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11769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一种导流结构,包括多个散热鳍片,该等散热鳍片一端形成有一第一倾斜部,另一端则形成一第二倾斜部,且各相邻之散热鳍片具有一通道,该通道于第一倾斜部及第二倾斜部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导流道及一第二导流道。透过前述之导流结构,可使冷气流循导流风道迅速导入多个散热鳍片,从而改善流场,且达到最佳散热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关于一种导流结构,尤其一种能提高散热效率之导流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时代的不断进步及广泛应用,为适应大量资料处理量及即时性要求提高的发展趋势,相关产业不断推出高频高速处理器,但相对的,伴随而来的高热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若不及时排除这些大量热量,将引起处理器温度升高,进而产生系统安全及性能的影响,故必须有更良好的散热装置才能因应。如图1所示,一般市面上所使用之散热片1,其形状大部分呈直立平行并列,两散热片1之间具有导流区11,并于散热片1之一侧加装风扇组10使之成为散热装置,当此散热装置安装于电子发热元件表面,风扇组10开始运转时,冷空气经入风口 12流入导流区11 吹进散热片1,将电子元件所产生之热量利用导流方式将热能导散出。但此种散热装置,由于因散热片1系成直立平行型态并列,其入风口 12及热风出口 13之端面皆为平面垂直形状,进而造成热能皆于平行出口处而不易向外散出,易产生热回流现象。如此之导流散热方式无法有效提升空气对流之热交换作用,影响热导流效率,散热效果有限,不尽理想,实有必要予以改进。以上所述,公知具有下列之缺点1.热能不易散出;2.容易产生热回流。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之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之创作人与从事此行业之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为有效解决上述之问题,本技术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能提高散热效率之导流结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系一种导流结构,包括多个散热鳍片,该等散热鳍片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且相邻之散热鳍片间具有一通道,而该第一端位置处延伸有至少一第一倾斜部,该倾斜部形成有一第一导流道,且该等散热鳍片与该第一倾斜部间形成一第一夹角,该第一夹角之角度大于90°小于180°。所述散热鳍片第一端之另一端形成之该第二端,其位置处延伸有至少一第二倾斜部,该等散热鳍片与该第二倾斜部间形成一第二夹角,该第二夹角之角度大于90°小于180°,且该通道于第二倾斜部位置处形成有一第二导流道。前述导流结构所形成之该第一导流道及该第二导流道可依使用者需求之不同而改变该夹角角度,而成适合之导流风道,在风扇作用时可导引空气流动方向顺利导入气流,改变气流的流场,避免热回流,进而降低系统或散热器的进风温度,以提高散热效率。具体而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流结构,包括多个散热鳍片,该等散热鳍片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且相邻之散热鳍片间具有一通道,而该第一端位置处延伸有至少一第一倾斜部,且该通道于第一倾斜部位置处形成有一第一导流道。优选的是,所述的导流结构中,所述第二端位置处延伸有至少一第二倾斜部,且该通道于第二倾斜部位置处形成有一第二导流道。优选的是,所述的导流结构中,所述第一端位置处更延伸有至少一第三倾斜部,且该通道于第三倾斜部位置处形成有一第三导流道。优选的是,所述的导流结构中,所述第三倾斜部相邻于所述第一倾斜部。优选的是,所述的导流结构中,所述第二端位置处更延伸有至少一第四倾斜部,且该通道于第四倾斜部位置处形成有一第四导流道。优选的是,所述的导流结构中,所述第四倾斜部相邻于所述第二倾斜部。优选的是,所述的导流结构中,所述该等散热鳍片与该第一倾斜部间形成一第一夹角,该第一夹角之角度大于90°小于180°。优选的是,所述的导流结构中,所述该等散热鳍片与该第二倾斜部间形成一第二夹角,该第二夹角之角度大于90°小于180°。