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7776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包括穿刺留置组件和外部液体输入组件,以及连接穿刺留置组件和外部液体输入组件的连接管,所述穿刺留置组件由穿刺病患体表的穿刺部件和留置病患体内的留置部件组成,所述穿刺部件密封插装在留置部件中并可从留置部件中移除,所述穿刺部件从留置部件中移除后,所述留置部件中形成供外部液体流通的输液通道,所述连接管连接在留置部件上与所述输液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实用性强,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输液接头可能会造成医护人员被针刺伤和针尖穿刺时带入肝素帽上的密封物质颗粒,导致严重或潜在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
本技术涉及临床医学应用
,特别是一种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
技术介绍
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近些年来,此项技术在国内的应用也日渐增多,有关这项技术的临床调查表明在静脉输液中应用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 可以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延长了每次静脉穿刺的间隔时间,使静脉输液更加方便,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受到越来越多病人的欢迎,置管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副作用小,可明显减少多次静脉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能保证静脉用药,又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目前,国内的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结构型式大多为笔杆型、加药型、蝴蝶型,结构型式及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结构合理、实用性强,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输液接头可能会造成医护人员被针刺伤和针尖穿刺时带入肝素帽上的密封物质颗粒,导致严重或潜在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包括穿刺留置组件和外部液体输入组件,以及连接穿刺留置组件和 外部液体输入组件的连接管,所述穿刺留置组件由穿刺病患体表的穿刺部件和留置病患体内的留置部件组成,所述穿刺部件密封插装在留置部件中并可从留置部件中移除,所述穿刺部件从留置部件中移除后,所述留置部件中形成供外部液体流通的输液通道,所述连接管连接在留置部件上与所述输液通道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穿刺部件包括针管和针座,所述针管的前端穿刺病患体表,所述针座设在针管的后端,所述留置部件包括导管和导管座,所述导管的前端留置在病患体内,所述导管座设在导管的后端并与导管连通,所述针管与导管配合穿装在导管中且针管的前端伸出导管,所述针座定位在导管座的后端,所述导管座上设有与连接管连通的导管接头,所述导管座中位于导管接头与导管座后端之间设有在针管移除后自动密闭的密封塞,所述导管接头、导管座的前端和导管形成输液通道。进一步的,所述导管的前端面与针管的管口斜面重合并连接为一个面。在针管和导管一起刺入病患体表时,让病患感觉是一次刺破,而不是针管和导管两次刺破。进一步的,所述导管座的前端设有锥度面,所述锥度面的前端的直径小于锥度面的后端的直径,所述锥度面的前端设有导管楔子与导管的后端连接。锥度面的平滑过渡能够避免留置部件对病患体表造成局部压迫。进一步的,所述针座上设有针座翼片,所述导管座上设有导管座翼片。便于执针操作。进一步的,所述导管上设有套住导管和针管的护套。安装卫生。进一步的,所述外部液体输入组件包括与连接管连通的接头座,所述接头座上设有输液接头。进一步的,所述输液接头为无针接头。安全卫生。进一步的,所述接头座上设有子接头,所述子接头上设有盖帽。便于加药,盖帽可以旋紧在子接头上,也可以通过锥度环面配合固定。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开关夹。防止在结束输液时连接管内失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结束输液进行冲管时,无需使用针头,避免医护人员被针刺伤而导致自身感染;2、自动密闭的密封塞,减少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发生率;3、无乳胶和DEHP,可广泛应用于新生儿、儿童、成人;4、注射器脱开后无针接头自动产生正压,以保持输液通道的通畅,降低堵管危险;5、平滑的接头顶部,易消毒; 6、留置时间长达72小时且安全可靠;7、针座结构采用单翼柄型式,便于医护人员持针操作。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移除穿刺部件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包括穿刺留置组件和外部液体输入组件,以及连接穿刺留置组件和外部液体输入组件的连接管1,所述穿刺留置组件由穿刺病患体表的穿刺部件和留置病患体内的留置部件组成,所述穿刺部件密封插装在留置部件中并可从留置部件中移除,所述穿刺部件从留置部件中移除后,所述留置部件中形成供外部液体流通的输液通道2,所述连接管连接在留置部件上与所述输液通道连通。·所述穿刺部件包括针管21和针座22,所述针管的前端穿刺病患体表,所述针座设在针管的后端,所述留置部件包括导管31和导管座32,所述导管的前端留置在病患体内, 所述导管座设在导管的后端并与导管连通,所述针管与导管配合穿装在导管中且针管的前端伸出导管,所述针座定位在导管座的后端,所述导管座上设有与连接管连通的导管接头33,所述导管座中位于导管接头与导管座后端之间设有在针管移除后自动密闭的密封塞 34,所述导管接头、导管座的前端和导管形成输液通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管的前端面与针管的管口斜面重合并连接为一个面。所述导管座的前端设有锥度面35,所述锥度面的前端的直径小于锥度面的后端的直径,所述锥度面的前端设有导管楔子36与导管的后端连接。所述针座上设有针座翼片23,所述导管座上设有导管座翼片37。所述导管上设有套住导管和针管的护套38。另外,所述外部液体输入组件包括与连接管连通的接头座41,所述接头座上设有输液接头42。优选的,所述输液接头为无针接头。所述接头座上设有子接头43,所述子接头上设有盖帽44。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开关夹5。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针管为医用316L不锈钢针管,所述导管为医用聚全氟乙丙烯导管,所述密封塞为医用异戊二烯密封塞,所述导管座为医用聚碳酸脂导管座,所述针座为医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针座,所述导管锲子为医用316L不锈钢导管锲子,所述连接管为医用聚氨酯连接管,所述接头座为医用聚碳酸脂接头座。本技术可替代笔杆型、加药型和蝴蝶型静脉留置针,结构合理、实用性强,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输液接头可能会造成医护人员被针刺伤和针尖穿刺时带入肝素帽上的密封物质颗粒,导致严重或潜在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问题。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技术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 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均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包括穿刺留置组件和外部液体输入组件,以及连接穿刺留置组件和外部液体输入组件的连接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留置组件由穿刺病患体表的穿刺部件和留置病患体内的留置部件组成,所述穿刺部件密封插装在留置部件中并可从留置部件中移除,所述穿刺部件从留置部件中移除后,所述留置部件中形成供外部液体流通的输液通道(2),所述连接管连接在留置部件上与所述输液通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包括穿刺留置组件和外部液体输入组件,以及连接穿刺留置组件和外部液体输入组件的连接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留置组件由穿刺病患体表的穿刺部件和留置病患体内的留置部件组成,所述穿刺部件密封插装在留置部件中并可从留置部件中移除,所述穿刺部件从留置部件中移除后,所述留置部件中形成供外部液体流通的输液通道(2),所述连接管连接在留置部件上与所述输液通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部件包括针管(21)和针座(22),所述针管的前端穿刺病患体表,所述针座设在针管的后端,所述留置部件包括导管(31)和导管座(32),所述导管的前端留置在病患体内,所述导管座设在导管的后端并与导管连通,所述针管与导管配合穿装在导管中且针管的前端伸出导管,所述针座定位在导管座的后端,所述导管座上设有与连接管连通的导管接头(33),所述导管座中位于导管接头与导管座后端之间设有在针管移除后自动密闭的密封塞(34),所述导管接头、导管座的前端和导管形成输液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忆吉恒权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