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菇新品种的栽培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68204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2 0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草菇新品种的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培养料的制备、2)培养料建堆发酵、3)菌种栽培、4)发菌管理、5)出菇管理、6)采收;本发明专利技术栽培出的草菇品种子实体中等偏大,菇体顶黑基白,苞皮较厚,菇体紧实不易开伞,总产较高,抗逆性强,幼菇结实率高,成菇率高。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a new variety of straw mushroom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new variety of mushroom cultivation technology,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preparing a culture medium, 2) culture material built reactor fermentation, 3), 4 strains of fungus cultivation) management, 5) 6) fruiting management, harvesting; the cultivation of mushroom varieties solid medium the mushroom body is too large, the top black white bracts, thick, not easy to open the umbrella mushroom body compact, high total yield, strong resistance, high seed setting rate of young mushroom, mushroom into high 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草菇新品种的栽培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草菇新品种的栽培技术。
技术介绍
草菇肉质细嫩,脆滑爽口,味道鲜美,具有营养丰富和保健价值。其产品不论是鲜菇、干制品或草菇罐头,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特别在夏季高温炎热的天气出菇,填补了食用菌供应的淡季,既丰富人们的菜蓝子,且市场价也较高,经济效益又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草菇品种,子实体中等偏大,菇体顶黑基白,苞皮较厚,菇体紧实不易开伞,总产较高,抗逆性强,幼菇结实率高,成菇率高。技术方案:一种草菇新品种的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培养料的制备:一是培养料的选用,即利用食用菌废料及当地资源谷壳、稻草为主料栽培草菇。以本地资源谷壳或稻草和食用菌废料为主,添加棉籽壳和少量的麸皮,使食用菌废料再次利用和本地资源充分利用,既节约成本,又提高草菇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培养料的制备,按重量百分比以稻草或谷壳35%,棉籽壳30%,食用菌废渣25%,麸皮5%为原料,栽培前经过太阳光暴晒3-5天后,加入5%的石灰水进行预湿,调节pH为12-14,拌料均匀,使培养料充分吸收,含水量在65%左右;2)培养料建堆发酵:培养料预湿1天后建堆成龟形,并进行打孔,孔与孔间距离为15-20cm,然后覆盖透气的草或袋子。