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轮胎内衬层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399002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2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轮胎内衬层的膜以及制备该膜的方法,其中,所述膜包括:基膜层,该基膜层包含50至95wt%聚酰胺类树脂和5至50wt%聚醚类树脂的共聚物或混合物;以及粘合剂层,该粘合剂层在所述基膜层的至少一面上形成,并且包含间苯二酚‑福尔马林‑胶乳(RFL)类粘合剂,其中,所述基膜层的最大厚度与平均厚度之差以及该基膜层的最小厚度与平均厚度之差分别为基膜层的平均厚度的6%以下。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以较薄的用于轮胎内衬层的膜实现优良的气密性,因此能够实现轻量的轮胎并改善汽车的燃油效率。此外,所述用于轮胎内衬层的膜具有均匀的厚度,从而实现了优良的模制稳定性,并由此提供了具有优异耐久性的轮胎。

Film for tyre lining lay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Tyre Liner membran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film, the film includes a base film layer, the basal layer comprising a copolymer or a mixture of 50 to 95wt% and 5 to 50wt% polyamide resin polyether resin; and an adhesive layer formed on at least one side of the adhesive layer in the the basal layer, and contains resorcinol formalin latex (RFL) adhesive, wherein, the maximum thickness of the basal layer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verage thickness and the minimum thickness of the basal layer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verage thickness were the average thickness of the basal layer below 6%.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it is possible to achieve a good air tightness with a thinner film for the tire lining layer, thereby enabling lightweight tyres and improving fuel efficiency of the vehicle. In addition, the film for the tire lining layer has a uniform thickness, thereby achieving excellent molding stability and thereby providing a tire with excellent dur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轮胎内衬层的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轮胎内衬层的膜以及制备该膜的方法。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轮胎内衬层的膜以及制备该膜的方法,所述用于轮胎内衬层的膜可以以较薄的厚度表现出优异的气体阻隔性能,从而可以使轮胎的重量减轻并增加汽车的里程数,并且该膜具有优异的成型性能和行驶耐久性。
技术介绍
轮胎承受汽车的重量,减缓来自路面的冲击,并将汽车的驱动力或制动力传输至地面。通常而言,轮胎为纤维/钢/橡胶的复合物,并具有如图1中所示的结构。胎面(1):接触路面的部分。它应该提供驾驶所需的摩擦力,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承受外部冲击,并产生较低的热。胎体层或胎体(6):轮胎中的帘线层。它应该承载汽车的重量,承受冲击,并对行驶过程中的弯曲和拉伸具有较高的抗疲劳性。带束(5):位于胎体层之间,在大多数情况下由钢丝组成,缓和外部冲击,并保持较宽的胎面以提供优异的车辆行驶稳定性。胎壁(3):胎肩(2)下面的部分与胎圈(9)之间的橡胶层。它保护内部的胎体层(6)。内衬层(7):代替内胎位于轮胎内部,并防止漏气,以便能够形成充气轮胎。胎圈(9):由橡胶涂布的钢丝形成的方形或六边形钢丝束。它使轮胎安置并固定至轮圈上。冠带层(4):位于某些汽车的子午线轮胎的带束层上的特殊帘线。