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留置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留置针。
技术介绍
在医疗领域,如图1所示,用于临床病患者方面的留置针通常包括导管2、导管座1、延长管7和隔离塞3等,其中,所述导管座1包括主体11和侧接管12,主体11内成型有内腔111,导管2安装于主体11的一端并与内腔111连通,隔离塞3容置于内腔111中,内腔111的腔壁在所述隔离塞3和所述导管2之间的位置处开设有与侧接管12连通的入液口5,延长管7连接于侧接管12并与内腔111连通,延长管7内的药液通过侧接管12流入到内腔111,并进一步流至导管2,经导管2流入患者体内。在临床应用中,由于侧接管12与主体11呈一定的夹角设置,即侧接管12的管腔121与内腔111呈一定的夹角,所以从管腔121中流入到内腔111中的药液的流动方向也与内腔111呈一定的夹角,这就导致药液无法直接流到隔离塞3与远离入液口5一侧的内腔111内壁之间形成的死腔6内,药液无法实时对该死腔6进行冲洗,从而死腔6处的空气、血液或残余药液不易被及时排走,影响医疗效果,也会给患者造成危害。例如,如果死腔6处的空气未排出,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抖动留置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座(1),由具有内腔(111)的主体(11)和连接在所述主体(11)侧壁上具有管腔(121)的侧接管(12)构成;所述管腔(121)与所述内腔(111)在入液口(5)处连通;导管(2),设于所述主体(11)的一端,其输液管芯与所述内腔(111)连通;隔离塞(3),容置于所述内腔(111)中,并在所述内腔(111)中与所述导管(2)分置于所述管腔(121)和所述内腔(111)连通处的两侧;导流结构,设于所述入液口(5)处,以使所述入液口(5)处形成朝向所述隔离塞(3)的液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座(1),由具有内腔(111)的主体(11)和连接在所述主体(11)侧壁上具有管腔(121)的侧接管(12)构成;所述管腔(121)与所述内腔(111)在入液口(5)处连通;导管(2),设于所述主体(11)的一端,其输液管芯与所述内腔(111)连通;隔离塞(3),容置于所述内腔(111)中,并在所述内腔(111)中与所述导管(2)分置于所述管腔(121)和所述内腔(111)连通处的两侧;导流结构,设于所述入液口(5)处,以使所述入液口(5)处形成朝向所述隔离塞(3)的液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腔(121)与所述内腔(111)呈夹角设置,且所述侧接管(12)连通所述入液口(5)的一端朝向所述导管(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为设于所述入液口(5)处远离所述隔离塞(3)一侧的所述管腔(121)内管壁上的挡液凸块(4),所述挡液凸块(4)朝向所述隔离塞(3)一侧表面为导流面(41),所述导流面(41)与所述入液口(5)靠近所述隔离塞(3)一侧边缘形成导流口(4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面(41)为弧形面、斜面或折弯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液凸块(4)与所述管腔(121)的所述入液口(5)处远离所述隔离塞(3)一侧的内管壁一体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为设于所述入液口(5)处远离所述隔离塞(3)一侧的所述内腔(111)内壁上的挡液凸块(4),所述挡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强,赵善铭,梁永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龙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