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工具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87573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3 05: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工具组包括:千斤顶,由四个依次枢接成环形的力臂组成,千斤顶具有四个枢接处,第一枢接处形成底座,第三枢接处形成抵顶工面,第二枢接处和第四枢接处连接有千斤顶丝杆;在第一枢接处和第三枢接处上,分别形成千斤顶第一限位结构和千斤顶第二限位结构;扳手,具有支撑部、手持部和工作部,手持部和工作分别枢接在支撑部两端,在支撑部上,形成有扳手第一限位结构和扳手第二限位结构;千斤顶第一限位结构和扳手第一限位结构匹配,千斤顶第二限位结构和扳手第二限位结构匹配。上述车用工作组,固定牢靠不会在行车过程中产生异响且成本较低,取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工具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工具组。
技术介绍
现车用随车工具一般放置工具袋中或者安装在泡沫盒中并安放在后备箱中,装在工具袋中的随车工具由于没有固定,在行车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异响,放在泡沫盒中的方案由于增加了泡沫盒,成本较高,且泡沫盒在取用工具的时候易受到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工具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该车用工具组固定牢靠,不会在行车过程中产生异响,且成本低廉,装取方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用工具组,包括: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由四个依次枢接成环形的力臂组成,所述千斤顶具有四个枢接处,其中,第一枢接处形成底座,第三枢接处与所述第一枢接处相对,所述第三枢接处形成抵顶工面,第二枢接处和第四枢接处连接有千斤顶丝杆;在所述第一枢接处和所述第三枢接处上,还分别形成千斤顶第一限位结构和千斤顶第二限位结构;扳手,具有支撑部、手持部和工作部,所述手持部和所述工作分别枢接在所述支撑部两端,在所述支撑部上,还形成有扳手第一限位结构和扳手第二限位结构;所述千斤顶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扳手第一限位结构匹配,所述千斤顶第二限位结构和所述扳手第二限位结构匹配。如上所述的车用工具组,其中,还包括:牵引钩,通过安装架卡装到所述千斤顶的任一所述力臂上。如上所述的车用工具组,其中,所述支撑部上形成有支撑部安装孔。如上所述的车用工具组,其中,所述手持部上也形成有手持部安装孔,在所述手持部枢转到与所述支撑部重合的位置时,所述手持部安装孔与所述支撑部安装孔重合。如上所述的车用工具组,其中,还包括:备胎压杆,具有金属杆和固定在所述金属杆一端的压块,在所述金属杆的另一端形成有螺纹;所述备胎压杆从具有所述螺纹的一端开始插入所述支撑部安装孔,所述压块卡设在所述支撑部上。如上所述的车用工具组,其中,所述工作部为多边形套筒。如上所述的车用工具组,其中,所述工作部为六边形套筒或八边形套筒。如上所述的车用工具组,其中,所述千斤顶第一限位结构为挂钩;所述千斤顶第二限位结构为沟槽;所述扳手第一限位结构为沟槽;所述扳手第二限位结构为挂钩。如上所述的车用工具组,其中,所述千斤顶第一限位结构为沟槽;所述千斤顶第二限位结构为挂钩;所述扳手第一限位结构为挂钩;所述扳手第二限位结构为沟槽。本申请中的车用工作组,固定牢靠不会在行车过程中产生异响且成本较低,取用方便。并且,通过千斤顶作为整体的基座,可以套装到轮胎中,不会额外占用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车用工具组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车用工具组中千斤顶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车用工具组中扳手处于装状组态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车用工具组中扳手处于工作组态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车用工具组中扳手的俯视图;图6为本申请车用工具组中备胎压杆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千斤顶;11-千斤顶第一限位结构;12-千斤顶第二限位结构;13-千斤顶丝杠;14-安装架;2-扳手;21-支撑部;211-扳手第一限位结构;212-扳手第二限位结构;213-支撑部安装孔;22-手持部;221-手持部安装孔;23-工作部;3-牵引钩;4-备胎压杆;41-螺纹;42-压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用工具组,参见图1-5包括有千斤顶和扳手,上述千斤顶由四个力臂组成,四个力臂依次枢接成环形,各个力臂枢接的地方,称为枢接处,当然,枢接处并不是仅指枢轴和连接孔,整个连接的部分都可以称为枢接处。如图2所示,枢接处一共具有四个,分别为第一枢接处、第二枢接处、第三枢接处和第四枢接处,其中第一枢接处和第三枢接处为相对的枢接处,第二枢接处和第四枢接处为相对的枢接处。其中,第一枢接处形成底座,即在千斤顶使用时的底座,该底座一般处于固定不动的状态。第三枢接处形成抵顶工面,即在使用时,该抵顶工面会顶起物体,例如顶起车辆。第二枢接处和第四枢接处连接有千斤顶丝杆,通过转动千斤顶丝杠,使第二枢接处和第四枢接处的相对位置改变,从而使第三枢接处的高度发生发变化,实现顶起的功能。