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九治专利>正文

一种N-烷基取代磷酰三胺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20844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N-烷基取代磷酰三胺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氯磷液与至少一种有机溶剂混合预冷,再滴加烷基胺溶液,维持10~12℃的反应温度,滴加完后升温回流,直至反应完成,该反应料液经洗涤,有机层经干燥剂干燥后,在下一步反应中通入氨气,控制通氨速度并维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保持在10~30℃,直至反应完成,分出反应体系中产生的固体,所得的有机层经洗涤分离后,蒸馏除去大部分溶剂,残留物为含式(Ⅰ)的N-烷基取代磷酰三胺的粗产品,将粗产品进行重结晶,得到纯度大于98%的精产品。相比其它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单且成本低、产品纯度高等特点,非常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N-烷基取代磷酰三胺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N-烷基取代磷酰三胺 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N-烷基取代磷酰三胺是一种高效的尿激酶抑制剂。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尿素,必 须通过土壤中的尿激酶的酶解,转化成氨基甲酸铵,以铵态氮的形式被植物吸收。由于土 壤中的尿激酶的活性很高,转化尿素释放铵态氮的速度很快,农作物来不及吸收,就以氨 态氮挥发损失掉。其中部分未被农作物吸收的铵态氮还能转化成硝态氮,通过浸出和挥发 引起大气和土壤环境变坏。N-烷基取代磷酰三胺可以和尿素以一定的比例配制成复合肥 料, 一方面可以抑制土壤中的尿激酶的活性,减慢尿素的降解速度,从而提高尿素的利用 率,增强肥效;另一方面还可以提供S、 P等元素,起到较好的土壤改良作用。例如N-正 丁基硫代磷酰三胺能显著提高尿素的利用率。已有文献报道,N-烷基取代磷酰三胺的合成方法是用 氯磷液和烷基胺反应,再通入氨气得到N-烷基取代磷酰三胺,但仅限于实验室中的应用。 目前有关N-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的生产方法的文献报道不多,已有专利US5770771, US5883297及DE102005053541,报道的生产过程中涉及低温反应,或是要求一定的真空度, 或是要求一定压力的反应,生产条件要求高,生产过程中使用三乙胺作为缚酸剂,增加了 分离难度,另外氨气使用量大,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在最后后处理中需要用到特殊 的设备才能得到产品,操作步骤繁琐。国内专利文献报道的N-正丁基 硫代磷酰三胺的生产方法同样涉及低温反应,也用三乙胺来吸收生产中产生的盐酸,不利 最终产品的纯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工艺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易于实现,成本低、收率高,适 于大规模工业化的N-烷基取代磷酰三胺的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a)将氯磷液与至少一种有机溶剂混合预冷,然后滴加烷基胺溶液,并维持反应体系温 度在10 12'C,滴加完成后将反应体系升温回流,直至反应完成,该反应料液经洗涤,有 机层经干燥剂干燥后进入下一步反应;b) 在第二步反应中通入氨气,控制通氨速度并维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保持在io 30T:, 直至反应完成,分离出反应体系中产生的固体,所得的有机层经洗涤分离后进入下一步反应;c) 将上一反应中的有机层蒸馏除去大部分溶剂,残留物为含式(I)的N-垸基取代磷 酰三胺的粗产品,粗产品经重结晶可得到纯度大于98%的精品。相比其它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突出改进在于1) 整个反应流程在接近于常温以及在常压下进行,能耗降低,并且易于操作;2) 反应过程中采用原料烷基胺作缚酸剂,反应过程中不添加其他有机碱,减少了后 处理精制的难度,降低成本,也有利于纯度提高。3) 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了简易的产品精制工艺和溶剂回收流程,反应所产生的垸基胺盐 酸盐经处理可以实现垸基胺的回收套用;反应过程中大大减少了氨气的使用,节约了大量 成本;4) 反应后处理过程中采用的溶剂和精制工艺操作简单,无需用到复杂的设备,产品 纯度及收率得到很大提高(总收率为50 65%;纯度达到98%以上)比已有的专利报道纯 度65% 85%有了提高。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单且成本低、产品纯度高等特点,非常适合 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l1号反应釜中的生产工艺1号反应釜为机械搅拌釜,该1号反应釜搅拌速度控制在20rpm 60rpm,使用的热 交换装置为回流冷却装置,其中的冷却介质为水、冰水也可使用氯化钙冷冻液。