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339291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6 23:13
一种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具有在内部形成空气通路的壳体(21)、和旋转门(50)。旋转门具有门板部(51)和一对侧壁部(53)。门板部在远离旋转轴线(AA)规定量的位置形成为圆弧面状。一对侧壁部设于旋转轴线延伸的方向上的门板部的两端侧,向与旋转轴线交叉的方向扩展。旋转门通过以旋转轴线为中心转动而根据转动位置对空气通路的空气流进行切换。旋转门还具有将一对侧壁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54、55、56),该连结部(54、55、56)与门板部分开设置。一对侧壁部与连结部一体成形。门板部与一对侧壁部分体成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空气通路切换装置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基于2014年7月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141681号,其公开内容作为参照编入本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旋转门对在壳体内的空气通路流动的空气流进行切换的空气通路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存在一种根据旋转门的转动位置而对壳体内的空气流进行切换的空气通路切换装置。旋转门用一对侧壁部将在旋转门的轴线方向的两端突出的一对旋转轴部与圆弧面状的门板部的轴线方向两端部连结。作为旋转门已知一种门板部、侧壁部以及旋转轴部一体成形的结构(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14869号公报但是,在上述以往技术的空气通路切换装置中,存在旋转门的重量比变大的趋势。旋转门因为是将门板部、侧壁部等一体成形的,所以优选各部位的壁厚大致统一。在将一部分的部位薄壁化以便于轻量化时,伴随成形时的热收缩容易产生歪斜而变形。因此,门板部、侧壁部一体成形的旋转门使各部位的壁厚大致相同,稳定地确保规定形状。这样一来,因为难以将一部分薄壁化,所以难以将旋转门轻量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旋转门轻量化的空气通路切换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具有壳体和旋转门。旋转门具有门板部和一对侧壁。壳体在内部形成空气通路。门板部在远离旋转轴线规定量的位置形成为圆弧面状。一对侧壁部设于旋转轴线延伸的方向上的门板部的两端侧,向与旋转轴线交叉的方向扩展。旋转门通过以旋转轴线为中心转动而根据转动位置对空气通路的空气流进行切换。所述旋转门具有将所述一对侧壁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54、55、56),该连结部(54、55、56)与所述门板部分开设置。门板部与一对侧壁部分体成形,门板部与一对侧壁部连接。由此,相对于将一对侧壁部与将这些侧壁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一体成形的一体构造体,门板部作为分体而成形,能够与一对侧壁部连接。因此,能够相对于侧壁部将门板部薄壁化。由此,能够将旋转门轻量化。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第1实施方式的空气通路切换装置的空调单元的剖视图,表示引导板的形成位置的面部吹出模式。图2是吹出模式门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Ⅲ-Ⅲ线的剖视图,用双点划线表示吹出模式门的最外部转动轨迹。图4是图2的Ⅳ-Ⅳ线的剖视图,用双点划线表示吹出模式门的最外部转动轨迹。图5是表示空气混合门及吹出模式门的结构以及组合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门板部与侧板部的连接部的剖视图。图7是用于对门基部的引导板的形成位置的起模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8是用于对门基部的引导板的形成位置的起模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9是空调单元的剖视图,表示引导板的形成位置的双层吹出模式。图10是空调单元的剖视图,表示引导板的形成位置的脚部吹出模式。图11是空调单元的剖视图,表示引导板的形成位置的脚部除霜器吹出模式。图12是空调单元的剖视图,表示引导板的形成位置的除霜器吹出模式。图13是空调单元的剖视图,表示引导板的形成位置的面部吹出模式。图14是空调单元的剖视图,表示引导板的形成位置的双层吹出模式。图15是空调单元的剖视图,表示引导板的形成位置的脚部吹出模式。图16是空调单元的剖视图,表示引导板的形成位置的脚部除霜器吹出模式。图17是空调单元的剖视图,表示引导板的形成位置的除霜器吹出模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方式进行说明。在各方式中存在对与先前的方式中已说明的事项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的情况。在各方式中在仅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下,结构的其他部分与先前进行说明的方式相同。不仅在实施的各方式中具体地说明的部分进行组合,只要不特别对组合产生妨碍,能够将实施方式彼此部分地组合。(实施方式)参照图1~17图对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通风系统大致区分成图1所示的空调单元20和将空气送风至该空调单元20的送风机单元两个部分。空调单元20具备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空气通路切换装置。送风机单元例如在车室内的仪表盘下方部从中央部向副驾驶座侧偏离而配置。