待料堆内温度上升到70~80℃后,保持8~12h进行翻堆,把上面和下面翻到中间、中间的翻到上面和下面,再次建堆成龟形,并打孔和覆盖,温度升到70℃后再发酵12-24h,即发酵完毕;3)菌种栽培:采用棚内地面作畦,畦为南北向,宽1~1.2m,长视棚大小而定,畦深8~10cm,畦间距30~50cm,挖畦的土暂放在畦埂上备用;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在畦内铺成龟背形或波浪形,厚度为15cm,栽培床为60cm宽,料垄厚15cm,两边料厚5~8cm,用料量为15~20kg/m2;播种前控制培养料温度为30-35℃,调整pH值在8~9,把培养好的栽培菌种掰成1~2cm见方小块,采用穴播的方式,穴间距8~10cm,把菌种均匀播入1cm深的料中,每穴播菌种10~15g,然后把畦埂上的土覆在培养料上,然后用直径2cm消过毒的木棍打眼通气,眼间距为10cm;4)发菌管理:此阶段保持气温在27-30℃,料温32~35℃,空气相对湿度75%~80%,培养料含水量60%~65%,接种后盖上地膜,保持室温30℃左右,菌丝恢复时间为3d,料温高时进行通风,3d之后拉开地膜喷一次1%石灰水,水温为30℃,4-5d后去掉地膜,料面喷施1%石灰水,发菌初期棚内不要有直射光;5)出菇管理:此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5%,棚内温度为30-40℃,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min,5-6d后草菇菌丝开始扭结时,向地面、空间喷水雾500-600mL,增加室内光照,光照强度以可读书看报为宜;当大量小白点的菌蕾形成时,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90%以上,暂停喷水;当子实体有钮扣大小时,增加喷水量,水温为25~35℃,菇房光照采用散射光线,避免干热风袭击产生死菇;6)采收:播种后10~12天,当菇体形如鸡蛋大,菇蕾如鹌鹑蛋大,包被(膜)将要破裂而尚未破裂时,适宜采摘;早中晚各采1次,采完一潮菇后,用pH值12~14的澄清石灰水喷洒,保持料内pH值在8左右,水温30℃左右。进一步地,所述菌种栽培步骤中可采取室内栽培层播法,先在床上用薄膜盖一层,并在底部撒一层菌种,然后将发酵培养料铺放在上面,厚度为4-5cm,再撒一层菌种,再铺放第二层料,厚度为4-5cm,再撒一层菌种覆盖料面,并在轻压菌种,使菌种和料接触好,然后用报纸覆盖,再覆盖上地膜并进行打孔发菌出菇。进一步地,所述菌种栽培步骤中播种后在培养料表面撒一层薄薄的草木灰或在采菇后喷石灰水,调整培养料的pH值至7.5~8左右。进一步地,所述菌种栽培步骤中的覆土厚度为:料垄厚1cm,料沟厚3~5cm。进一步地,所述采收步骤中采菇时一手按住菇体基部培养料,一手将菇体轻轻旋转拧下,或用刀割下。进一步地,所述采收步骤中第一茬菇采收后,浇pH值为8~9的石灰水,并结合喷施0.2%~0.3%氮磷钾复合肥营养液,调整培养料湿度在60%~70%。进一步地,所述采收步骤中采收结束后清理菇根、病菇及杂物,停止喷水,两天后喷1%石灰水,使料水分恢复至65%-70%,采收第2潮菇后将废料处理干净,菇房洗净,晾干备用。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品种栽培表现良好,其特点是子实体中等偏大,菇体顶黑基白,苞皮较厚,菇体紧实不易开伞,总产较高,抗逆性强,出菇温度27~39℃,主要表现在幼菇结实率高,针头期到卵形期死菇少,成菇率高,每100kg稻草产鲜菇kg左右,通过随机抽样测产,平均亩产1657.6kg。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一种草菇新品种的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培养料的制备:按重量百分比以稻草或谷壳35%,棉籽壳30%,食用菌废渣25%,麸皮5%为原料,栽培前经过太阳光暴晒3-5天后,加入5%的石灰水进行预湿,调节pH为12-14,拌料均匀,使培养料充分吸收,含水量在65%左右;2)培养料建堆发酵:培养料预湿1天后建堆成龟形,并进行打孔,孔与孔间距离为15-20cm,然后覆盖透气的草或袋子。待料堆内温度上升到70~80℃后,保持8~12h进行翻堆,把上面和下面翻到中间、中间的翻到上面和下面,再次建堆成龟形,并打孔和覆盖,温度升到70℃后再发酵12-24h,即发酵完毕;3)菌种栽培:采用棚内地面作畦,畦为南北向,宽1~1.2m,长视棚大小而定,畦深8~10cm,畦间距30~50cm,挖畦的土暂放在畦埂上备用;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在畦内铺成龟背形或波浪形,厚度为15cm,栽培床为60cm宽,料垄厚15cm,两边料厚5~8cm,用料量为15~20kg/m2;播种前控制培养料温度为30-35℃,调整pH值在8~9,把培养好的栽培菌种掰成1~2cm见方小块,采用穴播的方式,穴间距8~10cm,把菌种均匀播入1cm深的料中,每穴播菌种10~15g,然后把畦埂上的土覆在培养料上,然后用直径2cm消过毒的木棍打眼通气,眼间距为10cm;4)发菌管理:此阶段保持气温在27-30℃,料温32~35℃,空气相对湿度75%~80%,培养料含水量60%~65%,接种后盖上地膜,保持室温30℃左右,菌丝恢复时间为3d,料温高时进行通