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缩短草菇生产周期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226732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7 0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缩短草菇生产周期的栽培方法,由下列原料制备制成:板栗苞壳、桑枝屑、麸皮、玉米粉、白糖、石膏、尿素、高碘酸钠、海藻酸钠、氯化铁、醋酸钠、聚乙二醇6000、聚乙烯吡咯烷酮、果胶酶、酸性纤维素酶、中性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乙二醇适量、蒸馏水适量、多巴胺适量、三(羟甲基)氨基甲烷适量、盐酸适量、无水乙醇适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栽培方法降低了杂菌对菌丝的污染,提高抗逆性,培养料的营养容易被草菇吸收,缩短了草菇的生长周期,见效快,产量高,并且草菇品质高,口感好,外形匀称美观,应用前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草菇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缩短草菇生产周期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食用菌兼具营养和药用价值。其味道鲜美,具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以及低脂肪等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巨大。草菇又名稻草菇、秆菇、美味草菇、麻菇等,是一种珍贵的食用真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多种活性成分、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及多糖和核酸等,还具有高活性的大分子物质,而且具有医疗保健作用,在抗肿瘤、抗病毒和降血糖以及降血压等方面均有辅助疗效。食用菌一般都是依靠分解培养基中的粗纤维、粗蛋白生长的,分解基质主要依靠其分泌的酶类,如纤维素酶、半纤维酶、木质素酶等。胞外酶是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其分泌量有限,故基质的利用率受到一定限制,制约了产量的提高,当前,利用生物酶转化生物物质以生产酒精或其他化工产品已取得长足进步,而添加外源酶类以促进基物降解从而提高食用菌对其基物的利用率,目前还缺少相应的应用研究。目前草菇的产量较低,而栽培成本不断上涨,经济效益难以提高。辛宇在《两种食用菌栽培基质中酶制剂的施用效果研究》一文中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投入一定量的外源酶促进其对基质的分解,提高基质的利用率,以期达到提高产量或缩短生长周期的目的。作者选取草菇和杏鲍菇为试验材料,将不同浓度的酶制剂分别加入到草菇栽培料(一次发酵前和一次发酵后)和杏鲍菇的栽培料中,结果表明,在一次发酵前添加0.5%酸性纤维素酶、0.5%中性纤维素酶和0.25%半纤维素酶的酶制剂,其菌丝及原基的性状指标、菌丝生长速度、菇蕾大小及生物学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最优,有助于草菇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保证,提高了经济效益。由上述期刊中可以看出在栽培料中添加外源酶制剂对草菇的质量有所提高,但是液态酶效价低、用量大,成本较高,加上精致困难,保存期短,且回收困难,不适宜用于大规模草菇种植使用,所以必须选择合适的载体将酶制剂固定在其上,提高酶的利用率,同时减少外源性物质对草菇的污染,实现酶的回收和重复利用,达到连续化操作、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缩短草菇生产周期的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缩短草菇生产周期的栽培方法,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制成:板栗苞壳50-55、桑枝屑30-35、麸皮10-15、玉米粉5-7、白糖1-2、石膏1.2-1.5、尿素1.4-1.6、高碘酸钠3.6-4、海藻酸钠8-10、氯化铁1.8-2、醋酸钠4-4.4、聚乙二醇60001.3-1.5、聚乙烯吡咯烷酮2-2.5、果胶酶0.3-0.4、酸性纤维素酶0.4-0.6、中性纤维素酶0.4-0.6、半纤维素酶0.2-0.4、乙二醇适量、蒸馏水适量、多巴胺适量、三(羟甲基)氨基甲烷适量、盐酸适量、无水乙醇适量。所述一种缩短草菇生产周期的栽培方法,由下列具体步骤制成:(1)向乙二醇溶液中加入氯化铁、醋酸钠、聚乙二醇600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加热搅拌使之完全溶解,然后将混合物转移至高压釜中在200℃下反应7-9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利用磁分离的方法将产品分离,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多次洗涤,并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常温干燥24h备用;(2)将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加到盐酸溶液中制成10mmol/L的浓度,pH调节成8-8.5,按照体积质量比ml:mg1:20加入步骤(1)制备的产物,超声分散30min后加入2mg/mL的多巴胺盐酸盐溶液,在室温下搅拌反应3-4h,反应完成后对产品进行磁分离,并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多次洗涤,然后在真空干燥箱内40℃下干燥24h,得到磁性聚多巴胺纳米微球备用;(3)将海藻酸钠分散于蒸馏水中溶解搅拌制成浓度为0.2g/ml的溶液,将高碘酸钠溶于适量蒸馏水中,在避光条件下缓慢滴加至海藻酸钠分散液中,于室温下搅拌5-6h后加入乙二醇继续搅拌1-2h,反应结束后产物用无水乙醇沉淀析出,透析5天后冷冻干燥得双醛基海藻酸钠;(4)将步骤(3)制备的产物用10m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加到盐酸溶液稀释成浓度为0.5mg/L,然后加入步骤(2)制备的产物超声分散4-5h,反应结束后磁分离,产物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冲洗数次,然后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5)将果胶酶、酸性纤维素酶、中