它在行驶过程中使带束层的移动降低至最低限度。三角胶条(8):三角形橡胶填料,用于使胎圈的分散降低至最低限度,缓和外部冲击以保护胎圈,并防止成型时进气。通常,使用没有内胎的无内胎轮胎,其中注入有30至40psi的高压空气,并且为了防止在汽车行驶中漏气,放置具有较高气体阻隔性能的内衬层作为胎体的内层。此前,使用包含透气性较低的橡胶(例如丁基橡胶和卤化丁基橡胶等)作为主要成分的轮胎内衬层,但是为了使内衬层具有足够的气体阻隔性能,必须增加橡胶的含量或内衬层的厚度。当橡胶组分的含量和厚度增加时,轮胎的总重量增加而汽车的里程数减少,并且在轮胎硫化或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在胎体层的内部橡胶与内衬层之间产生气穴,或使得内衬层的形状或性能发生变化。因此,已经提出了多种方法来减小内衬层的厚度和重量以提高里程数,以及减少在轮胎硫化或行驶过程中内衬层形状或性能的变化等。然而,此前已知的方法在充分降低内衬层厚度和重量的同时保持轮胎的优异透气性和成型性能方面存在局限。另外,由此前已知的方法制得的内衬层由于在轮胎制备过程或汽车行驶期间反复变形而经常产生裂缝,因此不具有足够的抗疲劳性。此外,此前的轮胎内衬层对于轮胎内的胎体层不具有良好的粘合性,因此在轮胎制备过程或汽车行驶期间经常发生分离或剥离。并且,此前的轮胎内衬层不具有均匀的厚度,因此内衬层的各个部分在成型过程中的变形或伸长较不均匀。因此,造成轮胎内衬层的机械性能下降,并且在轮胎制备过程或汽车行驶期间使得伸长和变薄程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发生断裂,从而难以制得具有轮胎所需耐久性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轮胎内衬层的膜,并提供一种具有优异成型性能和耐久性的轮胎,所述膜可以以较薄的厚度表现出优异的气体阻隔性能,从而可以减轻轮胎的重量并增加汽车的里程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用于轮胎内衬层的膜的方法。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轮胎内衬层的膜,包括:基膜层,所述基膜层包含聚酰胺树脂,以及含有聚酰胺类链段和聚醚类链段的共聚物,基于基膜层的总重量,所述聚醚类链段的含量为15wt%至50wt%;和在所述基膜层的至少一面上形成的粘合剂层,该粘合剂层包含间苯二酚-福尔马林-胶乳(RFL)类粘合剂,其中,所述基膜层的最大厚度与平均厚度之差以及该基膜层的最小厚度与平均厚度之差分别为所述平均厚度的6%或小于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制备所述用于轮胎内衬层的膜的方法,包括:通过保持在50℃至100℃温度下的进料器,将聚酰胺类树脂与包含聚酰胺类链段和聚醚类链段的共聚物的混合物供给至挤出模头;在230℃至300℃下熔融并挤出所供给的混合物,形成基膜层;和在所述基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形成包含间苯二酚-福尔马林-胶乳(RFL)类粘合剂的粘合剂层,其中,基于所述基膜层的总重量,所述共聚物的聚醚类链段的含量为15wt%至50wt%。下文中,将详细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的用于轮胎内衬层的膜及其制备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包括基膜层和粘合剂层的用于轮胎内衬层的膜,所述基膜层包含聚酰胺类树脂以及含有聚酰胺类链段和聚醚类链段的共聚物,所述聚醚类链段基于所述膜的总重量的含量为15wt%至50wt%;所述粘合剂层在所述基膜层的至少一面上形成且包含间苯二酚-福尔马林-胶乳(RFL)类粘合剂,其中,所述基膜层的最大厚度与平均厚度之差以及该基膜层的最小厚度与平均厚度之差分别为所述平均厚度的6%或小于6%。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研究的结果,证实包括使用聚酰胺类树脂和包含特定含量聚醚类链段的共聚物形成的基膜层,以及包含间苯二酚-福尔马林-胶乳(RFL)类粘合剂的粘合剂层的用于轮胎内衬层的膜,可以以较薄的厚度实现优异的气体阻隔性能从而减轻轮胎的重量并增加汽车的里程数,具有优异的成型性能和成型稳定性以及优异的机械性能如耐久性或抗疲劳性等,并且可以在不应用额外的硫化过程或显著提高粘合剂层厚度的情况下与轮胎牢固地进行结合。特别是,由于通过下述制备方法制得的用于轮胎内衬层的膜在整个区域中具有均匀的厚度,并且与周围部分相比基本不存在相对更厚或更薄的部分,因此在该膜中用肉眼观察不到带状或岛状的部分。因此,所述用于轮胎内衬层的膜在拉伸或变形时可以在整个区域中均匀地形成,其可以防止由于存在相对更厚或更薄的部分而可能产生的膜的缺陷或损坏,并且由于该膜在内衬层的整个区域中具有均匀的厚度和性能,因此其可以确保针对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反复施加的压力或变形等的优异行驶耐久性。具体而言,所述基膜层的最大厚度与平均厚度之差以及该基膜层的最小厚度与平均厚度之差可以分别为所述平均厚度的6%或小于6%,优选为该平均厚度的3%或小于3%。即,由下述制备方法提供的基膜层不具有与其平均厚度相比过厚或过薄的部分,而是具有均匀的厚度。