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套筒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83210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8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具套筒组件,其中,包括:第一套筒,第一套筒的第一端设置有六棱柱状的内壁面,第一套筒的第二端设置有圆柱形外壁面,且外壁面上设置有贯通的定位孔;第二套筒,第二套筒的第一端为圆柱筒状,第二套筒的第一端的末端设置有一对定位缺口,定位缺口以第二套筒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第二套筒的第二端设置有六棱柱状的外壁面;第三套筒,第三套筒的第一端为六棱柱筒状,第三套筒的第二端设置有六棱柱状的内壁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工具套筒组件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三个套筒可任意进行组合,以适应不同零件的拆卸,与现有技术的维修工具相比,减少了单一维修工具的数量,节约了车载空间,同时也有利于整车的减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上的维修辅助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工具套筒组件
技术介绍
车辆轮胎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紧急的故障,这时需要对轮胎进行更换。更换 轮胎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千斤顶等工具,并对轮胎进行拆卸。 现有技术中的维修工具较为单一,每件工具只能实现一种功能,例如,备胎摇杆仅 可以应用于备胎的升降,千斤顶摇杆仅可以用于千斤顶的升降,由此造成了工具品种较多, 重量大,不利于整车的减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具套筒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减少随 车工具数量,节约车载空间,且有利于整车减重。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工具套筒组件,其中,包括: 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端设置有六棱柱状的内壁面,所述第一套筒的第 二端设置有圆柱形外壁面,且所述外壁面上设置有贯通的定位孔; 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一端为圆柱筒状,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一端的末端设 置有一对定位缺口,所述定位缺口以所述第二套筒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套筒的 第二端设置有六棱柱状的外壁面; 第三套筒,所述第三套筒的第一端为六棱柱筒状,所述第三套筒的第二端设置有 六棱柱状的内壁面。 如上所述的工具套筒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套筒第一端的内壁面与所述 第三套筒第一端的六棱柱筒状的筒外壁相互配合且为过盈配合; 所述第三套筒第二端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二套筒第二端的外壁面相互配合且为过 盈配合。 如上所述的工具套筒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套筒第二端的外壁面与所述 第二套筒第一端的圆柱筒状的筒内壁相互配合,且所述定位缺口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 所述第二套筒第二端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三套筒第一端的六棱柱筒状的筒内壁相 互配合。 如上所述的工具套筒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定位缺口的宽度尺寸大于或等于 所述定位孔的孔径尺寸。 如上所述的工具套筒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定位缺口的宽度尺寸为 5二M rmn,所述定位孔的孔径为5+(f mm。 如上所述的工具套筒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三套筒第一端的六棱柱筒状的 筒外壁与所述第一套筒第一端的内壁面相互配合且过盈配合; 所述第一套筒第二端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二套筒第一端的圆柱筒状的筒内壁相互 配合,且所述定位缺口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 本技术提供的工具套筒组件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三个套筒 可以任意进行组合,以适应不同零件的拆卸,与现有技术中的维修工具相比,减少了单一化 维修工具的数量,节约了车载空间,同时也有利于整车的减重。【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工具套筒组件中的第一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工具套筒组件中的第二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工具套筒组件中的第三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工具套筒组件的组合方式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处放大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工具套筒组件用于举升千斤顶的工作状态图; 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工具套筒组件用于卸载千斤顶的工作状态图; 图8为千斤顶放油螺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二套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二套筒第二端的细节放大图; 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工具套筒组件的组合方式示意图; 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工具套筒组件用于拆卸车轮螺栓的工作状态 图; 图13为图11的B处放大图; 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工具套筒组件的组合方式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C处放大图; 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工具套筒组件用于提升备胎升降器的工作状 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套筒110-第一端120-第二端121-定位孔200-第二套筒 210-第一端211-定位缺口 220-第二端221-倒角300-第三套筒 310-第一端320-第二端400-千斤顶410-掀手420-放油螺栓421-凸起 500-轮胎510-车轮螺栓600-备胎升降器610-备胎升降器螺栓【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 限制。 实施例一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工具套筒组件中的第一套筒结构示意图,图2 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工具套筒组件中的第二套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 实施例一提供的工具套筒组件中的第三套筒结构示意图。 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工具套筒组件,包括第一套筒100、第二套筒200 和第三套筒300。如图1至图3分别示出了第一套筒100、第二套筒200和第三套筒300的 结构。 其中,第一套筒100的第一端110设置有六棱柱状的内壁面,第二端120设置有圆 柱形外壁面,且该外壁面上设置有贯通的定位孔121。 第二套筒200的第一端210为圆柱筒状,第二套筒200的第一端210的末端设置 有一对定位缺口 211,该成对的定位缺口 211以第二套筒200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第二套 筒200的第二端220设置有六棱柱状的外壁面。 第三套筒300的第一端310为六棱柱筒状,第二端320设置有六棱柱状的内壁面。 三个套筒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工具套筒组件的 组合方式示意图,图5为图4的A处放大图。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5,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筒 100第一端110的内壁面与第三套筒300第一端310的六棱柱筒状的筒外壁相互配合且为 过盈配合;第三套筒300第二端320的内壁面与第二套筒200第二端220的外壁面相互配 合且为过盈配合。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工具套筒组件用于举升千斤顶的工作状态图, 请结合图1至图6所示,利用上述组合方式的工具套筒组件在对车辆进行维修时,通常需要 举升千斤顶400,将第二套筒200第一端210的圆柱筒状的筒外壁与千斤顶400的掀手410 的内壁配合,也就是说,将第二套筒200的第一端210插入到千斤顶400的掀手410中,摇 动千斤顶400的掀手410,即可举升千斤顶400。 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工具套筒组件用于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具套筒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端设置有六棱柱状的内壁面,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二端设置有圆柱形外壁面,且所述外壁面上设置有贯通的定位孔;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一端为圆柱筒状,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一端的末端设置有一对定位缺口,所述定位缺口以所述第二套筒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端设置有六棱柱状的外壁面;第三套筒,所述第三套筒的第一端为六棱柱筒状,所述第三套筒的第二端设置有六棱柱状的内壁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学臣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