优选的是,所述的导流结构中,所述该等散热鳍片与该第三倾斜部间形成一第三夹角,该第三夹角之角度大于90°小于180°。优选的是,所述的导流结构中,所述该等散热鳍片与该第四倾斜部间形成一第四夹角,该第四夹角之角度大于90°小于180°。优选的是,所述的导流结构中,所述该等散热鳍片相对于该第一倾斜部之另一端下方设置有一风扇产生气流至该通道并由该第一导流道送出。优选的是,所述的导流结构中,所述该第二倾斜部位置处设置有一风扇产生气流至该通道并由该第一导流到送出。优选的是,所述的导流结构中,所述导流结构装设于一机箱内,该机箱具有至少一出风口,而该第一导流道系相对设置于出风口位置处。优选的是,所述的导流结构中,所述导流结构装设于一机箱内,该机箱具有至少一出风口,而该第二导流道系相对设置于出风口位置之相对处。通过前述之导流结构,可使冷气流循导流风道迅速导入多个散热鳍片,藉以改善流场,且达到最佳散热效果。除此之外,该导流结构不需额外增加成本,在狭小空间环境中亦能有效改善系统散热状况。附图说明图1系公知导流结构之立体示意图;图2系本技术之导流结构之立体组合图;图3系本技术之导流结构第一实施例之导风示意图;图4系本技术之另一导流结构态样之立体组合图一;图5系本技术之导流结构第二实施例之导风示意图;图6系本技术之另一导流结构态样之立体组合图二 ;图7系本技术之导流结构第三实施例之导风示意图;图8系本技术之另一导流结构态样之立体组合图三;图9系本技术之导流结构第四实施例之导风示意图;图IOA系本技术之导流结构装设于机箱内之立体示意图一图IOB系本技术之导流结构装设于机箱内之立体示意图二图IOC系本技术之导流结构装设于机箱内之立体示意图三图IOD系本技术之导流结构装设于机箱内之立体示意图四。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导流结构2散热鳍片20笛一總弟 漸201第一倾斜部2011第三倾斜部2012Λ-Λ- ~·上山弟一兄而202第二倾斜部2021第四倾斜部2022第一夹角203第二夹角204第三夹角205第四夹角206通道3第一导流道31第二导流道32第三导流道33第四导流道34风扇4机箱5出风孔5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之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之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系为本技术导流结构2之立体组合图,如图所述一种导流结构2,系包括多个散热鳍片20,该等散热鳍片20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端201及一第二端202,且相邻之散热鳍片20间具有一通道3,而该第一端201位置处延伸有至少一第一倾斜部2011,该相邻的第一倾斜部2011形成有一第一导流道31,且该等散热鳍片20与该第一倾斜部2011间形成一第一夹角203,该第一夹角203之角度大于90°小于180°。再请参阅图2所示及图3所示,为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导风示意图,将前述导流结构2之散热鳍片20相对于该第一倾斜部2011之另一端后方设置有一风扇4,当风扇4 运转时,气流经由该等散热鳍片20间之通道3流向所述第一导流道31后,再将气流导引出散热鳍片20之外,由于第一倾斜部2011具有一定倾斜角度,当气流由第一倾斜部2011流出时,可减少气流与气流间反射碰撞而产生之回流现象情形,且与一般散热鳍片20所产生之导流结构2相比,本技术之导流结构2使气流流通可以更加顺畅,进而增加通过散热鳍片20的空气对流率,以达到快速又有效率的散热作用。次请参阅图4所示,系为本技术之另一导流结构2态样之立体组合图,所述之导流结构2部份元件及元件间之相对应之关系与前述之导流结构2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惟本导流结构2与前述最主要之差异为,本导流结构2相对于该等散热鳍片20第一端201 之另一端形成有一第二端202,该第二端202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散热鳍片,该等散热鳍片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且相邻之散热鳍片间具有一通道,而该第一端位置处延伸有至少一第一倾斜部,且该通道于第一倾斜部位置处形成有一第一导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蓬黄昭颖
申请(专利权)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