进一步地,在所述基膜层上的任意点处的厚度与位于距该点1cm之内的点处的厚度之间的偏差可以在2%以内,优选在1%以内。即,所述基膜层在整个区域内具有非常均匀的厚度,并且基本不包含与周围部分相比相对更厚或更薄的部分。所述用于轮胎内衬层的膜具有优异的气体阻隔性能、较高的内压保持性能和优异的成型性能等,以及较为均匀的厚度。所述用于轮胎内衬层的膜的上述优异性能,被认为是将包含含有特定含量聚醚类链段(含有聚酰胺类链段和聚醚类链段)的共聚物的基膜层与聚酰胺类树脂一起应用的结果。具体而言,所述基膜层通过将包含特定含量的提供弹性体性质的聚醚类链段的共聚物与聚酰胺类树脂一起使用而可以具有优异的气体阻隔性能和相对较低的模量。所述基膜层中包含的聚酰胺类树脂由于独特的分子链性质而表现出优异的气体阻隔性能,例如,其表现出比常用的相同厚度的丁基橡胶等高约10至20倍的气体阻隔性能,并显示出与其它树脂相比较低的模量。并且,由于所述共聚物中包含的聚醚类链段是在与聚酰胺类链段或聚酰胺类树脂结合或分散于其间的情况下存在,因此该聚醚类链段可以进一步降低基膜层的模量,而且该聚醚类链段可以抑制基膜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轮胎内衬层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轮胎内衬层的膜,包括:基膜层,所述基膜层包含聚酰胺类树脂以及含有聚酰胺类链段和聚醚类链段的共聚物,基于所述基膜层的总重量,所述聚醚类链段的含量为15wt%至50wt%;和在所述基膜层的至少一面上形成的粘合剂层,该粘合剂层包含间苯二酚‑福尔马林‑胶乳(RFL)类粘合剂,其中,所述基膜层的最大厚度与平均厚度之差以及该基膜层的最小厚度与平均厚度之差分别为所述平均厚度的6%以下,所述基膜层包含重量比为6:4至3:7的所述聚酰胺类树脂和所述共聚物,所述包含聚酰胺类链段和聚醚类链段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0至300,000,以及所述基膜层为未拉伸膜。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9.30 KR 10-2011-0100238;2012.09.28 KR 10-2011.一种用于轮胎内衬层的膜,包括:基膜层,所述基膜层包含聚酰胺类树脂以及含有聚酰胺类链段和聚醚类链段的共聚物,基于所述基膜层的总重量,所述聚醚类链段的含量为15wt%至50wt%;和在所述基膜层的至少一面上形成的粘合剂层,该粘合剂层包含间苯二酚-福尔马林-胶乳(RFL)类粘合剂,其中,所述基膜层的最大厚度与平均厚度之差以及该基膜层的最小厚度与平均厚度之差分别为所述平均厚度的6%以下,所述基膜层包含重量比为6:4至3:7的所述聚酰胺类树脂和所述共聚物,所述包含聚酰胺类链段和聚醚类链段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0至300,000,以及所述基膜层为未拉伸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轮胎内衬层的膜,其中,在所述基膜层上的任意点处的厚度与位于距该点1cm之内的点处的厚度之间的偏差在2%以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轮胎内衬层的膜,其中,所述聚酰胺类树脂为选自尼龙6、尼龙66、尼龙46、尼龙11、尼龙12、尼龙610、尼龙612、尼龙6/66共聚物、尼龙6/66/610共聚物、尼龙MXD6、尼龙6T、尼龙6/6T共聚物、尼龙66/PP共聚物、尼龙66/PPS共聚物、6-尼龙的甲氧基甲基化物、6-610-尼龙的甲氧基甲基化物和612-尼龙的甲氧基甲基化物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轮胎内衬层的膜,其中,所述聚酰胺类树脂在室温下使用96%硫酸溶液测量的相对粘度为3.0至3.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轮胎内衬层的膜,其中,所述共聚物的聚酰胺类链段包含下面化学式1或化学式2的重复单元:[化学式1]其中,在化学式1中,R1为C1-20的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或C7-20的直链或支链的芳基亚烷基,[化学式2]其中,在化学式2中,R2为C1-20的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R3为C1-20的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或C7-20的直链或支链的芳基亚烷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轮胎内衬层的膜,其中,所述聚醚类链段包含下面化学式3的重复单元:[化学式3]其中,在化学式3中,R5为C1-10的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n为1至100的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起相金允照曹铉金时敏
申请(专利权)人: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