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葡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554714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中药制药领域,涉及一种河蚌提取物-河蚌葡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从河蚌肉中提取得河蚌葡聚糖,其分子量为1.7×10↑[6]道尔顿,比旋度[α]↓[D]为+243.4°(c0.5,H↓[2]O),单糖组成仅含有葡萄糖,分析表明含有端基、1,4连接等五种葡萄糖残基。经实验证实,具有明显的增强T和B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原ConA和LPS诱导的增值反应,且量效关系明显,具有较好的免疫促进或增强作用和明显的镇痛作用以及显著的抗肿瘤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河蚌葡聚糖中加入可药用载体制成药物组合物,以促进其给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中药制药领域,涉及一种河蚌提取物-河蚌葡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 用途。
技术介绍
河蚌肉为蚌科动物文冠蚌Cridtaria plicata Lea、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等蚌类的肉。味甘咸性寒,具滋阴、清热、养肝、明目、清渴、 凉血等功能,治疗肝热、肾衰、斑疹、痘毒、赤眼、烫伤等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河蛘肉 提取物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巨 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血清溶血素水平,能够抑制迟发性超敏反应所致的炎症,对 抗应激能力也有所提高。此外,它还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和抗肿瘤作用。理化研究则表明河蚌肉提 取物中富含多糖成分,但有关河蚌中均一多糖的结构及活性的研究甚少。有关其中葡聚糖的结构、制备方法以及 药理活性的研究则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蚌提取物-河蚌葡聚糖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 进一歩目的是提供所述河蚌葡聚糖的药用用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河蚌葡聚糖,其特征在于它的分子量经HPLC方法测定为1.7 乂106道尔顿。其比旋度D为+243.4。 (c0.5, H20),单糖组成分析表明该河蚌 葡聚糖仅含有葡萄糖;甲基化分析\髙碘酸氧化以及13CNMR分析结果表明该河 蚌葡聚糖含有端基、1,4连接、1,2连接、1,4,6连接和1,3,4连接五种葡萄糖残基, 主要为1,4连接的葡萄糖残基。实验证实;其具有免疫增强、镇痛和抗肿瘤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河蚌葡聚糖可通过如下方法制得河蚌肉经粉碎后用热水提取3小时,温度控制在80-100°C.之间;所得提取液 经过滤或离心后留上清液,搅拌下加入l-3倍体积的工业酒精,再次离心留沉淀 物;该沉淀物溶于水后经DESE-S印harose FF或DEAE-Cel 1 u]ose离子交换凝胶 进一歩分离,采用水一2M氯化钠溶液为洗脱剂;其中水洗脱部位中所得含糖部分 洗脱液经干燥即得河蚌葡聚糖。本专利技术的河蚌葡聚糖中可加入可药用载体以促进其给药。较佳的,本专利技术的 药物组合物含有0. 1-99. 9%重量比的提取物。"可药用载体"不会破坏河蚌葡聚 糖提取物的药学活性,同时其有效用量,即能够起到药物载体作用时的用量对人 体无毒。"可药用载体"包括但不限于离子交换材料、氧化铝、硬脂酸铝、卵磷脂、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SEDDS)如d-a-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吐 温(Tweens)或其他类似聚合介质等药物制剂用的表面活化剂、血清蛋白如人血 清白蛋白、缓冲物质如磷酸盐、氨基乙酸、山梨酸、山梨酸钾、饱和植物脂肪酸 部分甘油酯混合物、水、盐、电解质如硫酸盐精蛋白、磷酸氢二纳、磷酸氢钾、 氯化钠、锌盐、硅胶、硅酸镁等。聚乙烯吡咯酮、纤维素物质、聚乙烯醇、羧甲 基纤维素钠、聚丙稀酸酯、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和羊毛酯、环糊精如a-、e -及Y -环糊精或其经化学修饰的衍生物如2-和3-羟丙基-f3 -环糊精等羟烷基环糊精或其他可溶性衍生物等均可用于促进本专利技术的河蚌葡聚糖提取物的药物 传递。