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分别用蒸馏水稀释成质量浓度为0.35%、0.5%、0.5%和0.25%的溶液,将步骤(4)制备的产物分别加到上述酶制剂溶液中,在30℃转速为120rpm的摇床内反应4-5h,反应结束后用永久磁铁分离,用蒸馏水洗涤多次后室温自然干燥备用;(6)将板栗苞壳浸泡于3%的石灰水中,浸泡5-7天后沥干并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再在300高斯以上的磁场下,和桑枝屑、麸皮、玉米粉、步骤(5)制备的产物混合均匀,将白糖、石膏、尿素等溶于蒸馏水中,加水拌料,控制培养料的含水量在65%,建堆生物发酵,用草帘覆盖,待料温升至70℃时,过10h后翻堆进行巴氏消毒,翻堆后料温再次达到65℃时再经10h后播种,此时控制培养料的含水量在70-75%之间,pH值为7.5-8;(7)当步骤(6)制备的培养料料温降至38℃时接种草菇菌种,将菌种均匀的撒在培养料上,接种量以覆盖料面为宜,菌丝期使料温保持在32-35℃,相对湿度为80-85℃,出菇期料温控制在30-32℃,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给予适宜光照和氧气,定期采收即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食用菌的栽培规律不仅受其外在特性的影响,更因其内在的本质而产生变化,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在活细胞内合成的具有高效、高度专一的催化活性的蛋白质,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中菌丝不断向其周围生存环境分泌多种胞外酶,将栽培基质中的纤维素大分子物质降解成小分子物质,以便吸收,胞外酶是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其分泌量有限,故基质的利用率受到一定限制,制约了产量的提高,本专利技术利用多巴胺的粘附性能将其聚合在磁性四氧化三铁微球上,并且将高碘酸钠氧化海藻酸使其获得双醛基海藻酸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稳定性和催化活力,通过与聚多巴胺磁性微球复合共价连接胞外酶,负载量高,稳定性好,避免了酶与其他物质接触,使其活力降低,效果有限的特点,并且制备的酶载体能够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分离回收,稳定性好,便于重复利用,本专利技术利用板栗苞壳作为培养料,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有利于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并且在磁场的作用下配置培养料,通过磁场的作用使培养料的结构发生变化,分子结够增大,渗透压增大,蒸馏水的溶氧量增大,有益于培养料的生物发酵,使有益物质能够快速的被草菇菌丝细胞吸收,促进生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栽培方法降低了杂菌对菌丝的污染,提高抗逆性,培养料的营养容易被草菇吸收,缩短了草菇的生长周期,见效快,产量高,并且草菇品质高,口感好,外形匀称美观,应用前景好。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缩短草菇生产周期的栽培方法,由下列重量份(公斤)的原料制备制成:板栗苞壳50、桑枝屑30、麸皮10、玉米粉5、白糖1、石膏1.2、尿素1.4、高碘酸钠3.6、海藻酸钠8、氯化铁1.8、醋酸钠4、聚乙二醇60001.3、聚乙烯吡咯烷酮2、果胶酶0.3、酸性纤维素酶0.4、中性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缩短草菇生产周期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制成:板栗苞壳50‑55、桑枝屑30‑35、麸皮10‑15、玉米粉5‑7、白糖1‑2、石膏1.2‑1.5、尿素1.4‑1.6、高碘酸钠3.6‑4、海藻酸钠8‑10、氯化铁1.8‑2、醋酸钠4‑4.4、聚乙二醇6000 1.3‑1.5、聚乙烯吡咯烷酮2‑2.5、果胶酶0.3‑0.4、酸性纤维素酶0.4‑0.6、中性纤维素酶0.4‑0.6、半纤维素酶0.2‑0.4、乙二醇适量、蒸馏水适量、多巴胺适量、三(羟甲基)氨基甲烷适量、盐酸适量、无水乙醇适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缩短草菇生产周期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制成:板栗苞壳50-55、桑枝屑30-35、麸皮10-15、玉米粉5-7、白糖1-2、石膏1.2-1.5、尿素1.4-1.6、高碘酸钠3.6-4、海藻酸钠8-10、氯化铁1.8-2、醋酸钠4-4.4、聚乙二醇60001.3-1.5、聚乙烯吡咯烷酮2-2.5、果胶酶0.3-0.4、酸性纤维素酶0.4-0.6、中性纤维素酶0.4-0.6、半纤维素酶0.2-0.4、乙二醇适量、蒸馏水适量、多巴胺适量、三(羟甲基)氨基甲烷适量、盐酸适量、无水乙醇适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缩短草菇生产周期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具体步骤制成:(1)向乙二醇溶液中加入氯化铁、醋酸钠、聚乙二醇600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加热搅拌使之完全溶解,然后将混合物转移至高压釜中在200℃下反应7-9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利用磁分离的方法将产品分离,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多次洗涤,并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常温干燥24h备用;(2)将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加到盐酸溶液中制成10mmol/L的浓度,pH调节成8-8.5,按照体积质量比ml:mg1:20加入步骤(1)制备的产物,超声分散30min后加入2mg/mL的多巴胺盐酸盐溶液,在室温下搅拌反应3-4h,反应完成后对产品进行磁分离,并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多次洗涤,然后在真空干燥箱内40℃下干燥24h,得到磁性聚多巴胺纳米微球备用;(3)将海藻酸钠分散于蒸馏水中溶解搅拌制成浓度为0.2g/ml的溶液,将高碘酸钠溶于适量蒸馏水中,在避光条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易兰
申请(专利权)人:凤台县兰韵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