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风机系统及其防冲击组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375492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8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风机系统及其防冲击组件,防冲击组件包括:具有进口及出口的缸体;活塞结构设置于缸体内,将缸体内腔分割为进口腔体及出口腔体,进口与进口腔体连通,出口与出口腔体连通;设置于出口腔体内的弹性装置;连接于缸体上的第一气路及第二气路;流体没有流入进口时,第一气路及第二气路的进气端与活塞结构侧面对应设置;流体初始进入进口时冲击活塞结构,第一及第二气路进气端与进口腔体连通,第一气路出气端与出口腔体连通,第二气路出气端与活塞结构侧面对应设置;流体完成冲击并连续进入进口时,第一及第二气路进气端与进口腔体连通,第一及第二气路出气端与出口腔体连通。上述防冲击组件,避免冲击问题,避免冲击损害。

Air blower system and anti shock assembly thereof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oling fan system and its anti shock component, shock proof assembly includes a cylinder body having an inlet and an outlet; the piston structure is arranged in the cylinder body,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cylinder cavity and the outlet cavity is divided into import, import and export import connected with oral cavity, a body connecting elastic device is arranged at the mouth; in the first and two gas; the gas path is connected to the cylinder on the road; fluid does not flow into the import, the first gas path and two gas path end and the piston structure corresponding to the side; the impact of initial fluid into the inlet piston structure, the first and the two gas inlet end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inlet cavity, the first gas outlet the end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outlet cavity, second gas outlet end and the piston structure corresponding to the side set; complete and continuous fluid shock into the inlet, the first and two gas inlet The air outlet end of the first and the two gas paths are communicated with the outlet cavity. The above-mentioned anti shock assembly avoids the impact problem and avoids the impact dam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风机系统及其防冲击组件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冷风机系统及其防冲击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在制冷系统中,经常存在因流体流速过快而对系统造成冲击的情况发生。以冷风机系统为例,热气融霜是指将压缩机高温排气引入蒸发器,利用其显热和潜热对蒸发器进行融霜的过程。在热气融霜过程中,存在液击等情况。冲霜开始时,高压的热气以较高的速度进入蒸发器,与蒸发器中存在的低温液体接触。此时,较高速度的热气会对管路及系统产生冲击,进而对系统元器件和管路造成严重的损伤。因此,如何避免冲击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冲击组件,以避免冲击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防冲击组件的冷风机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冲击组件,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具有供流体进入的进口及供流体流出的出口;设置于所述缸体内的活塞结构,所述活塞结构将所述缸体的内腔分割为进口腔体及出口腔体,所述进口与所述进口腔体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出口腔体连通;设置于所述出口腔体内,用于向所述活塞结构施加恢复力的弹性装置;连接于所述缸体上的第一气路及第二气路;在流体没有流入所述进口时,所述第一气路及所述第二气路的进气端与所述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在流体初始进入所述进口时冲击所述活塞结构,所述第一气路及所述第二气路的进气端与所述进口腔体连通,所述第一气路的出气端与所述出口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气路的出气端与所述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在流体完成冲击并连续进入所述进口时,所述第一气路及所述第二气路的进气端与所述进口腔体连通,所述第一气路及所述第二气路出气端与所述出口腔体连通。优选地,上述防冲击组件中,所述活塞结构包括沿所述进口到所述出口的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活塞、支撑件及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及所述第二活塞之间的空隙与所述缸体的内壁形成中间腔体;与所述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为与所述活塞结构的所述中间腔体连通。优选地,上述防冲击组件中,所述支撑件为刚性连接杆,所述刚性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塞及所述第二活塞连接。优选地,上述防冲击组件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塞及所述第二活塞之间的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缸体固定连接。优选地,上述防冲击组件中,所述挡块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优选地,上述防冲击组件中,还包括第三气路,所述第三气路的进气口与所述出口连通。优选地,上述防冲击组件中,所述弹性装置为弹簧。优选地,上述防冲击组件中,所述第一气路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出口的流通面积。优选地,上述防冲击组件中,所述第一气路及所述第二气路的流通面积之和等于所述出口的流通面积。优选地,上述防冲击组件中,所述第一气路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气路的流通面积。优选地,上述防冲击组件中,所述第一气路的流通面积等于所述第二气路的流通面积的1/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冷风机系统,包括压缩机及蒸发器,还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防冲击组件,所述防冲击组件串联于所述压缩机及所述蒸发器之间。