其他可药用辅料如填充剂(如无水乳糖、淀粉、乳糖珠粒和葡萄糖)、粘合 剂(如微晶纤维素)、崩解剂(如交联羧甲基淀粉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低 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和交联PVP)、润滑剂(如硬酯酸镁)、吸收促进剂、香味剂、 甜味剂、稀释剂、赋形剂、润湿剂、溶剂、增溶剂和着色剂等也可加入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中。上述河蚌葡聚糖及其药物组合物可通过肠道或者非肠道途径给药。肠道给药 制剂包括丸剂、颗粒剂、胶囊剂、悬浮液或溶液。非肠道给药制剂包括注射剂、 霜剂、膏剂、贴剂或喷雾剂。非肠道给药途径包括皮下、皮内、动脉、静脉、肌 肉、关节、滑液、胸骨、鞘内、病灶内、颅内注射或滴注。其它给药途径可包括 局部、直肠、经鼻、经颊、阴道、舌下、粘膜、气管或尿道。河蚌葡聚糖及其药 物组合物还可以通过气雾吸入或植入蓄积或针刺等方式给药。河蚌葡聚糖及其药物组合物的口服制剂包括但不限于胶囊、片剂、乳剂、 水悬浮剂、胶体液、溶液、微胶囊、丸剂、锭剂、颗粒剂、粉剂。常用于片剂的 可药用载体包括乳糖和玉米淀粉。通常还会加入硬脂酸镁等润滑剂。常用于胶囊 剂的可药用载体包括乳糖和干玉米淀粉。当制成口服水悬浮剂和/或乳剂时,河 蚌葡聚糖可悬浮或溶解于油相里并与乳化剂或悬浮剂相结合。如果需要,也可以 加入一些甜味剂和/或香味剂和/或增色剂。本专利技术的河蚌葡聚糖及其药物组合物可被制成无菌注射剂,如无菌水相或 油相悬浮液。该悬浮液可按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即使用适宜的分散剂或湿润剂(如 Tween80)及悬浮剂等制得。其还可以是在可肠道外给药的无毒稀释剂或溶剂中 的水溶液或悬浮液,如在l, 3-丁二醇中的溶液。相关的可用载体或溶剂包括甘 露醇、水、林格氏液、等渗氯化钠等。另外,无菌的固定油常被作为溶剂或悬浮 剂的媒介,因而包括合成甘油单酯或甘油二酯在内的多种柔和的固定油(bland fixed oil)均适用。脂肪酸,如十八烯酸及其甘油酯衍生物(如橄榄油或蓖麻 油,特别是其聚氧乙烯基衍生物)等可用于制备所述注射剂。所述油溶液或悬浮 液还可包含一种长链的乙醇稀释剂或分散剂或羧甲基纤维素或类似的其他分散 剂,此类物质常用于制备可药用乳剂和/或悬浮剂。其它一些制剂常用的表面活 性剂如Tweens或Spans禾Q/或其他类似的乳化剂或生物利用度促进剂等也同样 可用于制备本制剂。本专利技术的河蚌葡聚糖及其药物组合物可制成栓剂通过直肠给药,方法是将河 蛘葡聚糖提取物与适宜的非刺激性赋形剂混合,后者在室温下为固体而在直肠温 度下为液体,因而该栓剂可融解于直肠中并释放出活性成份。此类赋形剂包括但 不限于可可油、蜂蜡和聚乙烯。本专利技术的河蚌葡聚糖提取物及其药物组合物的局部给药制剂(如油膏)可直接用于患处。此类局部制剂含有活性成份及可药用 载体,后者包括但不限于矿物油、液体石油、白石油、丙二醇、聚氧乙烯或聚 氧丙稀化合物、乳化腊或水。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还可制成洗剂或油剂。 适用的载体包括但不限于矿物油、三梨醇单硬脂酸酯、聚山梨醇酯60、鲸腊 酯、十六垸醇、2-十八垸醇、苯甲基乙醇或水。本专利技术的河蚌葡聚糖提取物还可 制成灌肠剂等用于直肠局部给药。局部透皮贴剂亦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 专利技术的河蚌葡聚糖提取物及其药物组合物亦可经鼻喷雾或者吸入给药,即按本领 域的常规方法,使用苯甲基乙醇或其他防腐剂、吸收促进剂、碳氟化合物和/或 其他增溶剂或分散剂制得盐溶液。本专利技术的河蚌葡聚糖及其药物组合物还可通过植入给药。采用植入给药方式 可达到在给药对象体内持续,定时释放本专利技术的河蚌葡聚糖提取物及其药物组合 物的效果。另外,植入给药还能在局部组织和器官定位给药(Negrin et al., A'o鹏teri'ah22(6) :563, 2001)定时释放技术亦可用于本专利技术河蚌葡聚糖提取 物及其药物组合物的给药中,如基于聚合体技术的定时释药胶囊、缓释技术和制 剂包裹技术(如聚合体和脂质体)等。贴剂同样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之内。其包括基层(如聚合体、布、纱和绷带) 和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基层的一边可设有一保护层以防止活性成份的流出。 所述贴剂还可含有一用于固定的粘合剂,后者可以是 一种自然的或者合成的物 质,当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河蚌葡聚糖,其特征在于其分子量为1.7×10↑[6]道尔顿,其比旋度[α]↓[D]为+243.4°(c0.5,H↓[2]O),单糖组成分为仅含有葡萄糖;其含有端基、1,4连接、1,2连接、1,4,6连接和1,3,4连接五种葡萄糖残基,其中主要为1,4连接的葡萄糖残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顺春施松善曹月龙周吉燕王峥涛石印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