风,3d之后拉开地膜喷一次1%石灰水,水温为30℃,4-5d后去掉地膜,料面喷施1%石灰水,发菌初期棚内不要有直射光;5)出菇管理:此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5%,棚内温度为30-40℃,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min,5-6d后草菇菌丝开始扭结时,向地面、空间喷水雾500-600mL,增加室内光照,光照强度以可读书看报为宜;当大量小白点的菌蕾形成时,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90%以上,暂停喷水;当子实体有钮扣大小时,增加喷水量,水温为25~35℃,菇房光照采用散射光线,避免干热风袭击产生死菇;6)采收:播种后10~12天,当菇体形如鸡蛋大,菇蕾如鹌鹑蛋大,包被(膜)将要破裂而尚未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草菇新品种的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培养料的制备:培养料按重量百分比以稻草或谷壳35%,棉籽壳30%,食用菌废渣25%,麸皮5%为原料,栽培前经过太阳光暴晒3‑5天后,加入5%的石灰水进行预湿,调节pH为12‑14,拌料均匀,使培养料充分吸收,含水量在65%左右;2)培养料建堆发酵:培养料预湿1天后建堆成龟形,并进行打孔,孔与孔间距离为15‑20cm,然后覆盖透气的草或袋子。待料堆内温度上升到70~80℃后,保持8~12h进行翻堆,把上面和下面翻到中间、中间的翻到上面和下面,再次建堆成龟形,并打孔和覆盖,温度升到70℃后再发酵12‑24h,即发酵完毕;3)菌种栽培:采用棚内地面作畦,畦为南北向,宽1~1.2m,长视棚大小而定,畦深8~10cm,畦间距30~50cm,挖畦的土暂放在畦埂上备用;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在畦内铺成龟背形或波浪形,厚度为15cm,栽培床为60cm宽,料垄厚15cm,两边料厚5~8cm,用料量为15~20kg/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草菇新品种的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培养料的制备:培养料按重量百分比以稻草或谷壳35%,棉籽壳30%,食用菌废渣25%,麸皮5%为原料,栽培前经过太阳光暴晒3-5天后,加入5%的石灰水进行预湿,调节pH为12-14,拌料均匀,使培养料充分吸收,含水量在65%左右;2)培养料建堆发酵:培养料预湿1天后建堆成龟形,并进行打孔,孔与孔间距离为15-20cm,然后覆盖透气的草或袋子。待料堆内温度上升到70~80℃后,保持8~12h进行翻堆,把上面和下面翻到中间、中间的翻到上面和下面,再次建堆成龟形,并打孔和覆盖,温度升到70℃后再发酵12-24h,即发酵完毕;3)菌种栽培:采用棚内地面作畦,畦为南北向,宽1~1.2m,长视棚大小而定,畦深8~10cm,畦间距30~50cm,挖畦的土暂放在畦埂上备用;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在畦内铺成龟背形或波浪形,厚度为15cm,栽培床为60cm宽,料垄厚15cm,两边料厚5~8cm,用料量为15~20kg/m2;播种前控制培养料温度为30-35℃,调整pH值在8~9,把培养好的栽培菌种掰成1~2cm见方小块,采用穴播的方式,穴间距8~10cm,把菌种均匀播入1cm深的料中,每穴播菌种10~15g,然后把畦埂上的土覆在培养料上,然后用直径2cm消过毒的木棍打眼通气,眼间距为10cm;4)发菌管理:此阶段保持气温在27-30℃,料温32~35℃,空气相对湿度75%~80%,培养料含水量60%~65%,接种后盖上地膜,保持室温30℃左右,菌丝恢复时间为3d,料温高时进行通风,3d之后拉开地膜喷一次1%石灰水,水温为30℃,4-5d后去掉地膜,料面喷施1%石灰水,发菌初期棚内不要有直射光;5)出菇管理:此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5%,棚内温度为30-40℃,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min,5-6d后草菇菌丝开始扭结时,向地面、空间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昌华罗加勋杨慧赵会芳张志昌黄静顾昌萍毛国庆田建霞桂平王琨崔志钢
申请(专利权)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