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防冲击组件,在流体没有流入进口时,活塞结构不受力,弹性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第一气路及第二气路的进气端与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即,第一气路及第二气路为封闭状态。在流体初始进入进口时,流体由进口进入防冲击组件并冲击活塞结构,使得活塞结构朝向出口的方向移动,第一气路及第二气路的进气端与进口腔体连通,第一气路的出气端与出口腔体连通,第二气路的出气端与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即,第二气路封闭,而第一气路连通进口腔体与出口腔体,使得由进口进入防冲击组件的流体经过进口腔体、第一气路与出口腔体后由出口流出防冲击组件。在流体完成冲击并连续进入进口时,流体对活塞结构施加的推力降低,活塞结构在弹性装置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开口移动,由于流体连续进入所述进口,使得活塞结构无法恢复到流体没有流入进口时的位置,此时第一气路及第二气路的进气端与进口腔体连通,第一气路及第二气路出气端与出口腔体连通,即,第一气路及第二气路均连通进口腔体及出口腔体,使得流体稳定地经过防冲击组件。本技术提供的防冲击组件,有效避免了流体冲击的问题,避免了对系统零部件的冲击损害,有效提高了系统的使用寿命及运行稳定性。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防冲击组件的冷风机系统。由于上述防冲击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上述防冲击组件的冷风机系统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累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冲击组件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冲击组件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冲击组件的第三状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冲击组件,以避免了冲击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防冲击组件的冷风机系统。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冲击组件,包括:缸体1、弹性装置2、第一气路3、第二气路4、活塞结构。缸体1具有供流体进入的进口及供流体流出的出口;活塞结构设置于缸体1内。活塞结构将缸体1的内腔分割为进口腔体13及出口腔体11。其中,进口与进口腔体13连通,出口与出口腔体11连通。弹性装置2设置于出口腔体11内,用于向活塞结构施加朝向进口腔体13的恢复力;第一气路3及第二气路4连接于缸体1上。在流体没有流入进口时,第一气路3及第二气路4的进气端与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在流体初始进入进口时冲击活塞结构,第一气路3及第二气路4的进气端与进口腔体13连通,第一气路3的出气端与出口腔体11连通,第二气路4的出气端与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在流体完成冲击并连续进入所述进口时,第一气路3及第二气路4的进气端与进口腔体13连通,第一气路3及第二气路4出气端与出口腔体11连通。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冲击组件,如图1所示,在流体没有流入进口时,活塞结构不受力,弹性装置2处于静止状态,第一气路3及第二气路4的进气端与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即,第一气路3及第二气路4为封闭状态。如图2所示,在流体初始进入进口时,流体由进口进入防冲击组件并冲击活塞结构,使得活塞结构朝向出口的方向移动,第一气路3及第二气路4的进气端与进口腔体13连通,第一气路3的出气端与出口腔体11连通,第二气路4的出气端与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即,第二气路4封闭,而第一气路3连通进口腔体13与出口腔体11,使得由进口进入防冲击组件的流体经过进口腔体13、第一气路3与出口腔体11后由出口流出防冲击组件。如图3所示,在流体完成冲击并连续进入所述进口时,流体对活塞结构施加的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冷风机系统及其防冲击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冲击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所述缸体(1)具有供流体进入的进口及供流体流出的出口;设置于所述缸体(1)内的活塞结构,所述活塞结构将所述缸体(1)的内腔分割为进口腔体(13)及出口腔体(11),所述进口与所述进口腔体(13)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出口腔体(11)连通;设置于所述出口腔体(11)内,用于向所述活塞结构施加恢复力的弹性装置(2);连接于所述缸体(1)上的第一气路(3)及第二气路(4);在流体没有流入所述进口时,所述第一气路(3)及所述第二气路(4)的进气端与所述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在流体初始进入所述进口时冲击所述活塞结构,所述第一气路(3)及所述第二气路(4)的进气端与所述进口腔体(13)连通,所述第一气路(3)的出气端与所述出口腔体(11)连通,所述第二气路(4)的出气端与所述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在流体完成冲击并连续进入所述进口时,所述第一气路(3)及所述第二气路(4)的进气端与所述进口腔体(13)连通,所述第一气路(3)及所述第二气路(4)出气端与所述出口腔体(1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冲击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所述缸体(1)具有供流体进入的进口及供流体流出的出口;设置于所述缸体(1)内的活塞结构,所述活塞结构将所述缸体(1)的内腔分割为进口腔体(13)及出口腔体(11),所述进口与所述进口腔体(13)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出口腔体(11)连通;设置于所述出口腔体(11)内,用于向所述活塞结构施加恢复力的弹性装置(2);连接于所述缸体(1)上的第一气路(3)及第二气路(4);在流体没有流入所述进口时,所述第一气路(3)及所述第二气路(4)的进气端与所述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在流体初始进入所述进口时冲击所述活塞结构,所述第一气路(3)及所述第二气路(4)的进气端与所述进口腔体(13)连通,所述第一气路(3)的出气端与所述出口腔体(11)连通,所述第二气路(4)的出气端与所述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在流体完成冲击并连续进入所述进口时,所述第一气路(3)及所述第二气路(4)的进气端与所述进口腔体(13)连通,所述第一气路(3)及所述第二气路(4)出气端与所述出口腔体(11)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冲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结构包括沿所述进口到所述出口的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活塞(5)、支撑件(6)及第二活塞(8),所述第一活塞(5)及所述第二活塞(8)之间的空隙与所述缸体(1)的内壁形成中间腔体(12);与所述活塞结构的侧面对应设置为与所述活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炼顾裕林赵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