参见图3-5,扳手具有支撑部、手持部和工作部,手持部和工作分别枢接在所述支撑部两端,工作部一般为套筒,可以拆装螺丝,还可以与千斤顶丝杠配合,实现对千斤顶的操作。使用时可以将手持和工作部都枢转开,都与支撑部形成角度,且手持部和工作部还位于支撑部的不同侧,形成类似“Z”形,方便使用,例如在用于千斤顶时,工作部与千斤顶丝杆配合,通过手持部以支撑部作为半径旋转,方便快捷的操作千斤顶。进一步,在第一枢接处上形成千斤顶第一限位结构,在第三枢接处上形成千斤顶第二限位结构。在扳手的支撑部上,还形成有扳手第一限位结构和扳手第二限位结构,一般是在支撑部的两端分别形成一个限位结构。千斤顶第一限位结构和扳手第一限位结构匹配,千斤顶第二限位结构和扳手第二限位结构匹配。从而实现千斤顶和扳手的固定。千斤顶第一限位结构可以为挂钩,千斤顶第二限位结构可以为沟槽;扳手第一限位结构可以为沟槽,与千斤顶第一限位结构的挂钩配合,扳手顶第二限位结构可以为挂钩,与千斤顶第二限位结构的沟槽配合。当然,也可以是反过来操作,即千斤顶第一限位结构为沟槽;千斤顶第二限位结构为挂钩;扳手第一限位结构为挂钩;所述扳手第二限位结构为沟槽,同样是挂钩和沟槽配合。当然,以上仅作为两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例如通过卡扣连接、磁铁连接都可以用于上述千斤顶和扳手的连接。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车用工具组还具有牵引钩,其可以散装到千斤顶的一个力臂上。可以在千斤顶的任一个力臂上设置安装架,当然设置位置是不影响千斤顶的正常使用的。牵引钩卡装到安装架上。优选地,安装架可以为相对设置的两个弹性片,并且每个弹性片都具有弧形凹陷,两个凹陷分别是向相背的方向凹,形成一个牵引钩的容纳空间。这样的两个弹性片可以设置多组,以牢靠固定牵引钩。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撑部上形成有支撑部安装孔。该安装孔可以用来安装备胎压杆。下面先说明备胎压杆的结构,在说明如何安装到支撑部。参见图6,备胎压杆具有金属杆和固定在所述金属杆一端的压块,在金属杆的另一端形成有螺纹。安装时,备胎压杆从具有螺纹的一端开始插入支撑部安装孔,压块卡设在所述支撑部上。需要注意,在扳手固定到千斤顶时,一般手持部和工作部都会枢转到非工作位置,例如可以是与支撑部重叠在一起,减少占用空间,即从上述的“Z”形,枢转到“丨”形。当然,这里只是为了方便理解形状,上述“Z”和“丨”只是作为形状的参考,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为了方便说明,将处于“Z”形时称为工作状态,处于“丨”形时为组装状态,当然,在处于工作时,并非只能为“Z”形。由于手持部和工作部可以和支撑部重叠在一起,所以可能会影响备胎压杆的安装,所以,在手持部上也形成手持部安装孔,在手持部枢转到与所述支撑部重合的位置时,所述手持部安装孔与所述支撑部安装孔重合,从而使备胎压杆可以顺利的安装。由于工作部需要和工件配合,需要一定的强度,因此一般不再工作部与支撑部可能重合的位置设置支撑部安装孔,因此也就避免在工作部打孔,影响其强度。因此,支撑部安装孔都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用工具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工具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由四个依次枢接成环形的力臂组成,所述千斤顶具有四个枢接处,其中,第一枢接处形成底座,第三枢接处与所述第一枢接处相对,所述第三枢接处形成抵顶工面,第二枢接处和第四枢接处连接有千斤顶丝杆;在所述第一枢接处和所述第三枢接处上,还分别形成千斤顶第一限位结构和千斤顶第二限位结构;扳手,具有支撑部、手持部和工作部,所述手持部和所述工作部分别枢接在所述支撑部两端,在所述支撑部上,还形成有扳手第一限位结构和扳手第二限位结构;所述千斤顶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扳手第一限位结构匹配,所述千斤顶第二限位结构和所述扳手第二限位结构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工具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由四个依次枢接成环形的力臂组成,所述千斤顶具有四个枢接处,其中,第一枢接处形成底座,第三枢接处与所述第一枢接处相对,所述第三枢接处形成抵顶工面,第二枢接处和第四枢接处连接有千斤顶丝杆;在所述第一枢接处和所述第三枢接处上,还分别形成千斤顶第一限位结构和千斤顶第二限位结构;扳手,具有支撑部、手持部和工作部,所述手持部和所述工作部分别枢接在所述支撑部两端,在所述支撑部上,还形成有扳手第一限位结构和扳手第二限位结构;所述千斤顶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扳手第一限位结构匹配,所述千斤顶第二限位结构和所述扳手第二限位结构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工具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牵引钩,通过安装架卡装到所述千斤顶的任意一个所述力臂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工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上形成有支撑部安装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工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元薛琳漆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