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空气导流实现降噪的结构及吹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556977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9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空气导流实现降噪的结构及吹干装置,包括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和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电机的电机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不相对设置。本降噪结构结构简单,将电机进风口与脚部吹干装置的壳体外部空气隔开,不直接接触,降低了电机进风口处产生的噪音。

Structure for realizing noise reduction by air diversion and blow dry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iversion structure and noise reduction device using dry air, including the diversion channel; the diversion channel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air inlet and at least one air outlet; the air outlet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motor motor inlet; the air inlet and the air outlet is arranged relatively. The noise reduction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imple, the air inlet of the motor is separated from the air outside the shell of the foot drying device, and the utility model does not touch directly, thereby reducing the noise generated by the air inlet of the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空气导流实现降噪的结构及吹干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降噪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空气导流实现降噪的结构及吹干装置。
技术介绍
千百年来,人们洗澡、洗脚后,均使用擦脚布来擦干脚部,然后再搓洗、晾晒擦脚布。这种通过物理方式擦拭的方法,并不能真正擦干脚部皮肤水分,为脚部真菌提供了滋生环境,容易存活繁衍,并且这种方式会费时、费水做二次清洁(搓洗擦脚布、再清洗、消毒手部);同时,擦脚后需要清洗、晾晒、摆放擦脚毛巾,这样极易造成交叉污染,增加脚部疾病的传染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用于吹干脚部的装置,借助风力对脚部进行吹干。但现有的相关装置,在使用时,电机的进风口处会产生很大的噪音,极大地降低了用户体验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噪音小、用户体验度高的利用空气导流实现降噪的结构及吹干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空气导流实现降噪的结构,包括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和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电机的电机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不相对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导流通道的出风口连通电机的电机进风口,且进风口与出风口不相对设置,使得采用本降噪结构的脚部吹干装置,其电机的电机进风口是与导流通道的的出风口连通,不会直接与外部空间互通连接,避免声波在产品腔体传播并导致共振;同时,脚部吹干装置的外壳又进行了一次隔音降噪,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度。进一步的,为了简化结构,更为了降低电机进风时产生的噪音,所述导流通道包括风腔和与风腔连通的折回通道;所述出风口设置在风腔上;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折回通道上。进一步的,为了更好地降低电机进风时产生的噪音,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风腔的上端;所述折回通道连通到风腔的侧壁。进一步的,在电机工作进风时,为了降低过快的风力产生的噪音,所述出风口与电机的电机进风口之间设置有过滤棉。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吹干装置,包括电机及风道,在电机的电机进风口处设有降噪结构;所述降噪结构包括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和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电机的电机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错开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导流通道包括风腔和与风腔连通的折回通道;所述出风口设置在风腔上;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折回通道上。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风腔的上端;折回通道通过隔板设置于风腔一边或二边的侧壁。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与电机的电机进风口之间设置有过滤棉。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利用空气导流实现降噪的结构应用于一种脚部吹干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一种利用空气导流实现降噪的结构应用于一种脚部吹干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技术一种利用空气导流实现降噪的结构应用于一种脚部吹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利用空气导流实现降噪的结构应用于一种脚部吹干装置时省略了底板后的结构示意图。1壳体11前壳12后壳2风道3电机4导流通道41风腔411腔盖412底板42折回通道421前壁422后壁43底盖44过滤棉5降噪结构6加热装置61发热管62档位调节按钮7电路板8感应装置9电源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脚部吹干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设于壳体1内部的风道2、电机3、电路板7和感应装置8;风道2内设有加热装置6,包括多根发热管61,以及与发热管61电性连接且设置在壳体1上的档位调节按钮62;壳体1内设有电路板7以及与电路板7电性连接的感应装置8和电源线9;电源线9与电机3电性连接,加热装置6与电路板7电性连接。电机3的电机进风口朝下设置,且电机进风口处设有利用空气导流实现降噪的结构,包括导流通道4;导流通道4设有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出风口连通电机进风口;导流通道4包括风腔41和与风腔41连通的折回通道42;出风口设置在风腔41的上端;进风口设置在折回通道42上,与一个设有多个进气孔的底盖43盖合在一起;折回通道42连通到风腔41的侧壁;出风口与电机进风口之间,进风口和底盖43之间均设置有过滤棉44。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壳体1包括前壳11和后壳12,风腔41包括腔盖411和底板412,折回通道42包括前壁421和后壁422;腔盖411设置在前壳11上,前壁421紧贴腔盖411并设置在前壳11的内壁上,腔盖411和前壁421之间设有多个通气孔;底板412设置在后壳12上,后壁422设置在后壳12的内壁上;前壁421、后壁422、前壳11的内壁一部分和后壳12的内部的一部分形成了折回通道42。在其他实施例中,在风道2的风道出风口处还设有降噪结构5。综上所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导流通道4包括风腔41和与风腔41连通的折回通道42,设置在风腔41顶部的出风口连通电机3的电机进风口,而设置在折回通道42的多个进风口则经过弯曲结构与外界连通,不会直接接触空气,脚部吹干装置的外壳就进行了一次隔音降噪,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度;同时,风腔41和折回通道42由壳体1的前壳11和后壳12分别配合腔盖411、底板412以及前壁421、后壁422形成,结构更佳紧凑简单。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技术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技术的保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利用空气导流实现降噪的结构及吹干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空气导流实现降噪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和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电机的电机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错开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空气导流实现降噪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和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电机的电机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错开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空气导流实现降噪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包括风腔和与风腔连通的折回通道;所述出风口设置在风腔上;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折回通道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空气导流实现降噪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风腔的上端;折回通道通过隔板设置于风腔一边或二边的侧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空气导流实现降噪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与电机的电机进风口之间设置有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芳曾强罗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富立足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立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