相对于此,空调单元20在车室内的仪表盘下方部配置于车辆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送风机单元具有对作为车室外空气的外气与作为车室内空气的内气进行切换导入的内外气切换箱、以及通过该内外气切换箱而吸入空气且送风的送风机。送风机单元的送风空气的出口部与空调单元20的空气流入口24连接。空调单元20在共同的空调壳体21内内置有作为冷却用热交换器的蒸发器22和作为加热用热交换器的加热器芯23。空调壳体21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当于在内部形成空气通路的壳体。空调壳体21由例如聚丙烯树脂那样的具有一定程度弹性、强度优良的树脂的成形品构成。空调壳体21是将单独成形的多个壳体组合而成的。空调壳体21能够例如将上壳体、中壳体以及下壳体组合而构成。单独成形的多个壳体,在对蒸发器22、加热器芯23及后述的门等的机器进行收纳后,通过金属弹簧夹子、螺钉等的紧固部件而结合成一体从而构成空调壳体21。在作为空调壳体21的车辆的前方侧的图示左方侧的部位设有空气流入口24。从送风机单元送风的空气流入至该空气流入口24。在空调壳体21内,在空气流入口24正后方的部位配置有蒸发器22,该蒸发器22横穿空气通路的整个范围。蒸发器22从空气吸收制冷循环的制冷剂的蒸发潜热,对空气进行冷却。蒸发器22以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为薄型、长度方向朝向车辆的上下方向的方式,略微倾斜地配置于空调壳体21内。蒸发器22为层叠型,具有芯部,该芯部是将由铝等金属薄板等构成的多个扁平管层叠配置而一体焊接而成的,在该多个扁平管之间夹有波纹翅片。加热器芯23在蒸发器22的空气流下游侧以隔开规定的间隔地与蒸发器22邻接的方式配置。加热器芯23对通过蒸发器22的冷风进行加热,在加热器芯23的内部流动有例如高温的发动机冷却水,将该冷却水作为热源对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器芯23与蒸发器22相同,以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为薄型、长度方向朝向车辆的上下方向的方式,略微倾斜地设置于空调壳体21内。加热器芯23具有芯部,该芯部是将由铝等金属薄板等构成的多个扁平管层叠配置而一体焊接而成的,在该多个扁平管之间夹有波纹翅片。在空调壳体21内,在加热器芯23的上方形成有冷风通路25,该冷风通路25是使从蒸发器22流出的冷风绕过加热器芯23而流动的旁通通路。另一方面,在空调壳体21内,在加热器芯23的空气流下游侧形成有从加热器芯23的正后方向上方延伸的热风通路28。在冷风通路25的下游形成有空气混合空间(冷热风混合空间)30,该空气混合空间30使来自冷风通路25的冷风与来自热风通路28的热风从交叉的方向合流,使冷风和热风混合。并且,在作为加热器芯23的空气流下游侧的上方侧配置有空气混合门40,该空气混合门40对通过加热器芯23的热风和通过冷风通路25的冷风的风量比例进行调整。在空调壳体21的上表面部,在前方侧的部位开口有除霜器开口部31。进行温度控制后的空气从空气混合空间30流入至该除霜器开口部31。除霜器开口部31经由除霜器管道与除霜器吹出口连接,将风向车辆前表面的窗玻璃的内表面吹出。在空调壳体21的上表面部,在除霜器开口部31的车辆后方侧的部位开口有面部开口部33。进行温度控制后的空气从空气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气通路切换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21),该壳体(21)在内部形成空气通路;以及旋转门(50),该旋转门(50)具有门板部(51)和一对侧壁部(53),所述门板部在远离旋转轴线(AA)规定量的位置形成为圆弧面状,所述一对侧壁部设于所述旋转轴线延伸的方向上的所述门板部的两端侧,在与所述旋转轴线交叉的方向上扩展,所述旋转门通过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转动而根据转动位置对在所述空气通路流动的空气流进行切换,所述旋转门具有将所述一对侧壁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54、55、56),该连结部(54、55、56)与所述门板部分开设置,所述一对侧壁部与所述连结部一体成形,所述门板部与所述一对侧壁部分体成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7.09 JP 2014-1416811.一种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21),该壳体(21)在内部形成空气通路;以及旋转门(50),该旋转门(50)具有门板部(51)和一对侧壁部(53),所述门板部在远离旋转轴线(AA)规定量的位置形成为圆弧面状,所述一对侧壁部设于所述旋转轴线延伸的方向上的所述门板部的两端侧,在与所述旋转轴线交叉的方向上扩展,所述旋转门通过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转动而根据转动位置对在所述空气通路流动的空气流进行切换,所述旋转门具有将所述一对侧壁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54、55、56),该连结部(54、55、56)与所述门板部分开设置,所述一对侧壁部与所述连结部一体成形,所述门板部与所述一对侧壁部分体成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部与所述侧壁部相比厚度变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部的主面的厚度比所述侧壁部的主面的厚度薄。4.根据权利要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部与所述一对侧壁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部与所述连结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是对在所述一对侧壁部之间流动的空气进行引导的引导部件(54、55、56)。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坂知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