在1号反应釜中,按1摩尔氯磷液使用1L 1.6L的溶剂的混合搭配,加入50Kg的 PSC13、 384Kg的CH2C12,以30rpm的速度混合搅拌至温度冷却到5 15°C,滴加垸基胺。按氯磷液与烷基胺的摩尔比范围l: 1.95 1: 2.1,取43.3Kg的正丁胺滴入经过冷却 的料液中,过量的正丁胺作为缚酸剂使用。控制滴加速度,以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在10 12'C。滴加完成后,反应体系常压加热升温至回流状态,反应回流温度范围为35 10(TC, 回流反应1.5小时结束后,冷却。按1摩尔氯磷液的水用量为150mL 200mL计算,加入 50L的水,以20rpm速度洗涤搅拌15分钟,静置分层约2小时,水相和有机相分离。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进入2号反应釜中备用。所用吸水干燥剂亦可采用其它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无水硫酸盐、无水氯化物和氧化物,如无水硫酸钠,无水硫酸镁。 2号反应釜中的生产工艺2号反应釜为机械搅拌釜,热交换装置为夹套循环冷冻装置。在常压下,2号反应釜中的反应料液(垸基取代磷酰二氯)搅拌冷却到10'C,按照通 氨量与垸基取代磷酰二氯的摩尔比为4: 1 6: 1,连续通入氨气20.5Kg。搅拌速度为 20rpm 40rpm,控制在30rpm左右,使反应体系的温度保持在10 30°C,通氨时间为2 小时。反应溶液中逐渐产生大量白色NH4Cl固体。通氨结束后,通过压滤分离出NHtCl 固体,按1摩尔氯磷液用水1L 3L,在所得的有机层中加入50L水,以15rpm的速度搅 拌洗涤10 15分钟,静置分层2小时,水相和有机相分离,有机相直接进入3号反应釜备用o3号反应釜中的生产工艺在常压下,3号反应釜中的反应料液经蒸馏回收70XCH2Cl2后,冷却至一5。C,经过 分离得到含量为85%的N-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粗品35Kg。往该粗品中加入5(TC的水 170Kg,搅拌使N-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粗品全部溶解,形成均一相溶液,再冷却到10。C, 析出N-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白色针状结晶,经分离后得到成品28.5Kg,产品纯度为99.2%, 总收率为57.7%。正丁胺的回收套用往1号反应釜中分离得到的水相中加入固体NaOH,搅拌,静置分层,得到的有机层 为正丁胺,再往所得的正丁胺中加入固体NaOH,搅拌,静置,分出有机层,经常压蒸馏 得符合重复套用要求的正丁胺19.9Kg,经气相色谱检测,含量=99.4%,经卡式法测定,含 水量=0.35%。正丁胺回收率为投料量的46%。CH2Cl2的回收套用3号反应釜中的反应料液经蒸馏回收的CH2Cl2,用稀盐酸和水洗涤到pH6.8,再经过 蒸馏得到222Kg CH2C12,气相检测含量为99.3%,经卡式法测定,含水量=0.15%。溶剂回 收率为58%。实施例2l号反应釜中的生产工艺该1号反应釜为磁力搅拌釜,使用的热交换装置为回流冷却装置,其中的冷却介质为 水、冰水也可使用氯化钙冷冻液。在1号反应釜中加入50Kg的PSC13, 384Kg的CH2C12,搅拌冷却到IO'C ,滴加45.3Kg正己胺,控制滴加速度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在10 15'C。滴加完成后,反应体系常压加热 升温至回流状态,回流反应l小时,冷却,加入50L的水以20rpm速度搅拌15分钟,静 置分层约2小时,水相和有机相分离。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入2号反应釜中备用。2号反应釜中的生产工艺在常压下,2号反应釜中的反应料液搅拌冷却到10'C,连续通入氨气20.5Kg,控制搅 拌速度为40rpm,反应体系的温度保持在15 2(TC,反应溶液中逐渐产生大量白色NH4Cl 固体。通氨时间为2小时。通氨结束后,通过离心甩滤分离出NH4Cl固体,所得的有机层 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N-烷基取代磷酰三胺的生产方法,通过下述化学反应式进行: *** (Ⅰ)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氯磷液与至少一种有机溶剂混合预冷,然后滴加烷基胺溶液,并维持反应体系温度在10~12℃,滴加完成后将反应体系升温回流,直至反应完成,该反应料液经洗涤,有机层经干燥剂干燥后进入下一步反应;b)在第二步反应中通入氨气,控制通氨速度并维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保持在10~30℃,直至反应完成,分出反应体系中产生的固体,所得的有机层经洗涤分离后进入下一步反应;c)将上一反应中的有机层蒸馏除去大部分溶剂,残留物为含式(Ⅰ)的N-烷基取代磷酰三胺的粗产品,将粗产品进行重结晶,得到纯度大于98%的精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九治
申请(专利权)人:张九治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