磨性能。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压板件111的厚度大于第二压板件121的厚度。由此,有效节约了材料,同时保证了使用强度。更为具体地,第一压板件111和第二压板件121的横截面均呈L形的铝合金型材。由此,整个厢式挂车连接装置仅由两款型材及四套紧固组件即可实现,生产、加工、装拆极为便利,更换组件效率高,维护方便。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便,重量轻,成本低。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厢式挂车连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厢式挂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夹持组件、固定于所述下夹持组件上的上夹持组件以及连接固定所述下夹持组件与上夹持组件的若干紧固组件,所述下夹持组件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并呈轴对称的两第一压板件,所述上夹持组件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并呈轴对称的两第二压板件以及嵌设于两所述第二压板件之间的垫设件,所述下夹持组件设有下夹持腔,所述下夹持腔呈T字型,所述上夹持组件设有上夹持腔,所述上夹持腔呈倒T字型,所述第一压板件与第二压板件相互垂直,所述下夹持腔与上夹持腔相互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厢式挂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夹持组件、固定于所述下夹持组件上的上夹持组件以及连接固定所述下夹持组件与上夹持组件的若干紧固组件,所述下夹持组件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并呈轴对称的两第一压板件,所述上夹持组件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并呈轴对称的两第二压板件以及嵌设于两所述第二压板件之间的垫设件,所述下夹持组件设有下夹持腔,所述下夹持腔呈T字型,所述上夹持组件设有上夹持腔,所述上夹持腔呈倒T字型,所述第一压板件与第二压板件相互垂直,所述下夹持腔与上夹持腔相互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新钢彭湖吴学胜田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晟通天力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